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何以浅出 ——以《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为中心例谈时空元素的具象化 2021-07-18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深入何以浅出

——以《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为中心例谈时空元素的具象化

江阴初级中学  杨正光

 

摘要:时空观念的深入浅出,或言“时空情境具象化”在历史教学中知易行难。笔者试以《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一课为中心,从教学线索、人物认识和史料辨选三个角度例谈时空元素的具象化问题。笔者认为,时空情景的建构中应恪守学科本质,使用真材实料,使家国情怀真切,学科育人扎实有效。

 

关键词:时空观念  时空情境  学科育人

 

时空观念的深入浅出,或言“时空情境的具象化”[]在历史教学中知易行难。深入浅出是“一次惊险的跳跃”,备课的深入和呈现的浅出之间,核心素养内涵的深刻和学生认知所需的浅显之间,历史学科自有的深度和学生兴致所在的趣味之间存在着一道道鸿沟。跨越鸿沟,需要思考构成时空情境的元素究竟如何具象化?时空观念应用于初中教学时如何操作?笔者试以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为中心,从线索、人物和材料三个方面举例说明笔者的思考与实践。

 

一、从历史和教材内部发掘线索

 

线索是一课主题的外显,是课魂所在。笔者以为,课堂线索要从历史和教材内部发掘,从而贴近史实,这既与时空观念体现之历史学科本质契合,又能使深入浅出的方向是史实而非杜撰。

1.外设线索之惑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一课内容多,头绪多,另设线索串联全课是常用做法。另设线索中虚拟人物备受争议,支持者从学习理论和历史叙事手段等方面获得论据,反对者则从真实性出发直指其软肋。[]在《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中虚设人物比较突兀,但有类似的做法:历史人物颁奖典礼,司马迁穿越到隋代写魏晋南北朝史,各种类型的模拟展厅。这些做法虚构程度低,但均在历史和教材之外设置,一如商品包装。

外设线索注定陷入手段之虚与目的之实的矛盾。一方面,外设线索如一次性包装,入题后如鸡肋,这是虚在形式。另一方面,虚构的人物和场景易脱离史实,具有以论代史的功利性,这是虚在内容。“手段是形成中的理想和进行中的目的”,虚的手段能否为实的教学目标服务是可疑的。

 

2.从历史和教材内部发掘线索

来自文献和考古的素材极为丰富,难在选取典型。关注学术前沿能破解这一问题。耿朔先生于2020年出版了博士后报告《层累的图像》[],对南朝时期具有代表性“竹林七贤与荣启期”主题拼砌砖画进行了研究。是年,《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三季开播,第3集即“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纪录片所涉文物在《层累的图像》中均有研究。该主题砖画中的典型——西善桥宫山墓砖画——收藏于南京博物院,被列为禁止出境展览文物。有国宝如此,何必虚构?

文物是价值中立的,教材体现教学中应持的价值判断。从单元编排看,本课是单元的最后一课,应重家国情怀。本课名为“科技与文化”,实有贾思勰、祖冲之、王羲之和顾恺之四位典型人物,刘徽、锺繇和胡昭三位次要人物,正文之外,还有范缜和郦道元。挖掘人物,便可发现这些人的共同点——他们在动荡的时代中坚持自己,有所创新,这些人物的精神群像与本课导言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印合,人物精神可作暗线且是培育家国情怀的抓手。

如此,以砖画为明线作引,以人物精神为暗线作结,在对历史和教材的发掘中,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浮现出来。

 

3.线索的展开

作为明线的砖画,让学生产生新鲜感的同时也会有陌生感,解说过多则喧宾夺主。笔者采取画面和内容配合,逐层递进的方式迅速引起学生兴趣。画面上,拓片—实物图—高清细节图,视觉刺激逐步增强。内容上,人物动作—线条细节—人物神态,形象到抽象,熟悉到陌生。感受美,在轻松的师生交谈中知道砖画的主人身份非同一般,以时空定位为抓手自然揭示课题。

透物见人是由砖画引出学习内容的方式。了解砖画的拼砌方式,自然推论工匠具有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大巧若拙的耕耘者”。以精神为联结引出祖冲之和贾思勰。细品图案之精细,刻画之传神,得出出自大家手笔的推论,引出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中国第一批垂范后世的艺术家,他们是“点画形神”的追寻者,实现自然过渡。

第三部分砖画渐渐淡出,穿插在学习内容中的人物浮现。学生自主探究,想一想今日所学人物哪些方面让你印象深刻。结合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尤其是砖画人物中嵇康的遭遇,将这些人物总结为“悲惨世界的坚守者”。这些人物在最不美的时代,仍不放弃对美的追求。于是,在时空情境的持续建构中,实现了家国情怀的进入和渲染。

 

1  《魏晋南北朝科技与文化》的课堂线索

 

在历史和教材中发掘线索比外设线索困难许多,但课堂的历史氛围会浓很多。将博物馆资源引入历史课堂是教学前沿,[]直接回应着史料实证的基本要求。沿着这样的方向,历史课真该少些套路,多些干货。

 

二、借生平和时代具体认识人物

 

1.人物教学需突破简单化

受制于以往教材编写和教学理念,人物教学有选择面狭窄、脸谱化等局限。究其本质,是教学的简单化。教师往往在人物片段化的事迹与预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直接对应,“将原本有血有肉的人物贴上二元对立的标签”。[]部编初中教材注意从不同方面叙述人物事迹,将制度的发展融入人物的叙述。尽管存在结论主观性过强的缺点,但突破人物教学简单化的意图是明确的。[]

