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在中职《电子技能与实训》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2020-10-27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推荐理由:原创论文,本文立足于中职电类专业的教学环境,选取《电子技能与实训》课程为例,着眼于传统课堂教学和基于互联网技术“线上线下”的优势互补,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实践探究,力求为提高中职课堂教学质量寻找一种有效的新途径,以期为职业院校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混合式教学在中职《电子技能与实训》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本文立足于中职电类专业的教学环境,选取《电子技能与实训》课程为例,着眼于传统课堂教学和基于互联网技术“线上线下”的优势互补,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实践探究,力求为提高中职课堂教学质量寻找一种有效的新途径,以期为职业院校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中职    混合式教学    技能课程    

基金项目:本文系无锡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中职电类专业课程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批准号:A/D/2016/030)、江苏省教育信息化研究立项课题《中职电类专业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8024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逐渐形成,越来越多的信息终端和信息技术手段进入教育领域,微视频、云课程、电子书包等形式的技术产品层出不穷,极大地改变了教育教学的时空样态和存在方式。在新情境下,传统的课堂受到颠覆性冲击,开始从平面、单维、静态走向立体、多维、动态。社会的变革致使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模式、学习方式均发生深刻变化。具体对中职电类专业而言,传统教学模式陈旧、知识与技能割裂、教学评估不完善,造成培养目标与需求脱轨、学生综合素质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亟需突破性创新与变革[1]

本研究基于人才市场和电子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围绕中职学生学习能力、学习需求的差异性与传统班级授课制教学统一化之间日益凸显的问题,以“课堂派”信息化平台为支撑,将《电子技能与实训》课程的“做什么”、“如何做”、“怎样做的更好”有机融合,通过整体设计、逐步推进的策略开展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研究,探索构建了中职学校技能训练类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新路径。经过近三年的持续探索和实践检验,成效明显,得到了广大一线教师的好评和青睐。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现

1.实验对象确定

本研究的实践对象选定我校电类专业2017级中专的两个平行班级,前期从学生学习能力及课程学习情况分析,发现两个班级的表现差异不大,本实验确定17GZ电子1班开展混合式教学,17GZ电子2班为对照班,仍采取传统教学模式。

2.教学资源的开发 

当前,中职《电子技能与实训》课程存在资源割裂明显,聚焦度、整合度不高等问题,未能充分发挥技能教学资源的协同效应。本研究依托我校的无锡市品牌专业“电子技术应用专业”,首先将技能实训课程从初级资源筛选为再生资源,将理论分析的“学”与实践操作的“做”进行有效梳理、选择及模块划分,实现每个技能训练模块的“做学一体化”,再由专人以“课堂派”作为技术支撑平台,经筛选、提炼、整合后建设为高级资源,逐步实现课程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3.教学实施基本流程

基于当前职业学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本研究以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为主要依据,将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分为“线上”和“线下”二个阶段。“线上”阶段:教师提前在“课堂派”平台上发布课程资源,包括微课、视频、测试习题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原有知识和能力水平,在学习任务单的引导下,自定步调在平台上进行学习和测试。“线下”阶段:教师根据平台上学生的“线上”学习反馈确定课堂组织的活动形式,并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开展分组讨论、协作训练等活动,教师要对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动态问题和相关数据进行深入细致的整理和研究,为后续的教学活动积累经验。

同时,为了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评价存在主体单一、评价内容片面等问题,课题组依据前述的混合式教学模型,将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细化为六个层次的布鲁姆教学目标展开评价,如下图1所示。并基于中职学情将其变体为菱形结构,尝试在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基础上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过程性记录,力求达到客观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目的。


基于菱形结构布鲁姆教学目标下的评价量化表

4.实验效果分析 

笔者带领课题组成员顺利地开展了《电子技能与实训》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效果如下:

一是学生技能考核成绩。课题组在教学实践结束后,按照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测试的技能考试大纲要求,主要设置仪器与材料准备、元器件识别与检测、工艺卡片制定、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职业素养与安全文明操作等五项考试内容,围绕这四项内容依据菱形结构的评价量化表开展评价,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两组学生的技能考核结果出现了显著差异:实验班整个分数段主要在70分到90分之间,平均分为79.2分,高出对照班10.3分,合格率更是高出10%,实验班学生的技能水平整体上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对于强调操作技能、突出学生实际动手和操作能力的实训内容,混合式教学模式具有较突出的表现,更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与提高,且成绩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班级优等生与后进生的成绩拉升上。

