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学中的时空观
江阴市夏港中学 姚娇霜
摘要: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五个方面:唯物史观、历史时空、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而其中历史时空观念是第一位,也是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放在第一位的内容。在教学中的时空观念的培养,本文分为三部分讲解:空间方位的讲解培养、时空坐标的归纳总结、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
关键词:时空观 空间概念 横向比较 纵向比较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2014年教育部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逐渐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的一个新目标。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已不能仅仅满足于向学生灌输基本历史知识,而是应该更致力于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五个方面:唯物史观、历史时空、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这五大核心素养比我们之前一直落实的三维目标更加具体,更有利于建全学生的学科能力。而其中历史时空观念是第一位,也是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放在第一位的内容。
一、时空观念简介
历史学科的时空观念包括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时间是指时序观念,空间是指地理观念,其核心内涵是指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时间和地理条件下发生的。这些特性也决定其在整个历史核心素养中处于重要地位。首先,时序观念,是将历史事件置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观察整个过程,分析其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现象,寻求变化的过程。地理观念是指了解历史的位置、地点和范围。通过具体的空间定位来观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它们的关系和一般特征。
二、时空观念的重要性
近几年的中考,越来越偏向对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历史与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联系与渗透的考查。通过中考阅卷工作发现,部分学生对于简单的历史时空概念是混乱的,甚至出现了诸多错误情况,对于历史事件时间掌握往往是碎片化的,难以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初中阶段,要求对学生进行历史常识教育,掌握中外历史基本知识,但是在教学当中仍存在不重视历史学科的现象、学生学习效果不佳的现状,这给初高中知识衔接带来了一-定困难。到了高中阶段,学生在基础知识薄弱的情况下,很难具备或提升对历史知识分析、内化的能力。因此,对于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的塑造是十分必要的。
三、在教学中的时空观念的培养
对于初中的学生而言,历史是一门新的学科,如何给学生构建一个时空观念是至关重要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感知、发散性联系、归纳总结。以下是我的具体做法:
(一)空间方位的讲解培养
一定的历史事件不仅是由一定的历史人物进行的,而且是在一定的地点发生的。这种特定的地理位置、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就是历史的空间概念。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说:“读史不明则空间概念不确定,譬诸筑屋而拔其基础也。”演示历史地图,能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空间概念。
对于刚刚接触历史学科的初一学生来说,更要好好的讲解历史地图,最起码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版图、东南西北的方位和两条大河长江、黄河的位置。例如第一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中,就出现了《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我国最早出现的人类就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为此我特意在讲解的时候在黑板上画一画黄河、长江的流向和形状,让学生对我们的母亲河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也为我讲述以后的历史事件发展奠定了基础。后来我在讲述《宋代经济的发展》这一课时,我国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由北往南转移的过程。在讲述的过程中直接展示了3幅图:汉代经济分布、唐后期经济分布、宋代经济分布,让学生能直观的在地图中发现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过程,这里就又出现了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这两个空间概念。
当然,讲解历史地图的时候,有时方便学生记忆,我会把一些重要的国家、地点用简图的形式展现给大家。例如讲到《三国鼎立》时,三国的方位在哪里?我会让大家想办法画简图表示出来,有的同学画了三角形的简图,有的同学画了圆形的饼图;在讲述《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金与南宋的对峙》中,我给同学们展示了宋与其他政权并存的饼图,让同学们对这几个政权地理方位印象深刻。在讲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时候,整堂课展示了清朝地图,按照东南西北的方位,逐个讲述清政府对东南地区——台湾、西南地区——西藏、西北地区——新疆、东北地区——黑龙江流域的巩固和管辖,并制作出简图,方便同学的记忆和日后的能力提升。而在《初中复习与能力训练》的例证性试题中,就出现了这道题目:
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一下示意图中①处可填
A. 签订《尼布楚条约》 B.设置台湾府
C.平定噶尔丹叛乱 D.实行金瓶掣签制
由此可见,时空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了时空概念和时空方位,才能在日后的能力训练中学以致用。
(二)时空坐标的归纳总结
讲历史,最重要的还要帮学生理清什么时间发生什么事情,这是同学们遇到的头最大的难题,有很多同学总会前后时序搞错,条理不清晰,为此,我讲完一单元就会回头来归纳总结一下,通常就是以时空坐标数轴的方式来帮同学加深记忆,理清头绪。例如,我在给学生归纳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的时候,展示了时空坐标,如下:
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后时序一目了然,单元框架结构展示出了三国资产阶级革命带来的影响。以往的会考中常常会出现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同点、不同点的对比,通过时空坐标的归纳总结,我们可以将背景、经过、结果和影响直观地进行对比,将分裂的知识点连在了一起。
我在复习美国史的时候,采用了时空观念中的纵向教学,将仅有200多年历史的美国比喻成“从蚂蚁到大象”的世界性大国,将美国史分为:独立、统一、富强、创新、冷战、新经济这6个部分,为了让学生有直观性的概念,我采用了阶梯状的时间轴来展示,如下图:
在讲述《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时,我会让学生看七年级下册的《中国历史地图册》第52页——53页,地图册上用图表的形式将其形成、发展、完善和强化的趋势表现出来,为了知识点的衔接,选取的内容对教材知识点略有扩展。结合课文的内容,让学生说一说这一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起到了哪些作用。通过图表的展示,达到了对新课的掌握,对旧知识点的复习和梳理。
(三)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
在认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上,我们通常要求学生把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分析评价,但是如果学生搞不清楚当时的历史背景即时空观念,就很难客观的分析出较为准确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所以在最开始教学生时,我们都会重点强调事件的时间和发生的地点,而分析历史人物就必须先知道历史人物所处在的时代,这点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例如,我在讲述唐朝历史,如何评价唐玄宗,大多数同学都能如此评价他:唐玄宗在位期间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但是,在唐玄宗后期,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宠爱杨贵妃,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想法和行为都会产生变化,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也各不相同。所以评价历史人物,不能只看到好的一面或者差的一面,我们要辩证地正反两方面的来评价他。
如今的历史课堂,不仅局限于课本上的内容,在讲课的过程中时常会与世界史的内容作横向比较,在同一个时空不同的地域,发生的事件、带来的影响是否相同。例如在讲《明朝的对外关系》时,讲到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时,我会把他与西方的哥伦布、麦哲伦的远航作对比,并且展示出了一张表格:
无论是从规模、次数还是时间,都是郑和的船队占优势,但东西方远航的目的和结果却是截然相反:郑和是去宣扬国威,友好交流,而哥伦布等是去殖民和掠夺的。通过横向比较,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得到了提升。
时空观念在历史学科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历史教学中所渗透的时空观念就是搭建纵向和横向的历史网络,增强同一时期不同区域历史知识间的关联性的主要方式。只是,中学生的历史地理知识以及分析、归纳、总结和类比能力的欠缺,强化历史学习的“时空观念”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阻力,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应该本着培养学生历史思维、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历史兴趣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强化学生对历史“时空观念”的了解、认识和掌握。
参考文献:
[1]丁长欣:《历史教学设计中的“时空观念”设计》,《资治文摘》2016年7期。
[2]常亚欣:《历史时空观念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林区教学》2017年第10期。
[3]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
[4]马敏:《要重视历史空间的研究》,《江汉论坛》,1998年第8期。
[5]吴伟:《历史学科能力与历史素养》, 《历史教学》,2012年第11 期。
[6]程晓燕:《浅析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的培养》,《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19年第11期。
[7]谭方亮:《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课堂教学策略》,《广东教育·综合》2017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