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莱特》整本书阅读素养测评解读教案 2020-10-18
网站类目:资源共享 资源学科:语文 资源类别:教案 资源年级:高二 选用情况:学科网未选用 资源内容:整本书阅读

一、导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优秀人才成长的必经之路。整本书阅读是当今语文教改的一个重要趋势,但要在语文教学中完完全全地落实这一趋势,恐怕还得走很长一段路。但是,

训练阅读概括能力,丰富想象和联想,提升思维品质和鉴赏能力,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正是在阅读整本书的体验中逐步构建和完善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 年修订》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放在18个学习任务群之首,可见它的重要性。然而,对于“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这个看似不陌生,但实施起来又颇有些陌生的学习任务群,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不禁会产生诸多疑问:进行“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教学该如何安排时间?高考是否会考?要考会怎么考?考些什么内容?“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该如何设计教学?如何测评?

本课堂将以《哈姆雷特》为例 ,从“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素养测评的角度,分三个板块:考什么?怎么考?怎么学?进行深入探讨。

 

二、讲解过程

 

202017日,教育部考试中心研制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对外发布,该体系由“一核”“四层”“四翼”组成,成为高考新的指导纲领。

 

一核,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为什么考(目的)

四层,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考什么(内容)

四翼,基础性,综合性,应用型,创新性——怎么考(方式)

 

 

(一)《哈姆特》素养测评——“考什么?”

高考评价体系的“四层”规定了考试的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

根据新课标学业质量水平的描述,我们可以将《哈姆莱特》考查内容分解成如下几个方面:

哈姆莱特

核心价值

学科素养

关键能力

必备知识

1.《哈姆莱特》的人文主义精神的觉醒;

2.关于生存意义的终极思考;

3.哈姆莱特作为叛逆者形象的影响力。

1.理解和体会剧作戏剧语言的魅力;

2.统整剧情,对哈姆莱特“发疯”的行为作合理的解读,多元理解其形象;

3.从另外的角度重新改变、排演《哈姆莱特》。

 

1.学会用批注等方式,自主阅读、鉴赏《哈姆莱特》;

2.对剧作有关问题质疑,提出自己的观点;

3.运用批判性思维,对焦点问题展开讨论。

1.剧作三条线复仇的线索;

2.爱情悲剧、复仇主题;

3.对比手法的运用;

4.诗化语言的理解。

 

1.考查层级的描述

A.教育目标分类

按照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教育目标可分为三大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其中,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可分成:知道(知识)领会(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1)知道(即知识):是指认识并记忆。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是具体知识或抽象知识的辨认,用一种非常接近于学生当初遇到的某种观念和现象时的形式,回想起这种观念或现象。具体表现为:回忆、记忆、识别、列表、定义、陈述、呈现。

2)领会:是指对事物的领会,但不要求深刻的领会,而是初步的,可能是肤浅的。其包括转化、解释、推断等。具体表现为:说明,识别,描述,解释,区别,重述,归纳,比较。

3)应用:是指对所学习的概念、法则、原理的运用。

它要求在没有说明问题解决模式的情况下,学会正确地把抽象概念运用于适当的情况。这里所说的应用是初步的直接应用,而不是全面地、通过分析、综合地运用知识。

4)分析:是指把材料分解成它的组成要素部分,从而使各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更加明确,材料的组织结构更为清晰,详细地阐明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具体表现为:分析,检查,实验,组织,对比,比较,辨别,区别。

5)综合:是以分析为基础,全面加工已分解的各要素,并再次把它们按要求重新地组合成整体,以便综合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它涉及具有特色的表达,制定合理的计划和可实施的步骤,根据基本材料推出某种规律等活动。它强调特性与首创性,是高层次的要求。具体表现为:组成,建立,设计,开发,计划,支持,系统化。

(6)评价:这是认知领域里教育目标的最高层次。

这个层次的要求不是凭借直观的感受或观察的现象做出评判,而是理性的深刻的对事物本质的价值做出有说服力的判断,它综合内在与外在的资料、信息,做出符合客观事实的推断。具体表现为:评价,估计,评论,鉴定,辩明,辩护,证明,预测,预言,支持。

B.球基于学习成果的学习三领域分类:

知识:回记并呈现信息的能力,利用学习成果来描述;

技能:在具体情境中动手做的能力,利用学习成果来描述;

能力:在具体情境中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学习成果来描述。

 

2. 考查类型

(1)考查认知记忆型知识

 所谓认知记忆型知识,体现在阅读整本书后,对书本内容的掌握情况。通常表现为对书本内容的记忆、回忆和提取。这一类题型相对较为简单。

例:①根据对白,填写下列人物名称。

    A   :对于他的好朋友,我愿意张开我的手臂拥抱他们,像舍身的鹈鹕一样,把我的血供他们畅饮。

    B    :我干了些什么错事,你竟敢这样肆无忌惮地向我摇唇弄舌?

