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何以知著 ——试析时空观念在《宋代经济的发展》中的进退 2021-07-18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见微何以知著

——试析时空观念在《宋代经济的发展》中的进退

 

 江阴初级中学 杨正光

 

摘要:作为核心素养的时空观念具有见微知著的教学指向,但是,该素养需要在教学中恰当定位,适时进退,以免喧宾夺主。本文试以部编本《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为例,讨论时空观念在教学中的进入、方向和退让的考量。

关键词:时空观念  核心素养  教学定位

 

具体的时空框架”和“恰当的时空尺度”中认识历史[],作为核心素养的时空观念具有见微知著的教学指向。然而,时空观念体现历史学科的本质特征,从内容到方法,可联系之处俯拾皆是。若不明确定位、适时进退,时空观念在教学中或成“万金油”,内容容易“碎片化”,核心素养不能落地,“见微知著”将成一句空洞的口号。因此,笔者认为以下问题亟待思考与讨论:时空观念的培养在何处进入,向何处前进?时空观念如何融入操作?着眼素养体系与育人目标,时空观念退让的考量是什么?本文试以部编本《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为例,尝试回答上述问题,分析时空观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进退。

 

一、角度与方向:时空观念指导教学

1.政治史之外选角度

部编初中教材突出时序,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是《中国历史》的主线。这一主线内涵丰富,政治史脉络连贯、篇幅占比大,但只是主题之一,与之并列的疆域变迁、民族交融、文明往来等主题是教师帮助学生建构历史进程之空间背景的抓手[]。历史时、空乃是同一问题的不同方面,就具体对象而言是各有侧重。因此,政治史之外的经济、文化、民族等角度就某一时代而言是对特定时空的“点状具象化”,就其本身而论,每一主题的变化过程是时空的“线状具象化”[]。《宋代经济的发展》在经济主题中承上启下,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是对魏晋南北朝以来的总结,也形成了后世中国农耕区域经济格局的底色,此其时间定位。宋代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又与安史之乱、政权并立、气候变化等因素相关,构成抽象意义的空间背景。概言之,《宋代经济的发展》是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合适的凭借。

2.单元整体中明确方向

对历史认识的有限性决定了客观的相对性,教师对教材指向的认识影响着学生的认识方向。时空背景的建构需要思维的发散,但逻辑的推演不能代替史料实证成为历史认识的基础。教师应做好判别,把握好教学的方向。这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断的自我教育抬升教学的“天花板”,但吃透教材才能为教学“保底”。单元主题和导语是部编教材的特征,该部分凝练所涉时期的突出特点,明确教材对重要问题的价值判断和方向选择,可以有效避免沿着逻辑的主观臆断,把握正确的教学方向。

以本课中宋代海外贸易成因的分析为例,这一问题涉及面广,与造船业发展和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均有关联,笔者让学生结合所学探究宋代海外贸易发达原因,学生合作探究,建构空间背景。然而,课堂上对客观原因的分析循着习惯造成了科学性错误。笔者教学时将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解读为支付岁币的需要,联系政权并立的时代特征,指出“陆上丝绸之路不通”这一看似合理的“事实”。仅就这一个知识点而言,似乎兼顾了学生主体与时空观念的培养。然而,这一过度解读偏离了教材的指向,与史实亦有出入。

单元导语首先指出宋朝与周边民族先后建立的政权并立,下文中,民族交融、经济发展和贸易繁荣等是并列关系。笔者认为,本单元主题“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是陈述事实,两者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教材的回避是对教师的提醒:此处需谨慎。笔者查阅资料发现,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宋代陆上丝绸之路断绝,海上贸易主要是利润的驱使。南宋政府经市舶司实施贵重商品专卖,其收益主要用于缓和内部的财政危机。[]在此,时空观念在空间维度的建构应点到为止,如需展开,不妨在时序上挖掘可能。

