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都是真的,除了名字。 ——《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教学札记 2021-07-18
网站类目:资源共享 资源学科:语文 资源类别: 资源年级:高二 选用情况:学科网未选用 资源内容:教学反思


小说都是真的除了名字

——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教学札记

高艺伟

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收录在短篇小说选读选修)》一书中教科书的整体设计是按照短篇小说鉴赏要点安排纪念恰恰是在“人物和故事的‘家园’”这一专题里所以笔者毫不犹豫将落脚点放在“环境”上并且是“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的地点、居所人物周围的人的行为方式、思考方式以及舆论所构成的社会环境特定历史阶段的时代氛围。这一定义下的“社会环境”分别指向爱米丽居住的大木屋她周围的人们——荷默·伯隆格里尔森先生小镇上的人们......的所做所思所言以及南北战争之后美国南方社会所经历的痛苦而艰难的变化

那怎样用一个提纲挈领的主题来统领本篇小说的教学呢结合高二习作里曾出现的读书会形式笔者以“谁谋杀了爱米丽作为读书会的主题布置了预习作业

为什么会用谋杀这个字眼?从人物形象变化的角度来考虑,使用句式爱米丽从__________变成了_________文中依据画一画,写一写。

是谁谋杀了爱米丽?尽可能多角度思考,并选取其中一个角度,结合文本250

借助预习了解学生对于情节的把握程度感受主人公爱米丽小姐的巨变通过自主探究“肖像变化”与“生活变化”将谋杀定义成一种“精神谋杀”其实就是探究爱米丽小姐悲剧命运的根源但套一个新鲜的壳会让学生感知外在环境对人物思想性格行为及命运所起到的作用更能理解环境与小说主题的关系

以上便是本堂课的初步构思

一、预期目标

1、学生阅读小说,理清小说的情节,关注小说中人物活动的社会背景,对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2、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进一步理解环境对人物思想性格,行为及命运所起到的作用。理解环境与小说主题之间的关系。  

3、学生感悟环境与命运的关系,能够结合其他文学影视作品对比迁移。

二、课型理解

通过读书会的形式,围绕“谁谋杀了爱米丽”,进行阅读探究课。

三、课堂环节

1、解题:何为“谋杀”?聚焦爱米丽的肖像变化与生活变化来分析人物形象的变化。

2、交流讨论“谁谋杀了爱米丽?”

①荷默·伯隆:主要由学生联系文本,阐述想法。

②格里尔森先生:通过师生共同分析画像,以简笔画的形式感受其丰富内涵。

③小镇上的人们:师生共同探究,仔细咀嚼文本,理解其复杂矛盾的心态。

3、学生代表发言,各抒己见,教师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深入挖掘,得出结论:荷默·伯隆与爱米丽的父亲联合谋杀了她的爱情,小镇上的人们接过爱米丽父亲的”马鞭“干涉她的自由,荷默·伯隆与小镇上的人们摧毁她的自尊,由此外部环境对于人物性格的成因有重要影响。

4、形成板书,缩小环境到“大木屋”,点明其特征为“格格不入”,引入哥特式建筑视频,感受阴森衰败的氛围,其屋亦是其人——封闭、高傲、格格不入。

5、回归问题,本篇小说曾有三个译名:《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悲悼爱米丽的一朵玫瑰》,哪一个更好?由本问题生成主旨。

6、最后以作家本人对文题的理解,“啊,那是一个比喻性的题目......我同情她并借此致意,就像你会对任何一个人做手势、打招呼一样;对男人,你会举起一杯酒;对女人,你则会递上一朵玫瑰花。”结束本课。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设计我翻阅了近二十篇论文尽可能穷尽小说里所有细节甚至翻阅了英文原典马鞭一词spur”本身便是有鞭策约束之意这里就是权力和威严的象征代表着父亲对女儿的管教与控制两个堂姐妹在小镇人看来是“更有格里尔森家族的风度”原文的表述是more Grierson我反问学生这里的翻译较为模糊什么是“格里尔森风度”如果让你来翻译你会译成什么直接生成答案“更傲慢更高高在上”以此让学生更贴近语言本身理解以“格里尔森先生“为中心的家庭环境对爱米丽小姐爱情与自由的控制感受南方贵族对岌岌可危的末日荣光的维护

外国文学的隔膜感源于文化背景的疏离分析到爱米丽的父亲“赶走了所有的青年男子”学生就直接自然得知这源于身份的不匹配引出南北战争之后南方贵族的没落传统教学里无论是在开头以一张PPT介绍所有陌生化的时代背景还是在结尾故弄玄虚般地告知背景都过于生硬不如将所谓的资料链接从学生的文本分析里生成

抽丝剥茧般展现小镇居民的心理其实是人类共同的普遍的心理翻阅学生作业小镇人们的流言蜚语“谋杀”艾米丽的表述比比皆是但在揣摩小镇居民微妙而复杂的心理时就发现在这一环节其实是需要老师引导的细细咀嚼每一个字眼都大有深意在课堂呈现里学生很容易理解简单化与片面化我们”是集体窥视者展现了艾米丽的人生我们”成为爱米丽人生际遇的集体裁决者我们”并不关心她的喜怒只是关注她的隐私关注她作为“南方贵族”的象征与代表

“小说都是真除了名字

正如作家福克纳所说“她想留住曾经拥有过的东西。这就很糟糕——不顾一切地去留住任何东西;但我同情爱米丽。我不知道自己是否会喜欢她,我也许会害怕她。不只是她,而是任何一个遭受过痛苦,受到过伤害的人。”我想也许这不仅是在新旧冲突下爱米丽的人生悲剧爱米丽试图用挺直的身体保持贵族的庄重要高昂的头颅维持贵族一意孤行的尊严用死亡来控制无法掌控的爱情用大木屋隔绝社会的意义似乎也是作者的一种动摇心态更是全人类的一种困惑与茫然——面对变化究竟应该何去何从这应该是作家福克纳对那些遭遇痛苦者的致意

 

 

 

 

  • 阅读(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