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听王荣生教授评课》有感
江阴中专临港校区 吴喜喜
作为一名普通一线教师,上好每一堂课是我们的义务,但这也是一件最不容易的事情。以往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贯的思路是先读课文,学习教参,然后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挑选出难易程度不同的内容,最后思考与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每个教师的思路都不同,我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出来的课,自认为不算差,但距离好课,始终还有很大的差距。参加听课评课活动,是自我提升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如何才能有效听评课,从他人的教学中听出值得学习的地方,启发自己的教学实践,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这一本《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中,王荣生教授提出的“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对我启发很大。
王荣生教授是研究语文教学内容的先行者,他认为“一堂语文课,如果教学内容有问题,或者只有在考试的试卷上才有用,那么教师的教学再精致、再精彩,课堂气氛再热烈、再活跃,价值都极为有限。”所以研究教学内容是上好一堂课的核心。但我们现在看到的公开课,往往是在教学方法、教学资源上钻研更多,开课老师们更注重展示出精心设计的导入,丰富的音视频资源,热闹的小组讨论等等。当然,这种过分重视设计新颖别致的教学方法,不注重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现象,不仅是语文教学的常见病,其他学科也都存在。
那么,如何从教学内容角度来评价一堂课是否是好课呢?
王荣生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开发了“9级累进标准”:
1.教师对所教内容有自觉的意识;
2.教的是“语文”的内容;
3.教学内容相对集中;
4.教学内容与听说读写的常态一致;
5.教学内容与学术界认识一致;
6.想教的内容与实际在教的内容一致;
7.教的内容与学的内容趋向一致;
8.教学内容与语文课程目标一致;
9.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其中,1-3级为最低标准,4-5级为较低标准,6-7级为较高标准,8-9级为理想标准。
初看到这张表时,对于前几级标准,我感到有些不能理解。一个老师上课,怎么会不知道自己在教什么?教与学的内容之间,怎么会存在阻隔、矛盾甚至对立、冲突?但静下心来反思以往教学实践中的失败与困惑,发现确实面对过摊开课文不知道该教什么的困扰,也常常有上完一堂课后再去问问学生,发现他们的说法各不相同的情况。教是为了帮助学生学,最终也要落实到学生的学,如果教师自认为课上得精彩而沾沾自喜,学生却并没有基于教学内容的知识、能力、情感的实质性收获,反而沦为了教师展现自我风格的助演,那么再精彩的课,都称不上有教学效果。
王教授的这本书中,还分“名课研习”、“课例研讨”、“课例评析”、“课例兼评”、“课例综述”五个板块介绍了自己近年来观课评教实践活动的案例,研读这些案例,让我对如何确定教学内容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观课评教都一定要从教学内容角度进行,目的不同时,角度也会有所不同。但王教授的这一观点,的确为我们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课堂视角,也指导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按照理想标准来对教学内容进行内涵的剖析和基于学情的选择。对我们丰厚自己的语文教学理论,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