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梦龙与导读艺术》读后感 2021-08-06
网站类目:资源共享 资源学科:语文 资源类别: 资源年级:高一 选用情况:学科网已选用 资源内容:

《钱梦龙与导读艺术》读后感

卞丽娟

钱老在《钱梦龙与导读艺术》一书中,介绍了他的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精髓——导读法。何为导读?钱老认为“导”就是“因势利导”,组织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作为“主体”,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以“训练为主线”。这种教学法以“三主”为理论基础,以“三式”(自读式、教读式、复读式)为课堂教学模式。因为这种教学法强调学生的“读”的实践和教师的“导”的作用,所以钱老把它命名为“语文导读法”。作为一名没有文凭的语文大家,钱老教学成就的取得跟他从小的语文自学之路息息相关。这种自主实践,主动探索的过程,恰恰符合了语文学科实践性的原理。掩卷沉思, “主动”“自觉”“自主”这些字眼在我脑海里盘旋。

近些年,随着新课改的要求,普通高校广大一线教师对传统课堂模式都进行了或多或少的改革探索,但是中职院校囿于自身的特点及其它因素,目前中职语文的教学现状仍然堪忧: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语文教学普遍存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因此大多仍采用一成不变的一言堂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满足于让学生听,重视教师的繁琐分析和现成的答案,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导致语文课堂日趋沉闷,严重阻滞了学生的思维和个性的发展。我想,关注学生会学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虽然钱老的“导读法”已经提出了好多年,但对现今的中职语文教学仍然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陈陈相因的教学定式,拖拖沓沓的教学节奏,味同嚼蜡的教学语言,支离破碎的课文分析,所有这些,导致学生眼中的语文老师成了文章的粉碎机,所以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亟需转变。冯梦龙说:“教育如果拨动不了学生的心弦,就不会奏出辉煌的乐章。”确实,每个人的情感体验都是不同的,教师不能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强加给不同的学生。新课标倡导专题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专题的任务。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这个观点和冯老的教学理念是一致的,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只有学生积极参与,才能让课堂焕发生命力。教师应该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与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话题,引发学生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的欲望。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应走下讲台,在各组之间穿梭,解惑释疑。与此同时,还应该注意观察小组中的那些弱势群体,给予他们特殊的关怀和指导。在展示成果时,根据话题的难易度,让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都能有表现的机会。 
提高课堂学生的参与度不仅是教学效果的保证,而且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最终能够实现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总体目标。教学中,我们应继承冯老的教学理念,继续累进式开拓,在中职语文教学探索之路上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