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心素养下中职语文作业有效设计的路径 2022-04-11
网站类目:资源共享 资源学科:语文 资源类别: 资源年级:高一 选用情况:学科网未选用 资源内容:

浅谈核心素养下中职语文作业有效设计的路径

江阴中等专业学校高新区校区马勤花

摘要:目前中职语文作业设计的形式比较单一,内容模糊,作业对象的不精准和作业评价的呆板,为培养创新人才发挥重要作用,要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探究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的创新路径。中职语文作业有效设计的路径有:基础类作业,让中职语文充满“技趣”;跨学科类作业,让中职语文充满“奇趣”;语言建构与运用作业,让中职语文充满“情趣”;作业的多维评价,让中职语文作业充满“优趣”,通过这些路径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  中职语文  设计路径

一、目前中职语文作业存在的现状

1.作业的形式单一

从学生作业的形式来看,教师布置的作业大致分为以下几类:字词的抄写;古诗词的背诵;语文配套练习题。这些比较传统的作业能够迅速帮助学生增加记忆,在考试中能够帮助学生得到优异的成绩。但是中职语文教材有五册,共有古诗词12篇,文言文10篇,现代诗歌8篇,小说和话剧6篇,人物传记3篇,这些篇目如果让学生光靠死记硬背,就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这种记忆也是短时间的记忆,不能长久的记忆于脑海之中。这种背诵和抄写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完成语文作业,甚至会敷衍了事任务观点的完成作业而且长期下来也会让学生对语文失去兴趣。这样的作业其实对学生来说是无效的作业,不仅浪费了学生的精力,而且还会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2.作业内容的模糊

我们说作业是学习的一种“助推器”,最终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知识。因此在作业内容上的选择,就要把握好新旧知识的衔接,对旧知识的巩固,对新知识的掌握,新旧知识的占重比例也不合理。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过于随意,一般会有配套的练习题,教师就会全部做一遍,在新旧知识的兼容性上面考虑欠佳。而且在语文作业中极少会体现中职生的特点,语文实践作业几乎看不见,主要的还是一语文的工具性的作业居多。

3.作业对象的不精准

教学是以学生为主,学生占有主导地位。教师要根据学情设计教学,根据不同的学生的差异性,即教学的对象设计或者调整教学设计。这是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特别是正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大脑和思维高速发展的阶段。而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往往在布置作业的时候都会“一刀切”,全班都会布置相同的作业,这样就会导致一部分语文素养好的学生“吃不饱”,语文能力发展受限,觉得作业太简单,毫无挑战性。而另一部分学生就会觉得“吃不了”,这些作业对于这些学生而言“难于上青天”,最后导致对语文失去了兴趣。教师没有遵循学生差异性的规律,导致不能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和认知需求。

4.作业评价的呆板

作业评价是作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对作业的评价,一方面可以掌握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今后课堂的教学具有指导性的作业,另一方面作业可以指出学生知识的缺陷和激励指导学生的学习。但是在实际作业评价中,首先作业评价形式比较单一,或者分数,或者等地。在作文的评价中,虽然有语文老师的评语,但也是没有个性化的评语。这样呆板的作业评价,就会导致一部分作业认真努力的学生,这些学生就会觉得自己不管掇努力,但是得到评价与不认真做作业的学生得到的评价是一致的,因此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更不要说与教师的互动的了。这样就会让学生错误地认为作业不重要,对语文失去了兴趣,也阻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二、中职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路径

语文课程应当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为培养创新人才发挥重要作用,要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探究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的创新路径。因此依据学段学情、核心素养和课表的导向为依据,激发学生自主性:项目自主,时间自主,顺序自主,数量自主,尊重学生的个性。

设计的路径有

1.基础类作业,让中职语文充满“技趣”。

叶圣陶指出:语文学习当然是多练习;吕叔湘认为:语文学习是一种习惯;张志公也强调:语文强调基本功,要多读多练。从教育界三位专家的言语中不难看出语文的工具性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语文的工具性体现在“听书读写”。语文从学科性质出发,兼顾工具性和人文性,为夯实语言理解和运用的语文素养,就要对语文基础类作业进行固本。

比如本次寒假我们可以布置成语的抄写,今年是虎年,那么我们可以以虎年的成语开头“虎虎生威”成语接龙的形式,写50个成语。也可以让学生借助书籍或互联网,查找以下概念,并做重要信息摘录:北大,蔡元培,赤壁,朱自清,北平。文化文学常积累,书写量100字以内。这样的作业,让原本抄写这样枯燥的作业充满一种趣味性,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

2.跨学科类作业,让中职语文充满“奇趣”。

中职生语文不光是让语文成为学生的工具,还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专业发展和就业需要。因此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要紧密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特性,挖掘教学内容职业专业之间的内在联系,打通语文与专业之间的障碍,实行跨界设计,开发学生的潜质,培养学生“生活必备、职业拓展、职场应用”的语文能力。语文与专业、职业的融合,既涉及学

生思维发展、审美鉴赏和文化传承这三个核心素养,又最能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我们可以布置学生关注历史的跨专业学科如:研究1927年和1934年的中国(《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的创作背景)各写200字,概述当时的中国现状。我们也可以布置学生进行艺术展示的作业如:在中职语文第二册“心灵的歌吟”里面,选择你一首喜欢的诗歌,进行配乐吟诵,或者在第二册的“舞台大社会”中的对《雷雨》的第二幕进行舞台剧的表演。我们还可以布置思维与提升的作业,加强思辨性。比如上《拿来主义》后,我们可以出示陈曼最近拍的迪奥的宣传画,请同学们在学习了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后,你有什么感想。从语文学科到历史学科,从学习语文到理解舞台剧,从文本思考到面对社会问题的辩思,让学生对语文作业充满期待。

3.语言建构与运用作业,让中职语文充满“情趣”。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言素养中的基础,也是语文课程中的性质,在语文素养核心和语文课程中的重要性。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本质是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也是培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个性和人格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比如我们可以设计如下的作业:我们欣赏了郁达夫《故都的秋》,请同学们来观察自己家乡的秋,“秋天就这么来了”为题,写不少于300字的片段,描绘你感知到的秋天,注意选择典型意象,加强细节描写,用好比喻、拟人、通感等手法。这里就是要求学生重视观察,关注技巧。《诗经》中运用了男子的口吻,请同学们用女子的口吻来叙述这首诗。学生通过语言构建与应用,通过视角与人称的从训练,听过观察,关注技巧,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4.作业的多维评价,让中职语文作业充满“优趣”

从上述作业情况的概述中,我们不难发现我们中职语文教师对待学生作业的评价单一,比较片面,只注重对错。而事实上我们语文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坚持三大原则:导向性、整体性和发展性。导向性是指学生作业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育人作用,整体性是指学生从各环节、全方位去看待语文学习过程,发展性是动态看待学生学习过程的发展和成长。重鼓励、重过程、重个性展,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展示自我,促进学生生命整体的发展。

我们对作业评价的主角可以多样化:可以让学生自评,让学生互评,让家长评;我们可以根据作业对象的不同,给予不同的评语,不能千篇一律;我们也可以和学生在评语的时候和学生进行互动。

教学过程要在不断创新中因势利导,作业也要避免不必要的整齐划一。作业任务的“一视同仁”,是不能够做到因材施才、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语文学习需要的;作业内容的千篇一律,也无法更好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无法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发展。作业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中职语文作业的内涵也要随之改变,这样才能让学生多经历,陶冶学生的语文素养。

  • 阅读(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