“只有把观察的时序扩展到极点,才能看出其中的运动。”[]短时段是历史的表面,长时段才构成历史的深层结构。历史教学不能局限于某一课、某一知识点,以一个单元、一个时段为整体是最初步的需要。教师通过单元主题明确教材的指向,对所涉历史时期有最基本的认识,才能引导学生在客观合理而非主观臆造的时空框架中认识历史。方向不明的微观只能沦为碎片,不当的整合有偏离历史本相的危险。

 

二、目标与呈现:时空观念融入操作

1.时空观念指导教学目标的制定

核心素养指导下的教学目标变革在课程标准和研究著作中已有涉及[],以学生为主语这一形式的实质是生本观念的落实,思维和能力导向的突出。核心素养融进教学目标,指导目标的制定。

从内容出发,教学目标或主题是“纲”,纲举目张,内容取舍,重难点厘定均以此为出发点。图1即围绕“变革性的繁荣”这一主题取舍内容、形成重点的过程尽管图中重点与当下素养培育的生发之处在知识层面高度契合,但内容为本,思维和能力自然居从属地位。

     

1  从内容出发的取舍过程[]

以时空观念的培养为旨归,则优先考虑学生现状和能力上的预期。识图是时空观念在能力层面的形象表现。随机调查发现,初一学生多数识图能力薄弱,未意识到图例是历史地图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使用图例的自觉。[]因此,本课以培养识图能力为主要抓手。以农业为例改写教学目标如下:

阅读《宋代经济发展形势图》,找出宋代南方主要农作物,结合教材明确具有代表性的三种作物。以会用图例的同学为榜样,知道使用图例是从图中提取关键信息的高效方法。

由是,该部分分解为如下问题:

·吃饱穿暖是头等大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宋代经济发展形势图》,帮“我”看看可以种些什么?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从课本上找一找,具有代表性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有哪些?

·为什么水稻种植能得到发展?哪里最合适种水稻?

·所以,宋朝时最重要的粮食产区在南方还是北方?

问题为引领,学生自然能认识到粮食生产的重心已然转移到南方。经济作物的识图是对上述识图练习的巩固,也是对农业生产重心南移的印证。

以时空观念为指导,教学目标的操作性更强,学生的参与明确写出。识图方法的掌握为学生空间观、时空观打下基础。

2.时空观念提升教学呈现的质量

教学需要考虑呈现的内容与方法,时空观念的融入,拓宽了教学内容的外沿,提高了方法的学科属性,使教学呈现增量提质。

联系是时空观念抽象的能力表现,这就要求拓宽教学内容的外沿。然而,课时的有限性与历史资料的丰富性,初一学生在课堂中思维的聚合性与联系所需思维的发散性,在教学中构成了错综复杂的矛盾。紧扣素养培育的需要,以上矛盾的各方面可在生活和地方史的维度上找到同一性。以本课中的“交子”为例,笔者设计了两个拓展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具有哪些优点?

·今天的支付方式又有了什么新发展?

这两个问题让所有学生都有话可说,不少学生有自己的“支付宝”账户。教师相机出示人民银行电子货币试点的图片,简述用法,得出结论:“货币的发展正是经济繁荣的表现”。基于时空观念的历史解释在生活化情境中自然达成。

从造船业的“船坞”联系江阴当地知名的扬子江船厂船坞遗址,提示学生从身边找历史。市舶司可联系仅在南宋时设立的江阴市舶司,作为经济重心南移的旁证呼应本课主旨。

围绕时空观念的培养,不仅拓宽教学内容外延,而且对教学呈现方式的学科属性提出要求。这一点在本课线索的构建上尤其突出。

“具体的时空框架”有真实性的内在要求,真实也是学科属性的重要方面。然而,“培养时空观念的关键在‘时空情境’的具象化”[],对初一学生而言,“具象化”要足够形象、有趣。于是,真实性与趣味性成了矛盾的关系。本课内容较多,建构虚拟人物,制造教师认为的“有趣”是一般的做法。然而,舍去真实并未真正让学生觉得有趣。虚构人物带来的新鲜感转瞬即逝,人物存在感逐渐降低,甚至有学生提出质疑。透物见人,与“历史事实的时空”[]对话本是引导学生走进历史情境的愿景,但学生为何就是“不入戏”?

