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统编语文教材中的“共同任务群”
●刘大鹏*
摘 要:统编普通高中语文教材将共同任务群分布在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种不同类型的课程中。共同任务群是一种跨课程领域的任务群,贯穿于高中语文学习始终,呈现出整体性、序列性、差异性等特点。教师在教学中,既要着眼于共同任务群的整体性,又要考虑不同课程类型的差异性,做好学习项目的序列化建构,依据学习重点、呈现方式和深度广度实施教学,避免简单重复。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材研究与使用 共同任务群 结构化 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4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715(2022)05-0030-06
1 本文系 2021 年度广东省教育规划重点课题“基于学习任务群的专题学习实践研究——以高中语文统编教材阅读与写作单元
为例”(课题编号:2021ZQJK040)的研究成果。
* 刘大鹏,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语文教师。
“学习任务群”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王宁教授指出,“对整个教学来说,学习任务群之间要有组织的结构化” [1]。必修、选修、选择性必修三种课程中任务群的呈现,即是这种“结构化”在课程标准和教材方面的具体体现。学习任务群的多重任务并非简单叠加的关系,而是按照新课标的规定,观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的要求,基于学生的学情和单元篇目的具体内容,将各种不同学习目标和能力层级的任务组合在一起,以便从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等方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中,也应体现出结构化”的特点,有组织地落实任务群教学不同层次的任务。依据新课标规定,必修□ 教材研究总第 317 期 31课程·教材课程共有7个任务群,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各有9个任务群。这些任务群按照类型又分为专属任务群和共同任务群。专属任务群是专属于某一课程的任务群,而共同任务群是贯穿于高中语文课程始终的任务群。本文重点对共同任务群的概念、特点进行探讨并提出教学建议。
一、共同任务群的概念
新课标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明确指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教材要落实各自的专属任务群,还要落实贯串于高中语文学习始终的共同任务群” [2]。由此可知,专属任务群专属于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的某一课程领域,其教学在该课程领域内进行。共同任务群则是跨课程领域的任务群,贯穿于高中语文学习始终。因此,所谓共同任务群,指同一类型任务群出现在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种课程类型中,是不同课程类型共有的任务群。梳理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种课程类型,不难发现,18个任务群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是贯穿于高中语文学习始终的。这三个任务群就是共同任务群。此外,“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任务群跨必修和选择性必修两种课程,而这两种课程是高中语文学习的主体内容,因此,我们也可以将其当作共同任务群来对待。之所以在不同的课程领域设置共同任务群,无疑是因为这些任务群内容丰富而且重要,需要在不同年级及课程领域中反复出现,以实现对学生语文素养循序渐进、螺旋式提升的培养。也就是说,共同任务群是针对该任务群的特点,为了加强此类型任务群的教学而设置的。从评价的角度看,“同
一个学习任务群在‘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不同领域的设置,决定了任务群学习的评价方式和标准必须具有鲜明的层次性” [3]。这里所说的“层次性”,是共同任务群教学在评价维度上“结构化”的具体体现。
二、共同任务群的特点
(一)统整性
共同任务群作为一个整体,体现出鲜明的统整性特点。统整的概念包括多个层面,涉及多个领域。例如,有学者认为统整指“打破课程要素分立,实现课程要素内部以及要素之间有的课程开发过程” [4]。共同任务群的统整性指教学中将共同任务群当作一个整体,注重任务群与任务群之间的有机联系,而不是将其视为分立的个体。例如,“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在必修教材上、下册中分别要求对《乡土中国》和《红楼梦》进行阅读,而选择性必修
和选修并未明确规定阅读篇目,对这一任务群的要求是穿插在其他任务群之中的。选择32 2022.3( 上 )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中,就穿插着对《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墨子》等进行整本书阅读的要求,教师可以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对其中的一本或几本开展整本书阅读。在教学时,教师要着眼于共同任务群的整体要求,将分散在每册教材中的同类任务群做统筹安排,无论是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还是学习活动,都要尽可能避免重复。要做好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的结构化安排,教学重难点、训练着重点都要结合该任务群而有所侧重,使学生从不同层面、不同深度和广度、不同能力要求得到训练,促成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序列性
