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用心•思考•学习——读《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有感(张蓉) 2020-10-26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用心·思考·学习

——读《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有感

江阴商校 张蓉

去年,我做过一个德育课题《意动心理学视域下中职班主任创新工作研究》。在研究中,我坚信:激发出学生的自我意识,引导他们的自我认识,是他们人生可持续发展力的根本。今天,当我手捧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时,我才发现,教师的“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成长”应该先于学生,而且,必须永不停歇。这本书从教师的思维方式入手,通过90个案例讨论教师思维方式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帮助教师认识自我。这本书传达着王晓春老师的思想,传播着他的理念,那里面许多发人深省的语句深深吸引着我,从许多的教学案例中我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要做一个聪明的老师。”——这是我读后感触最深的一点!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老师如一缕春风让教师们呼吸到春的气息,如丝丝细雨滋润着教师的心田,给迷茫中前行的我们指明了方向。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要做到不容易。

  1. 用心是立教之本。

    王晓春老师反复强调,爱心是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爱与责任是当代教师之灵魂,师爱是师德之必备。但是,王老师同时指出,不能因此迷信师爱。他说,迷信师爱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好心的糊涂人,真的以为爱能点石成金,爱是万应灵药,一旦他不能把学生爱成好学生,他会怀疑自己爱得不够。我想到了自己,有时好同学犯了错误,不是让他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以后该怎么做,而只是告诉他:你是个乖孩子,以后不要这样,老师就依然喜欢你。这种缺乏帮助的爱不是真正的爱!

    所以,真正的师爱还要用心的爱。

    用心观察,用心沟通,用心引导。在教育教学中,最根本的就是用心。有心之人,可以做事;用心之人,可以成事。教师,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稳定的心绪。学会在观察后,细细地思考,慢慢的推理和模拟,才能在接下来的处理中,游刃有余而水到渠成。

    教学亦是如此。用心备课,用心备学生。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不了解学生,有可能“好心办坏事”,也有可能,一个人“唱独角戏”,会很无助,遗憾而难受。其实,教学相长,从学生中了解到他们的渴望和需求,才能真正懂得该如何用心的备课和设计一切教学活动。

    二、思考是动力之源。

    王老师说:“聪明的人就是会思考的人。”鼓励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种,尤其是对行为偏差生上的鼓励老师更应该多想想办法,多从这些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带着一些宽容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孩子。

    书中有这样一篇案例:集体批评——对任何事情都要采取分析的态度。一个叫平的同学因为老和同学处理不好关系,被老师上讲台接受同学们的集体谈话,最后同学们原谅了他,事态也就平息了。

    在我们身边,也会有这样调动集体舆论批评、教育问题学生的情况。我们有时会指着一个孩子对全班学生说:以后我们都不要理他!”但是我们的教师显然对事情的原因不感兴趣,教师不想走进孩子的心,老师只想管住他。于是调动集体舆论告诉他:你这样做是不对的!再这样做,我们不理你了!”问题学生迫于集体舆论的压力,暂且改邪归正,一旦离开集体他又会露出他的真面目,这就是所谓的两面派现象,学校、家庭判若两人。

    王老师说:这就是我们的教育,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掩盖问题的教育。所以我主张,对任何事情,都采取分析的态度。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教育,千万不要浮在管理的表层,不要只抓现行问题。教育必需深入孩子的灵魂。

    安全固然重要,但安全如果压倒了教育,学校就不再是学校,变成保险公司了。学校的一切管理措施,都应该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只为了管理者管理的方便。时下,安全问题似乎成了一所学校的核心问题,大部分学校不准学生外出活动、在校园内不准奔跑打闹,可是孩子活泼爱玩的天性却被压抑了。怎样把握这个度呢?安全问题也成了捆绑学校德育活动开展、削弱德育教育职能、束缚学生身心发展的一块绊脚石。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应该多多思考,如何让安全与德育并行并重。

    王晓春老师提到的这一系列问题,其根源在于:思考是动力之源。

    人是有思想的动物,是有感情,会思考,有想法的高级动物。这也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所在。那么,对于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怎么能简单的概括或者用现有经验?每个时代都不同,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教师要学会思考,既要思考整个集体,这个时代,这个年龄的学生的总的特点,又要有针对性的思考每个不同个体孩子的性格和习惯。也许,我们不一定能够了解每个孩子,但我们一定要有尽量了解孩子的那颗心,这样,我们就可以一直都在思考教育的路上前进。

    三、学习是成长之力。

    王晓春老师说:教育科学是一门指导和启发的科学,是引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科学,是研究如何帮助学生的科学,是研究师生如何交流的科学。教育的本质不是管理,而是帮助和交流。的确,在现在的学校制度下,没有管理是不行的,问题在于,我们需要什么类型的管理,管多少,管在什么地方,哪里应该严,哪里应该宽,哪里必须管,哪里不必多管。书中谈到,一个名副其实的教育者,最关注的应该是学生本身的发展,而管理者则不然,管理者最关心的是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教育者以人为本,管理者以任务为本,管理者只把人看成完成任务的工具。但是,我们要知道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管住学生,而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管住自己,而是帮助他学会自己管住自己(培养主体性、自觉性),最可靠的办法不是使学生立刻让我满意,而是让学生自己确实有所成长。教育必须深入孩子的灵魂。

    帮助孩子成长最好的办法就是教师自身的成长,而学习,是教师成长之力。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果不懂学习,不愿学习,那肯定是要误人子弟,并且,还会荒废了自己的青春和人生。人生是一场经历的叠加。经验的积累,没有学习怎么行?也许,我们不能博览全书,但我们可以孜孜不倦的在学习的路上不断跋涉。不管,我们能不能成为学生生命里的“贵人”,但我们可以成为学生和自己生命中“问心无愧”的人!

    亲爱的同仁们,也许,我们成不了伟人,也创不了丰功伟绩,但我们可以在自己的领域,更加用心的热爱我们的事业,更加积极思考我们的职业价值和意义,更加奋发努力的为人生的成长而学习。人生,得一为之痴迷的事业,难道不是幸事么?既然选择讲台,就请坚持;既然坚定的立在这个岗位,就请用心——思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