    C    :你们不能用迂回婉转的方法,探出他为什么这样神魂颠倒,让紊乱而危险的疯狂困扰他的安静的生活吗?

哈姆莱特:你看见那片像骆驼一样的云吗?

    D    :哎哟,它真的像一头骆驼。

哈姆莱特:我想它还是一头鼹鼠。

    D    :它拱起了背,正像是一头鼹鼠。

哈姆莱特:还是像一条鲸鱼吧?

D    :很像一条鲸鱼。

 

2019年南京、盐城“二模”卷)简答题:简述《哈姆莱特》中老国王的幽灵两次与王子交谈的内容。

 

(2)考查理解型(领会、技能)知识

理解型题型,主要是要求学生在阅读后,对文本内容有一定的领会,但不要求深刻的领会,而是初步的,可能是肤浅的。其包括转化、解释、归纳、推断等。

例:①《哈姆莱特》中众多人物以死亡的悲剧收场,试将死亡的原因归类。(将序号归在一起,并阐明原因)

①克劳狄斯之死  ②波洛涅斯之死  ③哈姆莱特之死  ④乔特鲁德之死

⑤雷欧提斯之死  ⑥奥菲莉娅之死

 

哈姆莱特从英格兰潜逃回国以后,面对比剑一事,说“一个人既然在离开世界时候,只能一无所有,那么早早脱身而去,不是更好吗?随它去。”哪些原因让他不再郁郁终日?

③根据全剧内容,在下表中填写哈姆莱特面临的现实危机。

 

 

(3)考查分析、应用的能力

这类知识的考查立足于读者对整本书内容的全方位阅读,它要求学生能了解文本内容之间的各种联系,并能将文本内容依据题目要求进行分解、重组,学会在适当的情境下做出合理的解答。

例:①请以仆人雷瑙陀的口吻向朋友传授波洛涅斯伪善“识破术”。

②歌德认为哈姆莱特是“一个美丽、纯洁、高贵而道德高尚的人,他缺乏成为一个英雄的魄力,却在一个他既不能负担又不能放弃重担下被毁灭了。”你怎样评价哈姆莱特这个人?

③第五幕第一场地点是教堂墓地,观众往往认为“墓地”这一场的前半场与全剧没有关系,是多余的。请你有理有据地陈述反对意见。

 

4)考查综合评价、迁移能力

 这类考查建立在学生对整部作品的综合解读基础之上。根据文本内容,推断出某种规律等活动。这个层次的要求不是凭借直观的感受或观察的现象做出评判,而是理性的深刻的对事物本质的价值做出有说服力的判断,它综合内在与外在的资料、信息,做出符合客观事实的推断。它强调特性与首创性,是高层次的要求。

例:①根据剧情,请做一份奥菲莉娅“疯癫”病例诊断书。

②哈姆莱特之所以要延宕,性格固然是一方面的原因,但未必不是作家根据写作要求有意设计的。请你以莎士比亚的名义写一封信,向观众解释延宕复仇的意图。

③作为最次要人物,霍拉旭一直以来追随哈姆莱特,当哈姆莱特不久于人世,他也想自尽。假如你是哈姆莱特的朋友霍拉旭,请为哈姆莱特葬礼写一篇哀悼词。(不少于300字)

 

(二)《哈姆雷特》素养测评——“怎么考?”

高考语文要求考查“基础性、综合性、应用型、新性”,具体而言考查学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整本书阅读测评也不例外。

首先,谈一谈什么叫“整本书阅读测评”。整本书阅读测评,就是对一定时间内,学生阅读整本书的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并通过一定的阅读测评方式,考查学生阅读某一整本书时相关阅读能力的发展水平,用以指导和帮助学生提高整本书阅读能力。

其次,从测评的目的来看,关于整本书阅读测评,出卷人出卷的目的决定了考查的方式,即“怎么考”。通过对一部分试题的分析,发现有这样一些方式:

1检查学生阅读实践,重点在考查识记能力。

如:2017年南通、泰州“三模”卷)简答题:《哈姆莱特》第五幕中,雷欧提斯说:“这奸恶的诡计已经回转来害了我自己;瞧!我躺在这儿,再也不会站起来了。”请简述“这奸恶的诡计”的内容。这道题旨在考查学生是否阅读过这一部分的内容,通过对阅读内容的回忆,进行解答;

2)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综合的能力

这里的理解能力,即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分析综合能力,就是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落实到整本书阅读上,就是对书中出现的某些内容、现象或问题通过理解,进行分解剖析,并归纳整理。

例如:2019年盐城“四模”卷)简答题:下面出自《哈姆莱特》的两段话,分别是谁对奥菲莉娅说的?这两个人的话对奥菲莉娅产生了什么影响?

