基于“关注学生经验”的课堂设计
石培军
1、学习发展状况的层级
例:森林的环境功效、自然带的名称
识记:黄土高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学生常见错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错误分析:死记硬背。
学习有效性:考试分数
理解:理解性学习。
教师讲解—学生理解。首先,教师将自己构建的知识框架植入到学生大脑,然后,引导学生运用这个知识框架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教学方式的好处是,学生按照教师的思维方式与思维路径理解知识,疑问与质疑就少得多,课堂进程就显得顺畅,圆润。但是,这种以教师的教为主的 “传授—接受”式教学,学生的知识架构与思维方式是外部植入的、固定的,学生的思维方向是单向的,自然缺乏了灵活、多样,即减少了疑问与质疑,是对学生创造性的扼杀。
理解:黄土高原产生水土流失的原因、对策。
植被落叶的原因
2、学生自主构建性学习
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教师适时引导、点拨。学生由生活与生产实际问题,构建的知识框架往往是多样的,甚至是支离破碎的、错误的,老师要纠正与完善学生的这些观点,当然要耗费很多时间,再加上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讨论合作时间,解决一个问题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显得课堂效率低下,学生“节外生枝”的问题,更使课堂流程变得“疙疙瘩瘩”。但是,这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建构—探究式”教学,学生的知识架构是内生的,学生的思维方向是发散的、思维方式是批判性的,带来的是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性、批判性、选择性接受与辨析。学生自主架构的知识才是真知识,形成真能力。
自主构建:自己绘制黄土高原产生水土流失的原因、对策思维导图,或举例说明哪些地区的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3、基于“关注学生经验”的课堂设计
地理课堂设计,除了要注重地理学科知识的传授外,更要处理好地理学科“知识逻辑”与学生学习的“心理逻辑”之间的关系,即,要关注学生的经验。
(1)中外地理教材编写顺序对比:远与近、大与小
所选内容:不提倡“泛知”,精选能符合兴趣、有用、有价值的内容。
(2)课堂教学改革要领悟西方课堂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学习是学生的事。
(3)课堂教学设计要遵循:从特殊到一般、从已知到未知、从个别区域的研究到地理学的普遍原理。
区域地理:注重通过个案研究,学习地理研究方法与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
(4)现代教育要推倒社会与学校之间的那堵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