共同任务群的序列性,指共同任务群按照教材编排的先后顺序所呈现出的梯级分布与相互联系的特性。统编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将共同任务群按先后顺序分布在各册教材中。“新课标中的这18个学习任务群是一体化设计、科学而有序地安排于三类课程之中的” [5],教材中的共同任务群设计也是如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考虑共同任务群之间的联系和人文主题的层递性布局和结构化特点,关注学习任务间的逻辑序列关系,促进学生基于语文学习规律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层递性提升。共同任务群的序列性包括单个任务群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等的序列性,它们之间是科学、系统、有序的,而不是盲目、随意、零乱的。共同任务群遵循教材的先后顺序,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和能力层次,以及同类任务群在不同课程领域的编写目的,呈现出序列性和互补性的特点,共同构成一个学习系统。例如,“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分布在必修上册第四单元,也穿插在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中,构成共同任务群。必修上册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家乡文化生活”,要求学生记录家乡有特色的人和物,调查家乡的文化生活现状,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参与家乡的文化建设。也就是说,这一任务群在必修中的要求是从“家乡文化生活”的角度进行当代文化参与。在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中,“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的要求穿插在多个任务群中,如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就穿插了当代文化参与的要求,是从革命文化的角度呈现的。又如,选修教材《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第六单元要求学生合作探究市井文化“对于当代的文化建设有哪些可以汲取的养分”,也穿插了当代文化参与的要求。这三个例子都涉及当代文化参与,但文体不同、内容不同,从家乡文化到革命文化再到市井文化的多方面展示,呈现出文化参与的多样性。三个任务群的教重点不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关联。
(三)差异性
共同任务群的差异性指同类任务群中的每一个具体任务群各具特色,在单元主题、篇目、选篇文体等方面存在差异。之所以称为共同任务群,是因为任务群名称和文章体裁的大类是相同的,只是每个单元各具特色。这些单元分别涵盖不同时代、不同体裁的篇目,每个单元的人文主题也各不相同。正是由于共同任务群内各单元的差异性,才使共同任务群多姿多彩,呈现出丰富性、多样性。例如,“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这一共同任务群能够“引导学生学习跨介的信息获取、呈现与表达,观察、思考不同媒介语言文字运用的现象,梳理、探究其特点和规律,提高跨媒介分享与交流的能力” [6]。必修下册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信息时代的
语文生活”,要求学生通过该单元的学习,能够认识、善用多媒介,并能辨识媒介信息,注重的是跨媒介领域素养的提升。而在选择性必修和选修的学习中,可以借助在必修课程中的该任务群学习获得的素养,运用多种媒介进行语文表达与交流。这就显出了该任务群的差异性特点。差异性决定了共同任务群的教学要突出具体任务群的个性。共同任务群中任务群的
个性又体现出该类任务群的丰富性,可以帮助学生建构该类任务群的整体面貌,从不同
侧面、不同层次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每个具体任务群的特色、重点、呈现方式和深度广度施教,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三、教学建议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加强三类课程之间的衔接与统整,“既要整体把握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关系,更要注意不同课程专属任务群和共同任务群的衔接” [7],并“关注共同任务群在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课程中学习重点、呈现方式和深度广度的差异” [8]。共同任务群涉及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课程领域,教师在教学时要着眼于该类型任务群在教材中的整体分布情况;同时,在教学设计、目标确立、任务设置中,还要关注共同任务群的序列性和差异性特点,避免教学上的简单重复。“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和“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三个共同任务群,在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中是穿插在其他任群之中的,没有单独设置单元,这给教学和衔接增加了难度。在教学中,学习项目的设置在考虑单元主题的基础上,应着眼于共同任务群的整体性、序列性和层级性,既要考虑难易程度的循序渐进,又要兼顾知识建构、能力提升、思维发展和心智完善;既要关注某个阶段学生个体生命的发展,又要立足长远深入思考如何践行立德树人的终极育人目标。
