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在研项目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上第五单元读写融和整体教学设计

发布日期:2020-09-26 20:13:30     来源:guhuili

统编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读写融和整体教学设计

  一、单元整体解读

 (一)教材解读

  1.要素解读

  本单元指向写作的语文要素: 搜集资料,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

  习作提出如下要求:

 (1)写清楚事物的特点

 (2)试着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

 (3)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

  本次习作属于状物类文体,在统编教材中,在此之前同种文体已经训练了五次。

教材分布

习作内容

习作要求

三上习作5

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将观察时印象深刻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写下来。

三下习作1

我的植物朋友

按照名称、颜色、气味等方面写一写你的植物朋友。

三下习作7

国宝大熊猫

围绕几个方面,查找资料,介绍一下大熊猫。

四下习作4

我的动物朋友

写出动物特点,表达喜爱之情。

五上习作1

我的心爱之物

介绍事物与叙述事情相结合,表达喜爱之情。

五上习作5

介绍一种事物

试着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分段介绍事物的各个方面。

  通过回顾,“写清楚事物的特点”在前五次练习中都有涉及,其中以四下习作4《我的动物朋友》中要求尤为明显;“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则在三下习作1、三下习作7中有所体现。由此可确定本单元习作重点:试着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将一种事物介绍清楚。

  2.写作特色解读与读写功能定位

习作目标

对应写作资源

写清楚事物的特点

《太阳》课后练习2:读下面的句子,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运用哪些说明方法介绍太阳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初试身手》练习1:选择身边的一个事物,试着运用多种方法来说明它的特征。

《习作例文》《鲸》练习:对照批注和课文内容,说说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鲸的特点;

《风向袋的制作》练习:说说课文是如何把制作风向袋的过程介绍清楚的。

试着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

《太阳》课后练习2:读下面的句子,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运用哪些说明方法介绍太阳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松鼠》课后练习2:读下面的句子,找出课文中相应的内容,体会表达效果的不同。

《初试身手》练习2:如果将一篇散文改成说明性文章,会变得这样呢?查找资料,试着将课文《白鹭》第2~5自然段改写成一段说明性文字,体会它们有什么不同。

《习作例文》中《鲸》和《风向袋的制作》列数字的不同呈现。

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

《太阳》课后练习1: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太阳的?

《松鼠》课后练习1:默读课文,把从课文中获得的有关松鼠的信息分条写下来。

《习作例文》中《鲸》从体型巨大、进化过程、种类繁多、生活习性等方面介绍说明。

 

(二)学习目标

《太阳》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准“摄”,联系生活知道“摄氏度”的意思,正确书写“殖”,观察图片了解“煤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搜索每一个自然段的关键词句,概括每一个自然段的大意,并借助过渡句理出课文介绍太阳的两个方面:特点、关系。

  3.细读课文1-3自然段,感知课文运用的说明方法。在对比中体会作假设、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的表达效果,感受说明文语言的精准,尝试准确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介绍电视塔。

《松鼠》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玲珑、蛰伏不动、帽缨”等词语的意思,读准“狭窄、勉强、前爪、编扎”等词的读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全文,提取关键信息,理清文章脉络。

  3.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表达有序、说明生动的写法,感受松鼠外形漂亮的特点。

  4.通过对比阅读,品析文字,体会文章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的表达效果。

  5.自主查找资料,尝试将散文《白鹭》2-5自然段改写成说明性文字,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写出白鹭的外形美。

《习作例文》

  1.对照批注和课文内容,感知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了解鲸的特点。

  2.结合批注,了解介绍风向袋制作的顺序和方法。

  3.对比两篇例文,发现文中列数字的不同呈现方式,体会不同的说明效果。

《习作5

  1.通过创设情境、方法指导、赏析范文等活动,引导学生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用途、习性、使用方法等方面的特点按照一定顺序作出介绍。

  2.运用本单元学习的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写一篇说明性的文章,把事物的特点介绍清楚。

  3.写完后要认真修改,学会修改作文。

  二、读写核心任务

 学情分析:

  状物类习作之前都是以记叙文的形式出现,而这一次是写说明文。之前,已经学过了分不同的方面、抓住事物的特点来描写,这一次的要求是从几个方面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说清楚事物的特点。这是学生第一次写真正意义上的说明文章,对“恰当”的理解不足,在习作教学之后,往往会出现这样几种问题:

 1.说明方法不能充分表现事物特点;

  2.“直接描述”和“方法说明”两种表达方法不能结合使用,衔接生硬,缺少逻辑贯通。

  预想策略:

  将弥散在精读课文的段落、文后练习、初试身手等板块中潜在的教学素材转化为现实的写作资源,发挥写作资源的承载作用,打通“语文要素”和“写作知识”,突破“恰当的说明方法”这一难点。

