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2017-10-10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白淑娟

小学数学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边共同活动的统一体,只有充分发挥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才能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育,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堂练习等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都在不断更新、完善。“教改”的新理念也已经向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渗透、深入。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也要从“工匠型”教师转变为“专家型”教师。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在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的前提下,还要使数学充满童真童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发展的差异也要求我们安排教学内容时要有“弹性”,应在过去的已有模式和经验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灵活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新课程中重点突出的一部分。所以,教学方式的选择应该在确定学生能学到知识的基础上,更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重视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活动实际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为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教师不能继续采用传统的“满堂灌”和“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那么,教师如何才能调动起学生的知识潜能、把握好自己的角色,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加强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呢?关键是教师要千方百计启发引导学生的学习潜能。

何谓引导启发?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说学生想知而不知,想说而不会说,教师给予点拨,这就是启发。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师之教,不在全盘授之,而在相机引导。这就是“引导”。引导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分析和归纳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情境、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引导启发式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遵循他们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通过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分析、归纳和整理等方式,让学生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培养其探索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其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引导启发式教学方式一旦成为学校教学的主导方式,在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将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1、在数学教学应用中引导启发。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好奇是儿童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就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产生兴趣。低年级学生生性好动、有意注意的时间持续很短,对于他们来说,动手既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心理需求。要启发他们多动手,让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思维,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培养和锻炼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从讲授一个概念、一个公式、一个法则到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都要从启发开始。运用启发引导,启发要自然亲切,引导要及时准确。如果让学生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例如观察、操作、实验、推理等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对象的某些特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这时实施引导启发式教学,能使过程目标中的探索目标得以强化。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探索与思考的余地,提供合作交流的课堂氛围。

如一年级刚接触应用题,不了解应用题的含义,我便用数学活动课去解决。让学生带玩具,带水果。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用带来的东西编应用题,学生通过观察理解,自己解答,后来再碰到应用题他们会自觉扮演其中的角色,主动分析、探讨。学生体会到应用题不只是书本的题,而是实际生活,学生兴趣盎然,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2.在教与学中的辩证统一中引导启发

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通过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活动、检查教学效果为学生获取知识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启发、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相应解决问题的能力;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启发引导下,通过积极主动的掌握知识,为教师判定教学目标、验证教学过程、鉴定教学效果提供科学依据,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运用启发引导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便于教师较好地处理教学的原则与方法的灵活性的关系,使教学成为一种综合性的活动。在启发引导教学过程中,还必须考虑下面几个数学教学的原则: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具体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巩固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等。在具体的启发引导过程中,又必须依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以及教学环境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引导方式。

如:一年级刚认识“1”时,我故意说:“看来“1”是在数中最小的一个,在什么情况下不是最小的了。”同学们一下子静下来,一会,有一个同学突然站起来说:“比赛中,第一名最大!”这时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了,有的说:“电风扇的一档最大;还有的说考试得第一名最大等。教师在教学中启发、诱导和鼓励,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不同见解、质疑,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展开思维和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培育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总之,启发引导既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又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小学生自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小学数学教育中,一定要分清教师和学生的定位,教师处在主导地位,而学生才是教育中的主体,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方面,教师应充分利用引导启发式的思维,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二、激励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创新品质

创新意识是人在周围事物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要参与其中的强烈情绪冲动。这种情绪的冲动程度贯穿在每一个行为表现的过程之中,冲动的积累和连续性决定着创新行为的质量和成果。要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必须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必须摒弃“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充满自我创造的激情。

1.培养质疑问难习惯,激发创新意识

“学贵有疑”。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是主导,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多与学生沟通,不挖苦、歧视差生,用真情关心爱护学生,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的爱,逐步唤起学生勤奋学习,追求进步的信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营造和谐、宽松、乐学、民主平等、互相信任、心情愉快的创新氛围。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心理上感到安全,就不会害怕表现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学生可以在进行创新时无须处于保守状态,从而保持心理的自由。学生可以充分表现自己的思维活动而无须拘束。我们应经常鼓励那些用不平常方式来理解事物的学生,使其处在创新情境之中。