①对于哈姆莱特和他的调情献媚,你必须把它认作年轻人一时的感情冲动,一朵初春的紫罗兰早熟而易雕,馥郁而不能持久,一分钟的芬芳和喜悦,如此而已。

②爱情!呸!你讲的话完全像是一个不曾经历过这种危险的不懂事的女孩子。你相信你所说的他的那种表示吗?

这道题有两问:第一问考查了学生的识记、提取信息的能力;第二问即是考查了学生对阅读过的相应内容是否领会,能否通过分解剖析,真正了解句中的深意,并使用准确的语言解释句中包含的意思。

3)考查学生鉴赏评价的能力

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在这里就是考查学生对整本书某部分内容的鉴别、赏析和评说。

    例如:为下列语段作批注。

①奥菲莉娅  他握住我的手腕紧紧不放,拉直了手臂向后退立,用他的另一只手这样遮在他的额角上,一眼不眨地瞧着我的脸,好像要把它临摹下来似的。这样经过了好久的时间,然后他轻轻地摇动了一下我的手臂,他的头上下地点了三次,于是他发出一声非常惨痛而深长的叹息,好像他的整个的胸部都要爆裂,他的生命就在这一声叹息声中间完毕似的。然后他放松了我,转过他的身体,他的头还是向后回顾,好像他不用眼睛的帮助也能够找到他的路,因为直到他走出了门外,他的双眼还是注视在我的身上。(第二幕第一场)

②哈姆莱特  我近来不知为了什么缘故,一点兴致都提不起来,什么游乐的事都懒得过问;在这一种抑郁的心境之下,仿佛负载万物的大地,这一座美好的框架,只是一个不毛的荒岬;这个覆盖众生的苍穹,这一顶壮丽的帐幕,这个金黄色的火球点缀着庄严的屋宇,只是一大堆污浊的瘴气的集合。(第二幕第二场) 

③奥菲莉娅  殿下,我有几件您送给我的纪念品,我早就把它们还给您;请您现在收回去吧。(第三幕第一场)

④国王:来,让我替你俩和解和解。(第五幕第二场)

⑤霍拉旭:现在要说起那位福丁勃拉斯的儿子,他生得一副烈火般的性格,已经在挪威的四境召集了一群无赖之徒,供给他们衣食,驱策他们去干一些冒险的勾当。(第一幕第一场)

⑥哈姆莱特:不,我们不要害怕什么预兆;一只雀子的死生,都是命运预先注定的。注定在今天,就不会是明天;不是明天,就是今天;逃过了今天,明天还是逃不了,随时准备着就是了。一个人既然在离开世界的时候,只能一无所有,那么早早脱身而去,不是更好吗?随它去。(第五幕第二场)

做批注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哈姆雷特》相关语段的鉴别、赏析和评说

(4)考查问题情境中的迁移能力

A.考查学生生活实践、应用能力

表达应用能力是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

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下面这道题就是考查的这方面的能力。

如:哈姆莱特之所以要延宕,性格固然是一方面的原因,但未必不是作家根据写作要求有意设计的。请你以莎士比亚的名义写一封信,向观众解释延宕复仇的意图。

解答这道题,需要学生首先提取与哈姆雷特延宕复仇相关的情节,并联系上下文的情节进行分解剖析,归纳出若干原因,然后以书信的形式用自己的语言将原因表述出来,同时还要注意解说的对象以及书信体的格式,几者缺一不可,极其考验一个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B.考查学生学习探究的能力

探究能力是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如:①作为最次要人物,霍拉旭一直以来追随哈姆莱特,当哈姆莱特不久于人世,他也想自尽。假如你是哈姆莱特的朋友霍拉旭,请为哈姆莱特葬礼写一篇哀悼词。(不少于300字)

②根据剧情,请做一份奥菲莉娅“疯癫”病例诊断书。

“哀悼词”、“病理诊断书”对于一名高中生来说即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名称,陌生的是写法和将已知内容转化成符合要求的文字表述方式。这类题型是立足在学生对整本书内容熟悉的程度之上,去探究不同文体的不同表达方式。这种有创见性的题型,对考生来说极具挑战。

      

(四)《哈姆雷特》素养测评——“怎么学?”

了解了整本书阅读会“考什么”、“怎么考”后,我们就能明白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怎么学”!