二是学生反馈。课题组采用“问卷星”网络在线问卷调查和座谈方式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主要涉及中职生对混合式的接受度、实践效果满意度、学习资源有效性以及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等多个维度[2]。调查结果显示,混合式教学模式得到了大部分中职生的认可和喜爱,他们认为在此模式下他们的沟通协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其中课堂技能训练效果和个人关键能力提升明显也是中职生对混合式教学最满意的地方。

三是专家、教师意见。课题组邀请市督导室专家和我校名特优教师对实践效果做了分析,分析的结果是:从课堂实施来看,老师设置了较多提问,对话、小组协作等活动内容,有一定的师生行为转换,达到了提升教学效果的基本目的;课堂提问以记忆性问题为主,有一定的创造性问题;课堂对话深度还需加强;小组协作过程中,优秀的学生相比后进生承担的任务更多,诸如典型电路原理分析、抽象性知识等偏理论的课程内容,某些基础性偏差的同学出现“避难”情绪。建议通过改善提问的结构,逐步引导学生由浅层学习向深度探究发展,这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主动学习意识有积极作用。

基于本实验的明显效果,课题组成员对本研究成果进行了应用推广,直接应用于我校并贯穿于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经历了三届近百人次的教学实践应用,受益学生上百人,课程考核成绩的分值中区大幅前移,学习效果提升明显,学生在近二年的省学业水平考试中通过率100%,电子装接工考级鉴定通过率达98%以上,比赛成绩显著,2名学生在全国技能大赛“电子电路装调与应用”项目上获得一等奖。课题组成员在同辈中脱颖而出,国家级、省市级比赛中屡创新高,多名教师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形成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作用,为中职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经验借鉴。

三、实践结论

经过近三年的实践探索,成效明显,得到了广大一线教师的好评和青睐。主要结论如下:

1.混合式教学能够有效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内动力

本研究基于信息化平台开展教学改革实践,借助ARCS动机模型(注意、关联、信心和满意四个层次)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低级思维向高级思维的过渡,为学习者构建出自主化、个性化、协作式的学习环境,有效地激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内在动机,并提供学生多种较为成熟有效的自主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地采取有效的方式掌握最有用的知识和技能,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3]

2.促进了中职专业教师“双师”能力发展

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实践性特点,决定了职业学校的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必须具有“双师”能力。在本次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活动下,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完善、线上线下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等,这些无形中为专业教师“双师”能力发展提供了倒逼机制,倒逼教师理念转变、行为转型,经实践探索取得教师“双师”能力发展之实效。

3.菱形结构的动态化评价对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形成有效反馈

本研究将知识、能力、素质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细化为六个层次的布鲁姆教学目标,基于中职学情将其变体为菱形结构,线上线下实施多元化、动态化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基础上强调对学生做学过程的“观察、讨论、分析”的过程性记录,实现多元化、动态化考评与反馈,促进了“教”与“学”的双向发展。

4.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能

混合式教学应用于中职课堂教学,一方面,在丰富的学习资源支持和教师个别化辅导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自主建构进行有意义学习,还能积极促进学生夯实专业技能,不断优化技能作品,大胆追求设计的创新,提高他们学业表现水平;另一方面,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团队意识、问题解决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升,有效地提高了中职课堂教学效果。

本研究主要以《电子技能与实训》课程为例,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方法,探索构建出契合中职学校技能实训类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突出中职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主体性地位,将教学的实施和评价贯穿于线上和线下两个阶段,充分发挥教师、技术方法、资源环境共育人的作用,从知识、能力、素养三个维度将“做什么”、“如何做”、“怎样做的更好”有机融合,由学到做、从做到学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地将做学融为一体,为学习者构建出自主化、个性化、协作式的学习环境,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从实践效果来看,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提升学生的的能力素质、提高教学效能等优势,但也有其局限性,存在中职生学习自主性较差、教师的能力和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学资源研发的任务较重、混合式教学对课程内容有适用性、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学习适应等这些问题,都影响着混合式教学的实施效果。这些问题也是课题后续研究的重点问题。只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相信在未来中职教学的混合式教学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 龚志武,吴迪,等译. []NMC 地平线项目. 新媒体联盟2018地平线报告职业教育版[J]. 现代 远程教育研究, 2018(2):3-22,42.

[2] 张瑾. 农村中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接受度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3] 刘俊玮,马勇. 混合式教学对职业教育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研究[J].职教论坛,201629:65-69.

 

  • 阅读(204)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