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论文11:《潜水钟与蝴蝶》里的生命赞歌(梅暖英) 2020-10-28
网站类目:资源共享 资源学科:德育 资源类别: 资源年级:一年级 选用情况:学科网已选用 资源内容:

一、书籍信息

名:《潜水钟与蝴蝶》

者:【法】让-多米尼克鲍比 著,邱瑞銮 译

出 版 社:南海出版公司

封面图片:

二、书籍内容概述

《潜水钟与蝴蝶》一书是让-多米尼克鲍比的自传。鲍比出生于1952年,早先在巴黎求学,后任记者数年。1991年担任法国ELLE杂志总编辑。1995128日突发“闭锁症候群”。他在20天后苏醒过来时,全身已经瘫痪,丧失了所有的运动功能,不能动、不能吃、不能说话,甚至不能呼吸,只剩左眼皮能够自主活动,这成了他与世界交流的唯一通道。靠着这种坚强的意志力,鲍比在病中回忆生活中的美好,享受工作带给他的快乐,重新思索生命的意义,开始用左眼皮运动来创作。当他的助手念到某个需要的字母时,他就眨一下左眼,就这样写下一个字母、一个词、一句话……最后写下了这本书。他在书中写到:“我的肉体沉重如潜水钟,但内心渴望像蝴蝶般自由飞翔。除了我的眼睛外,还有两样东西没有瘫痪:我的想象以及我的记忆。只有想象和记忆,才能令我摆脱潜水钟的束缚。” 199739日本书法文版出版两天后,鲍比去世,蝴蝶飞出了潜水钟。

《潜水钟与蝴蝶》里的生命赞歌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面对疫情,我国人民齐心协力,集聚人力和物力资源共同抗击疫情,全力救治确诊病人,挽救每一个生命。在全民居家隔离的日子里,我重读让-多米尼克鲍比的自传《潜水钟与蝴蝶》,感慨万千。

43岁的法国ELLE杂志总编辑鲍比,在1995128日突发“闭锁症候群”,昏迷二十天后,在法国贝尔克海军医院一一九号病房里苏醒过来,但从头到脚全身瘫痪,唯有意识清醒、左眼皮能动。此时的他仍然积极乐观,总是想着自己很快能恢复行动自由、恢复说话能力,于是计划着写一本长篇小说、来几趟旅行、写一个剧本,还要把他发明的水果鸡尾酒商品化推广到市场。殊不知,自己的生命只剩下最后15个月,治疗和康复训练改变不了他的身体现状,只能靠着想象和记忆,用字母来记录生命最后时期的生活。当他的助手念到某个需要的字母时,他就眨一下左眼,就这样写下一个字母、一个词、一句话,最后写成自传《潜水钟与蝴蝶》。1997311日,鲍比去世,终年45岁。

让我们跟着鲍比去体验像潜水钟一样的肉体、像蝴蝶一样自由飞翔的想象和记忆,重新认识生命的意义,学会坚强,学会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感受鲍比突破生命极限,用最后短暂的生命向世人传递生命的力量;像鲍比一样,充分地感受亲人的温暖力量、抒发挚爱的职业兴趣、感悟友善的美好社会,去实现生命的价值。

一、认识生命的意义

“生命”包含一切生物界的生命,天地、万物、人是一个生命有机体。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理念就是以“生命”为中心,将整个宇宙看成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人类与人类之外的其他生物是一个生命的有机体,且认为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我国古代的庄子将人与自然的关系诗意地描述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不仅在于自然生命,更在于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马克思主义的生命观对生命提出较全面、科学的认识,认为人的生命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是肉体生命和精神生命的统一,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生命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超越的过程,向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生存的终极价值,最终人类走向全面的解放。鲍比能够坚强地活着,用文字来诠释他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真谛,收获满满的生命动力。

二、感受生命的力量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对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认知也在不断探索和发展。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发表的《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由低到高把人的需要区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求。对于曾经身心健康的鲍比来说,需要的生命力量是尊重和自我实现。对于从昏迷中醒来全身瘫痪的鲍比来说,最需要的生命力量应该是归属和爱。他只能用丰富的想象和超强的记忆,描绘着女儿每天晚上睡觉前会为他献上小小的祷告;回忆着最后一次去看爸爸的时候,帮他泡奶茶、刮胡子、喷香水;反复回味着与妻子和两位孩子一起在“海滩俱乐部”庆祝父亲节的场景。靠着这股贴心的爱的力量扶持,与病魔勇敢作斗争,凭着坚强的意志力地延续着生命。