(一)着眼于共同任务群整体
有研究者认为,学习任务群之间是相互渗透、融合、衔接延伸的,教师要“充分理解各个学习任务群的特点,恰当处理不同学习任务群之间的相互关系,从整体上把握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能力要求等方面的衔接、统整” [9]。教师在教学时,应将不同课程领域中的共同任务群视为一个整体,教学设计和实施要充分体现出统整性。由于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定位、功能各不相同,教学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在教学中落实共同任务群的目标,必修课程要关注的是该共同任务群的共同基础,而选修课程则应突出该共同任务群的差异性和层次性;在选择性必修课程中应注重学习“面”的广度,在选修课程中应更注重学习“点”的深度。 [10教师在教学中,要统筹共同任务群,将其视作一个整体设计方案开展教学。虽然共同任务群涉及的单元人文主题不同,单元选篇也各有差异,但它们可以从不同层面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只不过各单元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能力要求等各有侧重而已。
(二)学习项目序列化
项目化学习是一种比较适合共同任务群教学的学习方式。在共同任务群的项目化学习中,教师要合理安排各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内容、任务、活动等,使其呈现出序列化和层次性。单个任务群的学习项目既要充分考虑本任务群的特殊性,还要注意各同类任务群学习项目的序列性。因此,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要把共同任务群下的所有项目列好清单,合理安排,使学习项目的分布现出立体式结构,科学有序、相互关联,而不能互相割裂、简单重复。前面任务群中重点学习过的某项内容,到下一个任务群中就应该视情况做简单处理。例如,“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学习,要求学生在必修课程中对跨媒介的知识、特点有所了解并具备基本的运用跨媒介进行阅读与交流的能力之后,可以在选择性修和选修课程的学习中运用跨媒介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如在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外国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的教学中,可以采用播放《玩偶之家》电影剪辑的形式让学生直观体验戏剧冲突,分析娜拉的情感,并围绕“娜拉到底该不该出走?”这一话题开展一场班级辩论,将辩论的图片和视频剪辑后在班级公众号上推送。这样,必修和选修课程中的任务各有侧重,形成了一个从掌握跨媒介的方法到具体运用于戏剧学习的序列,让所学内容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从不同层面结构化地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注重单个任务群的差异
新课标在“课程结构”部分指出,课程结构“整体设计,统筹安排,体现层次性与差异性” [11]。层次性和差异性同样是共同任务群所具有的特性。共同任务群中的单个任务群各有自己的特殊性,这是它们存在的本质特征。教师在关注共同任务群整体性的同时,更要关注单个任务群的差异性和特殊性。正因为差异的存在,才促成了共同任务群整体的丰富性、多样性。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旨归,组织好单个任务群的学习;同时,充分开展大单元教学,在共同任务群教学的情境设置、任务设计、活动组织等方面做足功夫。例如,“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任务群包括必修上册第八单元的“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和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的“逻辑的力量”,这两个任务群呈现出序列性和差异性的特征。在教学时,应各有侧重,后个任务群是对前一个任务群的升级,是学习的深化,“是从语言运用角度学习逻辑基本知识,落脚点主要在思维训练” [12]。教师应根据两个任务群的不同设计目的和课程定位,合理设置学习目标、学习情境、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体现出教学的序列性、差异性和知识能力梯度,从不同层级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共同任务群是18个学习任务群的重要呈现形式,本文依据新课标的设计思想和统编教材的编写理念对共同任务群的概念、点做了初步分析并提出教学建议,希望能够引起广大语文教师对共同任务群的关注,研究共同任务群的特点及规律,从而更好地开展共同任务群教学。
推荐理由:这篇文章站在一线教师的角度,解读了学习任务群,并未提供了可以参考的教学建议:着眼于共同任务群整体,指出人物群是从不同层面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只不过各单元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能力要求等各有侧重而已。提出学习项目序列化,让所学内容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从不同层面结构化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醒我们注重单个任务群的差异,教师应根据两个任务群的不同设计目的和课程定位,合理设置学习目标、学习情境、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体现出教学的序列性、差异性和知识能力梯度,从不同层级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