在教学中,教师怎样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呢?首先,要提高学生的认识。通过经常教育,使学生树立以下观念:不懂就问,敢于发问是个好学生,学问的积累就要靠好学和善问。第二,给学生质疑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能大胆质疑,是他们积极思维的结果,也是主动参与学习的表现。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依据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在每一个环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创设条件,营造质疑机会。第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气氛。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要给予鼓励,要号召全班同学向经常提问的学生学习,努力创造良好的、民主的、宽松的课堂氛围。

2.教给质疑问难的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赞可夫指出:“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最有价值的本钱。”教会学生自己质疑提问,这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的主要策略。我们要注意教给学生质疑方法,培养其创新品质。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点做法:

1)教师示范质疑。要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对学生质疑能力培养,教师就应该做好示范,教给学生质疑的基本方法,为今后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学会独立质疑做好铺垫。

2)在重点、难点处质疑。每章节知识都有重、难点,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就难在知识的抽象性上,它与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是矛盾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重、难点处质疑,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进行突破。

3)在解题过程中质疑。学生质疑问难的过程是积极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学生在解答时发现了问题的规律,但感到奇怪,于是提出质疑,教师要让学生自己比较思考,自己得出结果。创新学习的特征之一是质疑学习,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权威,怀疑书本,不满足于获得现成的答案或结果,培养创新意识。我们要提倡那种不唯书、不唯师,敢于质疑的精神,它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3.精心引导释疑解难,提高创新能力

质疑问题只是探索问题和发现问题的开始,而最终的目的是排疑解难。教学中,教师可先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自学知识,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他们产生了强烈解疑动机之时,因势利导,启发释疑思路,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能力定会有所提高。

4.重视动手实践,调动创新意识

卢梭认为,通过儿童自身活动获取的知识,比从教科书、从他人学来的知识要清楚得多、深刻得多,而且能使他们的身体和头脑得到锻炼。因为每个人都有潜在能力,而这种潜在能力的充分体现在于有展示的舞台。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很多新的问题,“为什么这样”为什么那样”能不能不这样做”,这些疑问的提出能深化学习,促进思维活动。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教材为他们提供了许多实践操作的机会,教师要重视学生操作,真正放手让学生操作,使学生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芽,看到自己创新的成果,体会创新的快乐,从而进一步引发创新探究的意识和探索精神。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重视开放教学

新课程理念还提出“从情境出发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创造出贴近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具体、客观地接受知识,而且还能让学生思维放松,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发挥。

1.运用多媒体体现“现代化”和“情境化”

小学数学往往是通过直觉、分析、想像、判断和推理等思维活动所产生的正确的思维方法来分析处理问题的。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知识进行整合,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

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文字、声音、静态图像、动态影像的综合优势,优化了课堂教学,创设了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等,能连续、直观、形象地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算理通俗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教师结合精心设置的画面,引导学生产生疑问,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发现、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开发学生智力,从而达到使学生获取知识的目的。同时优化练习设计,加大课堂练习容量,提高课堂效率,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真正体现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越性,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重点和化解难点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开放式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开放式教学的实质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探索过程。纵观小学数学课堂,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单一的、被动的,往往缺少自主的研究、探索;学生学习的合作、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很少;教师缺少对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以及个体差异的关注,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该表现出来的高度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事实上,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应只是简单的概念、公式、法则的掌握和熟练的过程,而应该更具有发现性、探索性和思考性。

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推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大力提倡开放式教学。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发展”。教师要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是积极寻求不同的思路、不同的解法,鼓励标新立异,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有意的、坚持不懈地利用各种机会去引发、爱护、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会使学生的创新意识逐渐形成、加强。

3 . 改革评价方法,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产生获得更大成功的愿望,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理想的发展,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而这种成功的体验在评价中最容易得到。评价的目的从某种程度讲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学习能力与潜力。