发掘历史自有的丰富,在突破简单化的同时可收豁然开朗之效。以荣德生为例,人物的光环和企业的持久坚韧使之成为说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路径的常用典型。如果对荣氏生平稍作拓展,消解脸谱化的同时,时代背景更加清晰,近代化的主题更为突出。出身小官僚家庭的荣德生1899年之前一方面热衷捐买功名入仕,另一方面并未确定人生走向,厘金局、钱庄、茧行(实业)均有涉足。甲午战后厘金局无法完成上级指标,仕途受阻。1900年,义和团运动使大批商人涌入上海采购面粉,汇兑活跃,荣氏兄弟获利近万两。由此可见,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渐进的,对资本家而言,资本、政策、机遇等因素是不可或缺的,“实业救国”的口号固然可贵,但解释力有限。联系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借助鲜活的例子认识大历史背景如何影响个人的人生选择——这正是时空观念的内在要求。荣德生往往在企业得利时遂行公益,和张謇类似,都推动了社会近代化的进程。近代化的主题因内涵丰富而突出,荣氏因形象丰满而免于脸谱化。[]

概言之,人物教学突破简单化不仅必要,而且有可能、有益处。

 

2.人物生平:微观和宏观结合

人物的认识就个人而言需关注生平,就人物而论需结合时代,质言之,需微观和宏观相结合。必要性上文已详,兹以本课中祖冲之和贾思勰为例。

笔者在设计中将祖冲之提前以求突出重点,结合内容认识到祖氏的成就和科学精神后出示人物生平如图2。阅读后师生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学生可以认识到祖冲之绝非两耳不闻窗外事,他也关心时局和百姓。以“爱民”为联结,很自然地出示贾思勰的生平,思考相同的问题。学生能够发现这位太守的特殊——研究农业、不耻下问。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意识到贾氏人到中年非但不“油腻”,而且辞官务农,著书立说。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预留的填空巩固旧知,引导自学,实现了在微观的人物生平中认识人物的成就和品质。

   

2(左)   图3(右)

全课尾声,在对“悲惨世界的坚守者”的探究中,人物事迹、精神再次被提及,并与宏观的时代大背景碰撞,深化了认识:在那样的时代中坚守,太不容易了。

古代人物在史籍中留下的记录多是零碎的、流传中高概率加入传写者观点的,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时空观念,能够克服史料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能做到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基于课堂教学时空辨选史料

 

史料实证是核心素养的基础,史料是实证的前提。尽管“课堂教学时空”的有限性[]让课堂所选之“史料”不可与研究所析之史料等量齐观。但是,教师应基于学生认知水平,明辨事实与观点,选取客观性较强的材料作“史料”。

1.区分事实和观点

以本课中书法部分的魏碑为例,不少教学设计在此出示“上可窥汉秦旧范,下能察隋唐习风”一句说明魏碑书体的地位。笔者认为,这一做法模糊了事实和观点,令人困惑。这一句话出自当代人的书论,是一个观点。该观点被教师用于说明魏碑承上启下的特点,或有意印证魏晋南北朝承上启下的时代特征。一方面,教师有预设的观点,史料实证的基本精神是用事实证明观点。“上窥下察”一句和教师的预设同义,这样做事实上陷入了自我证明之循环论证。另一方面,教师或有意借此梳理线索,但作为基础的证据出了问题,“错误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发展下去。历史真相就会在错误的伪装下变成谬误”。[]因此,这里必须明确预设的观点属性,选取事实性的“史料”作为或论据。

 

2.厘清层次,用好教材

运用事实作论据,需要避免事实的堆砌和难度的超限。显然,循着上述观点寻找事实会进入对书法演变过程的追寻,陷入大量需要专业书法知识才能解读的细节,历史课成了书法课。此时,需要厘清教材表述的层次。教材对魏碑书体进行时空定位,介绍其诞生背景,随后用“苍劲厚重,粗犷雄浑”介绍其特点,是宏观与微观的结合。如上所述,宏观部分做实证是不现实的,不能求之过深,笔者将其放入魏晋南北朝书法发展的整体,在时空中看整体趋势。(如图4

   

4(左)   图5(右)

教材选取的图片具有典型性,是实现微观部分实证需要的有力凭借。笔者查阅《张猛龙碑》释文,发现教材选用的拓片局部左起第二列第四字为“老”的异体字,中部长撇断作两笔,是隶书和篆书中的常见现象。教学中,笔者先出示拓片,先让学生整体感受,说真实的想法——这字有点丑,笔画蛮粗的。接着,引导学生猜测“大夫张”下面是什么字,学生一下就“上当了”,都认为是“先”。出示正确答案后,大家一下子就议论开了。此时,教师加以解释:魏碑保留了古老书体的写法,书写朴素,甚至有些笨拙,粗看有些丑,仔细看有一种特别的美感。此时,“苍劲厚重,粗犷雄浑”八个字就不再抽象,把具有事实属性的教材图片用作史料,对史料的直观感受便是“苍劲厚重”,史料的细节体现“粗犷雄浑”。

厘清层次,用好教材,分清事实和观点便能够化难为易。大道至简,事实最有力量。

 

四、真材实料,情怀真切

 

从深入到浅出,是一次惊险的跳跃。以核心素养为角度,可以理解为从史料实证经历史解释到家国情怀,素养层次的提高是一次又一次惊险的跳跃,其中起桥梁作用的时空观念至关重要。线索、人物和史料都是学习中建构时空情境的元素,如果这些元素具象化的过程中用的是真材实料,那家国情怀当会真切,也就有更大的可能育出真人。

换言之,历史学科育人首先要守住历史学科的本质,如果教学中大量存在虚构、简单化认识、观点和史实混淆,即便结论正确,学生情感强烈,也像是“把漂亮的建筑建在沙堆上一样,既经不起推敲、验证,也难有任何持久的生命力。”[]

 

 

 

  • 阅读(124)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