历史不是戏剧,教师虚构人物的做法意味着自身时空观念的薄弱。一个人横跨农工商三种业态,这是开了“上帝视角”的全能人物。全能人物暗含线性的历史观,即认为历史发展方向是唯一的,已知结果,可以设定明确路径。这样的观念主观性过强,与唯物史观貌合神离。历史的发展有主线,但非百川灌海,更像主流与潜流之间的此消彼长。

宋代经济有大发展,但传统社会的基本面貌没有本质的改变。尽管城市内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聚族而居的禁令被解除,但就个人而言,如虚构的全能人物一般积累财富,实现身份的多次转变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低概率的现象不具有典型性,不妨以宋代的人取代全能的个人。以宋代北方人的选择引出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以宋代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对应相关子目。平民的形象在宋代的绘画中开始得到关注,文物遗迹中可发掘的素材是不少的。时空观念要求构建合乎历史自身逻辑的线索,紧扣时空观念的培养,历史课可以有趣而不失真实。

 

三、体系和育人:时空观念的退让考量

1.把“时空观念”放回体系中

在本课教学中,基于时空观念的历史解释贯彻始终。《宋代经济发展形势图》一图多用,得出农业和手工业生产重心南移的历史解释。尤其是将五大名窑与景德镇按出现时代制成动态地图,客观上将时间信息与地图结合,将地图转变为地图类时空图示[]

但是,本课的设计停留在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之间。如图2,笔者提出的问题仍然停留在巩固和完善本课的时空框架。但是,历史教学的目的仅止于此吗?

 

2

“时空观念”放回核心素养体系,才能在准确的定位上认识其地位。根据新版课程标准,五大素养的关系可简单地如图3所示。唯物史观的方法论的指导,史料实证是时空观念的基础[],历史解释基于时空观念。质言之,时空观念是手段,家国情怀才是目的。从体系中看,实现基于时空观念的历史解释之后,时空观念应在教学的最后环节退让,家国情怀应在此时进入。

 

3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简图

2.教材的指向

情怀是多层次、多方向的,教学的取向仍应以教材为基础。单元导言指出,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对以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就宋代而论,政权并立的时代为大一统的回归和更大规模的统一做了准备。就教材整体而论,中华民族形成过程是主线,从操作层面看,教材的问题设计暗示着素养的层进和情怀的指向。辽宋夏金和元编入同一单元,并非并列的两个部分。《北宋的政治》一课问题设置就事论事,针对重文轻武政策配套的材料提问为“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第1011课的问题紧扣“统一”,如“从同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说说元朝统一的意义。”从历史解释到家国情怀的方向十分明确,就本课而言,需要做渗透和过渡,不必“大张旗鼓”。

因此,笔者将对中华民族祖先成就的自豪感作为基本方向。但是,修改如何与本课的既有框架契合?笔者在资深教师的建议下采取首尾呼应的形式,延续上课伊始的疑问:为什么中外名人希望生活在宋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答案了吗?进而追问,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去宋朝吗?问题的指向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从宋朝经济成就中发现闪光点,进而产生喜欢宋朝,对中华民族祖先成就的自豪,家国情怀也在教学中落地,在学生学习中入心。

3.学科育人的考量

培育时空观念具有让学生基于时空框架见微知著的意图,“见微”依靠时空观念,“知著”却在时空观念之外。以时空观念这一素养的需要赋予传统的重难点新的意义,教学目标细化的同时具有学生立场,时空观念在历史与现实的关照中得到落实。“见微”既已落实,以单元主题明确教材取向,以历史本相明确整合方法,“知著”有正确的方向;明确家国情怀的上位属性,时空观念在教学总结处退让,在家国情怀处实现“知著”。

“见微”到“知著”,核心素养体系之内大致走过了上述流程,家国情怀之后,目标应是学科育人。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引下,时空观念、核心素养、学科育人均进退以时,各守其位。

  • 阅读(110)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