要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就要从研究孩子自身的特点出发,现在的孩子个个喜欢表扬渴望成功。我们对孩子的评价应由“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向“创造适合于儿童的教育”转化。结合目前教育状况,我们创设了把学生分类型评价的办法,即把每一个学生按综合表现及学科学习情况划型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是对学生一种全面性评价。从纵的方面看,让每个孩子都能看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在教师。因此,教师自己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努力在课堂中进行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未来社会培养出一代创新人才打下基础。

 

 

推荐理由

创新教育是指教师能够对教学活动有所创新,是为适应新课改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教育主要还是指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发展,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发起了全新的挑战。作为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引路人,我们扮演着一个关键性的人物角色。在传统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也要与时俱进,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全面实现创新教育。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该如何具体实现创新教育逐步成为相关学者探究的热点话题。

数学教育可以说是教学活动的教育,是学生思维活动的教育,我们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创新。创新可以说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方针的核心,创新是一种数学精神。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及数学创新能力可以说是当前新课改中所提出的亮点,同时也是一项重点任务,作为基础的小学教育阶段,我们更要把创新教育放在首要位置,这是我们作为引路人所必需的责任和义务。关于小学数学的教育不简单的是师生之间情感互动的一个过程,更是一个学生参与认知并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创新教学观念,完善教学方式,充分实现我国小学数学的创新教育,为国家培养一批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目前,数学教学实现创新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新课改对数学教材做出了一定的变化,我们的数学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单纯的教教材。当前,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能力并不强,甚至是部分教师 还并没有对数学教材的处理意识,只是一味地照搬教材进行教学,最终会出现数学课堂剩余时间单纯做练习的现象。这就是说,教师没有充分的利用好教材,没有设计丰富的教学 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导致课堂死板僵硬。

二、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不敢于质疑: 单纯的接受,而不敢于质疑。这种现象是最突出的代表性问题,比如说一道数学题目:钟表上时针所转动的速度是分针 转动速度的几分之几?如果老师给出答案六十分之一,那么 某些学生就会把心中十二分之一的想法埋没,接受老师的答 案。这种现象毋庸置疑阻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 形成。所以,我们有必要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的思 维插上翅膀。

三、教师教学方式呆板,不能充分利用数学学具:在我国人教版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低年级学生要充分利用实物进行教学,使其获得基本的数学感知能力。但在目前多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依旧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教师讲学生记。这种现象就导致学生不能充分认知事物,相比具体模具教学效果不佳,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从学生所熟悉的 实物出发,引导他们认识数学,发现数学的魅力所在。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性因素。通常师 生感情好的学生在与老师交流过程中会打开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大门,反之学生的思维就会局限于课堂书面的知识。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用真实 的情感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感情的渲染作用,积极与学生进行情感接触,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只有营造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才 能使学生彻底的敞开心扉,与教师进行交流,从而构建一个更为活跃的数学思维空间,探求更为广阔的数学天地,逐步在此基础上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新课改的不断完善下,教学活动也逐步提出新的要求。教师要敢于突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尤其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学习中,构建一套与时俱进的数学教学计划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精神。

通常来说,目前最常见的数学创新教学方式是情境教学,即教师通过创设日常生活情景来完成教学任务。情境教学能够让学生密切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同时也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活跃数学课堂,学生不仅在试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化了合作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学生自身的观察发现问 题并解决问题,更能够激起学生对未知的求知欲望,能让学生更感兴趣。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小学数学教材,多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汰,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一应用到数学教学过程中九得到了充分的肯定。通常声情并茂的数 学课件很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我们在对抽象的计算公式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如果运用多媒体 技术,展现出多维的立体图像就能够使得数学公式不再那么乏味,学生在记忆的过程中就会产生联想,激发学生的开放性思维,从而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数学,往往带着一定的抽象化特征。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不只是为了传播数学理论知识,更重要的还是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以及综合素质能力。可以说,数学思维对提升一个人的科学素养有着积极的影响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创新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及教学成果,为学生的创新教育开辟出新的道路。

  • 阅读(501)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