   三、单元整体教学方案

学习情境板块

学习内容重组

阶段性学习目标

表现性任务

课时

感悟说明方法的丰富性、可感性、准确性

《太阳》《初试身手》练习1

知课文运用的说明方方法。在对比中体会作假设、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的表达效果,感受说明文语言的精准,尝试准确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介绍电视塔。

 

小片段《高大的电视塔》

一课时

感悟课文围绕中心表达有序、说明生动的写法。

《松鼠》《初试身手》练习2

感悟课文围绕中心表达有序、说明生动的写法。在对比阅读中体会文章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的表达效果。尝试将散文《白鹭》2-5自然段改写成说明性文字,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写出白鹭的外形美。

 

小片段

改写《白鹭》

一课时

明确说明方法和顺序,厘清说明主题和写作方向,学习同伴互助修改说明文

 

《习作5》《习作例文》

按照一定的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把食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用途、习性、使用方法等方面作出介绍。

 

小小金牌介绍员

两课时

  

   四、读写融和学习活动设计(每人设计一个活动)

  

活动一:太阳(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准“摄”,联系生活知道“摄氏度”的意思,正确书写“殖”,观察图片了解“煤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搜索每一个自然段的关键词句,概括每一个自然段的大意,并借助过渡句理出课文介绍太阳的两个方面:特点、关系。

  3.细读课文1-3自然段,感知课文运用的说明方法。在对比中体会作假设、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的表达效果,感受说明文语言的精准,尝试准确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介绍电视塔。

学习过程

板块一:漫谈传说,激趣学文

  1.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哪些关于太阳的传说?《后羿射日》《夸父追日》。

  2. 太阳熟悉而又神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太阳》。(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传说故事说起,以聊天的方式开始学习,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课文。)

板块二:读准读通,梳理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把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如果读书速度比较快,可以多读几遍。

  2.检查学生学习生字词的情况

  出示:摄氏度  繁殖   煤炭  水蒸气   杀菌    治疗

  指名读正音。相机交流提醒:

  *“摄氏度”:温度的计量单位,生活中天气预报最高温度21度就是21摄氏度。

  *“殖”的写法,讲解(歹,骨肉创伤)  (直,即“植”,使生长),表示使创处重新生长。指导学生书写(“歹”+“直”)

  *了解煤炭:(出示图片)简称煤,是远古植物遗骸,埋在地层下,经过地壳隔绝空气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下作用,产生的碳化化石矿物,主要被人类开采用作燃料。

  *“结果”的两种读音,第一声表示成熟长出果子。第二声表示事情到了结束的时候。出示练习题:

  (1)讨论了半天,大家众说纷纭,结果还是不欢而散。

  (2)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3. 这是一篇科普性说明文,一般会用一个小节说明一个意思,自由朗读,找一找关键词句,概括每个小节的大意。(见图1)

  4.有些内容是从同一个角度来介绍太阳的,就可以归并为一个意义段。

  提示:可以去找一找过渡句,它承上启下,能告诉我们介绍课文太阳的不同角度。(见图2)

 

 

 

 

 

 

 


                           图1  

 

 

 

 

 

 

 


                            图2

   (设计意图:根据本课的文体特征,指导学生关注每个自然段的关键词句,概括大意。并且用图表的方式清晰呈现,不仅抓住了每个自然段的大意,还很快捕捉全文的主要内容。)

板块三:对比阅读,体会表达

   (一)体会说明方法的丰富性

    1.课文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介绍太阳特点的呢?认真默读1到3自然段,画出描写太阳特点的句子,把运用的说明方法写在空白处。

    2. 学生默读课文完成批注。

    3.班级交流

太阳的特点

相关语句

说明方法

    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列数字

作假设

    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作比较

列数字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打比方

列数字

举例子

    4.出示三段文字,朗读感受太阳的特点,领悟说明方法的丰富性。

   (设计意图:聚焦太阳的特点,凭借原有学习说明文的经验,找到文中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朗读并感受太阳远、大、热的特点,发现课文围绕特点运用说明方法的丰富性。)

   (二)体会说明语言的可感性

    1.这三段文字都用了数字,看来列数字是说明文中最有说服力的。那干脆我们就用列数字来说明太阳的三个特点,读读看,说服力够不够?