整本书的阅读在于一个整体,不同于一篇课文的教学。学生阅读了一本书,留下些什么印象,感受到什么,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发现,整本书阅读测评考查两方面内容,一个是学生阅读整本书的状况;第二个是通过阅读测评的状态,来考查他的阅读能力。所以,针对考查的内容和方式,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学习:多样化阅读、专题性研讨、多元化推进。

1. 多样化阅读

整本书阅读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自主阅读,整体感知;精细阅读,梳理内容;焦点阅

读,聚焦关键。

(1)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当学生选定一本书之后(以下以《哈姆雷特》为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也可以根据教学时间酌情给予一定的课堂时间)规定在一周或一段时间内需要阅读的篇章内容,指导学生从语言、情节、人物、环境等维度进行圈点批注式的阅读,让学生通过圈点的方式加深对文本的印象。

2)精细阅读,梳理内容

通读整本书,会因为篇幅较长、人物众多等一系列原因导致学生在阅读后对部分内容产生模糊不清的状况,这时还可以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理清人物与人物、情节与情节、人物与情节之间的关系。

例如:以思维导图的形式,理清《哈姆莱特》每一幕、每一场的故事梗概。

    

3)焦点阅读,聚焦关键

在了解情节、人物及其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后,教师需要指导学生针对重要人物、重要情节进行深入解读。

例如,《哈姆雷特》中对哈姆雷特这个人物形象的解读,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深入文本,寻找关键章节进行精细化阅读,要求学生能有理有据地解读哈姆雷特的人物形象,甚至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解读人物个性,通过剖析解读去触摸人物的精神世界。以此来明了戏剧中营造矛盾冲突的价值所在,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最终要表现怎样的主旨或者反映了作者写作文章的真实意图。以下这类题型正是从这个角度进行命题的。

剧本设置了三类复仇,根据内容填写下表。

复仇人物

复仇目的

行为评价

复仇意义

哈姆莱特

 

 

 

雷欧提斯

 

 

 

小福丁勃拉斯

 

 

 

 

 

2.专题性探讨

学生在阅读之后的相互交流讨论是思维之间相互碰撞的过程,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并且尝试主动解决问题,通过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探讨,在这种思辨过程中才能不断提高对问题的认识。开展专题研讨活动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整本书中人物、思想等各方面的认识。 在开展专题研讨会的过程中,以学生发表看法为主,教师要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在学生的思辨过程中纠正阅读偏差,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建立阅读经验。

例如:歌德认为哈姆莱特是“一个美丽、纯洁、高贵而道德高尚的人,他缺乏成为一个英雄的魄力,却在一个他既不能负担又不能放弃重担下被毁灭了。”你怎样评价哈姆莱特这个人?

对哈姆莱特形象研讨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解读可多元,但有边界。有人说他是人文主义英雄哈姆莱特;有人说他是复仇者哈姆莱特;还有人说他是苦修者哈姆莱特,坚强、刚毅者哈姆莱特,疯狂者哈姆莱特……甚至还有说他是古典主义的哈姆莱特,现代主义的哈姆莱特,浪漫主义的哈姆莱特,等等。

这就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深入文本,结合作品背景,作者的创作意图等有理有据地向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展示。教师只要提供平台,适时地进行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即可。通过专题研讨会,学生对文本有了更深的认识,能够主动思考,将自己代入阅读之中,并能积累一定的阅读经验、思考方式和阅读经验。

 

3.多元化推进

全班共读一本书之后,通过读书交流会进行了交流分享、总结提升,到此还不能结束。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阅读的成果,深化其对整本书内容的把握与理解,提升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和阅读后的反馈能力,还要进行后续的推进活动。

(1)拓展对比阅读

在读完《哈姆雷特》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寻找与《哈姆雷特》相似类型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归纳两部作品的异同,找到作品共通之处,了解一类作品的共性,积累阅读一类作品的阅读经验。在读完《哈姆雷特》后,个人会推荐学生读一读曹禺的《雷雨》,文体相近,描摹对象生活的整体环境也相似,所反映出的人性、人伦等问题,最终的悲剧结局也有相似之处,很值得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阅读。

2)创新成果展示

读整本书并不是意味着只读这一本书,而是要借助这本书其积累自己的阅读经验,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形成自己的阅读方法。所以,读完这本书,不应拘泥于这本书,要跳出这本书,用自己积累的经验、方法去进行创造式文本呈现。像以下这样的具有创新性的任务就显得极为有意思,在学生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能进行个性化的再创造。对学生语言的表达、逻辑思维、谋篇布局能力的极大挑战。

英国作家汤姆·斯托帕德受《哈姆莱特》母体启发,创作出了戏剧《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吞之死》。如果说哈姆莱特满嘴“荒唐言”,罗森格兰兹和吉尔斯吞言行更荒唐,请以他们两人的视角重新叙述《哈姆莱特》的故事,并在班级展演新编《哈姆莱特》剧目,剧演结束后,请进行戏剧评论。   

 

附件:

  • 阅读(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