对于每一位经历新冠疫情的我们来说,在满足生活基本需求和安全的前提下,我们也需要归属和爱的力量,更希望能够发挥个人优势投入抗疫工作中,或奔赴医院治病救人、或运送物资、或加紧科技研发、或加入联防联控社区志愿服务中,或坚守岗位复工复产,每个人都希望为全国人民早日战胜疫情做出一点努力,祈盼国泰民安。等到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我们又坚定地朝着人生目标负重前行。

三、实现生命的价值

人的生命来自于自然,留世于精神,最后复归于自然。而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社会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只有在社会中,通过体验沟通的乐趣、感受职业的美好、激发友善的美德,我们才能拓展生命的联结、实现生命的价值、创造生命的美好。

1.体验沟通的乐趣,在沟通表达中拓展生命的联结

书中的主人公鲍比只有一只会说话的眼睛,一只会眨的左眼皮,能与世界对话吗?他很喜欢字母表里的每一个字母,助理按照“ESARINTULOMDPCFBVHGJQZYXKW”的顺序,把一个一个字母念出来给他听。他眨一下眼睛,示意就是那个字母,对方就把字母记下来,然后拼出一个完整的单词,逐渐形成句子,给他的朋友和与他有来往的人回信。这是多么难的沟通表达方式啊!

任何人的成长发展离不开人际交往,而人际交往的主要任务是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语言、文字、行动等方式交流情感、表达观点,提高倾听、同理、建设性回应等社交技能来有效沟通,我们能够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我们更应该学会主动觉察周围人的情绪,在情感上给予更多的关爱和鼓励,主动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在有效的沟通表达中拓展人与人之间生命的联结。

2.感受兴趣的美好,在岗位奉献中实现生命的价值

兴趣能为我们的生命带来巨大活力,如果能够从事感兴趣的职业,定能更大程度地发挥个人潜能,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书中的主人公鲍比,在全身瘫痪的时候还想着创作,他该是有多么热爱文字工作啊!从他的成长经历来看,他源源不断地创作能力、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丰富的想象和超强的记忆能力,让年轻有为的他有了一定的职业成就。

新冠肺炎爆发以来,从临危受命、挂帅亲征的钟南山院士,第一个提出“武汉封城”的人、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李兰娟院士,生化专家、病毒检测和疫苗研发的陈薇院士,防疫“吹哨人”李文亮医生等等,都是我们的抗疫英雄。我们惊喜地看到他们对待工作超越兴趣的狂热,在岗位奉献中去实现生命的价值,值得每一个人学习。

3.激发友善的美德,在服务社会中创造生命的美好

当代著名伦理学家史怀泽以生命来定义善恶:“善的本质是保持生命,促进生命,使生命达到其最高的发展。恶的本质是毁灭生命,损害生命,阻碍生命的发展。”鲍比回忆年轻时和文森一起做赛马专栏的报道工作,虽然有内线消息知道哪匹马会获胜,可以获得二十比一的赌金,仍然心怀友善,遵守职业操守。对于法国前任卫生部长西蒙女士不满杂志上刊登没处理好照片的投诉,也会请杂志主编安•玛丽耐心友善沟通。

我们只有不断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从而激发友善的美德,去积极培养兴趣、充分发挥优势,学会帮助他人、友善待人,共建美好家园,建构生命的质量,探寻生命的精神意义,在服务社会中创造生命的美好。

谈人的生命离不开教育。生命是教育的起点,教育是生命发展的动能,教育必须关注每个独立的生命,从生命教育开始。北京师范大学肖川博士认为,所谓生命教育就是为了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福所进行的生命化的教育。它是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也是教育的一种内在形态。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潜质,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让我们重新审视生命教育的意义,反思生命教育的使命,更需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多方协作,值得教育各界积极探索不同年龄阶段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让每一个人都学会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守护生命、用生命去拯救生命,从而培养积极的生命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康的人格,用生命去呵护小家、实现梦想、创造社会、改造世界。

【参考文献】

[1]肖川,陈黎明.生命教育:内涵与旨趣[N].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7(4).

[2]黄建春.论生命教育的背景及实施[D].福建师范大学,2005:5.

[3]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长沙:岳麓书社,2002,254.

[4]阿尔贝特史怀泽.敬畏生命:五十年来的基本论述[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