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 复习课,我的磨课之旅
紧扣标题,环环相连
复习课重输入,更重输出。学习了课文和语法两个课时后,学生对Where do\does...live? How do\does...come to school?这两个问题及其回答能掌握并运用。第一稿热身环节的about me开始,我就紧紧围绕Where? How?以及Why?进行对话操练。在此基础上,再通过about you,about them进行课堂教学,所有语言点都紧紧围绕本课的主话题进行。但是在听完南京梁老师的课后,他的Qucick response 一下成了我的心头好,果断改为我家人的出行方式。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热闹的开场助力整堂课的氛围。
由浅至深,步步紧凑
从课堂开始的提问,到利用checkout time 中Think and write的呼应回答,学生的学习记忆从唤醒到喷发,特别的流畅。Storytime的复习很鸡肋,常规操作但意义不大。复习不是所有版块的复现,应该是总难点的突破与提升。认识到这一点,我大刀霍霍,忍痛去掉这一部分。
The ways we go to school,围绕这一话题,我特意找了有关动物王国不同上学方式的绘本,有趣且句型统一,新授单词也不是很多,是匹配度十分高的绘本。但潘老师指出,复习的最终目标是解决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个绘本只是扩大了话题的平行圈,其实现实中我们还有工作外出方式。所以本课的话题可以提升为The ways we go out.基于此,我设计了the different ways to the same place, the different ways to the different places,并总结为什么他们会选择不同的出行方式。
在春游这个环节中,我拓展了convenient 、fast、low carbon。这样的拓展有效及时,丰富了学生的表达欲。所学即所用,我们平时的课堂就是要注重这些,学生才能越来越有学习的积极性。了解更多的交通工具后,实际上操练是很局限的。因为学生能到的地方,能选择的方式还是只有常识中的那几个,所以我出示的城市地图有公交线路,有地铁线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学生表达时也注重了合理规范性。
三、情景呈现,紧贴生活
最后,通过设定场景,小组合作下训练所学句子,并及时总结和拓展,将对话引入更深处。利用生活中的模拟对话,进行问题升级。学生在原有的三个问答中,延伸出更多的如:Do you want to...?Where do you want to go? Whom do you want to go with?让对话更加丰满和生活化。我还结合自身情况,说了自己去电影院的不同方式及原因,让学生了解we should always change our ways to go out.并回忆自身经历,动手仿写。
至于此,我才真正实现了原先目标的设定:1,重点词句巩固与拓展。2,前后知识的有机融合。3,生活话题的多样化表达。4,合作互助,智慧碰撞。5,选择适合的交通出行。我也真正体会到一堂好课的孕育与不断打磨中的酸甜苦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