    2.出示:

    ①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

    ②太阳很大很大,体积大约是141 2000 0000 0000 0000立方千米。

    ③太阳很热很热,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

    预设:数字太大太抽象,反而让人感觉不到太阳到底有多远、多大、多热。数字太大读起来很费劲。

    3.出示三组互相对比的句子,讨论喜欢哪一种说明,说说理由。

第一组:

    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

    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第二组:

    太阳很大很大,体积大约是141 20000000 0000 0000立方千米。

    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第三组:

    太阳很热很热,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预设:用常见的例子说更具体明白。

      用大家熟悉的事物作比较,才产生真切的感受,从而体会到太阳体积很大的特点。

      用上打比方,太阳熊熊燃烧的形象就在眼前,我们能真切感受到太阳的热。

    4.小结:读者一读就清楚、明白,而且不费力,那么这种说明方法就是恰当的。

   (设计意图:发现列数字的准确性和重要性之后,将文字全部改为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引导学生感觉列数字的局限性,之后再跟原文对比,让学生自主发现,多种说明方法能更明白恰当地说明太阳特点。)

   (三)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1. 我们都知道,说明文用词准确严谨,可是这篇课文中有模糊的表达。

    出示第一自然段,红色显示“传说”“差不多”“二十几”

    提出疑问:“传说”是不真实的,为什么作者会用不真实的传说呢?用了“差不多”“二十几”这样模糊的词,是不是违反了说明文的精准表达?如果把这些词去掉或者调换,是不是更准确呢?请你读一读,感受并思考。

    2.交流

   (1)借用传说引出话题,引人入胜,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对于一些无法考量的数据,用上“差不多”“二十几”,也是语言精准的体现。(板书:用词精准)

   (设计意图:质疑文中的“模糊表达”,删除或者改动其中的“模糊词”,依然在对比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感受——模糊的表达正是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体现。)

板块四:总结写法,迁移运用

    1.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了解太阳远、大、热的特点,还知道了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能把事物的特点说得更清楚。

    2. 出示图片,请生说说这座电视塔的最大特点。(高)

    结合下面的资料“小贴士”,试着用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一座电视塔的特征。

贴士1:电视塔高368米。

贴士2:一般楼层大约3米高。

贴士3:法国埃菲尔铁塔高300米,天线高24米,总高324米。

贴士4:电视塔底座是主干,是3根直径9米空心柱,还有3根直径7米的斜柱支撑着。

贴士5:整个塔身分下、上、顶三个球体,每个球体的直径大概48米左右。

    3. 交流,充分肯定运用说明方法要可感,说明语言要精准,才能讲清楚讲明白。

    3.交流,出示评价表

说明方法丰富(★★★

说明语言准确(★★★)

说明顺序有条理(★★★

 

 

 

   (设计意图:将“初试身手”的写作资源嵌入本课练习,让学生在原有“知道说明方法”上升为“会用说明方法”,以期训练学生能准确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恰当表达事物特点的写作能力,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的练笔,真正为单元习作服务。)

板块五: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通过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对太阳远、大、热的特点有了深刻的感受,那么,太阳跟人们的关系如何,有哪些作用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2.课后请同学们完成修改课堂上的小练笔。

  

板书设计:

 

 

      

 

 

 

 

活动二:松鼠(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玲珑、蛰伏不动、帽缨”等词语的意思,读准“狭窄、勉强、前爪、编扎”等词的读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全文,提取关键信息,理清文章脉络。

    3.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表达有序、说明生动的写法,感受松鼠外形漂亮的特点。

    4.通过对比阅读,品析文字,体会文章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的表达效果。

    5.自主查找资料,尝试将散文《白鹭》2-5自然段改写成说明性文字,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写出白鹭的外形美。

学习过程:

    一、谜语导入,交流资料

    1. 出示:尾巴大得像扇子,窜来窜去采果子。夏天树上来乘凉,到了冬天洞里藏。(打一动物)

  同学们,你能猜出这是哪个可爱的动物朋友吗?要说说你的理由哦!

    2. 真棒,很多同学都抓住大得像扇子的尾巴这个特征,一下子就猜到谜底是松鼠。今天,我们要学习本单元第二篇说明文,跟老师一起书空(板书:松鼠)。

   (提醒笔顺,并相机讲解“上半部分表示老鼠尖锐的牙齿,下半部分像老鼠的脊背和长尾”)一起读。

    3.课前,大家都搜集了松鼠的有关资料,谁能来向大家介绍一下松鼠。(生交流)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谜语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充分交流搜集的资料,对松鼠有了初步的了解和印象,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学习字词,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2)思考:课文介绍了松鼠的哪些知识?

    2.检查生字新词:

 乖巧  玲珑  矫健  蛰伏不动  警觉  帽缨(板画理解)

    榛(zhēn)子  驯(xùn)良   狭(xiá)窄  勉强(qiǎng)  前爪(zhǎo)

暖和(huo)  编扎(zā)

 第一组:注意字形、词义

 第二组:读准读音,特别是多音字

    3.说明文要把事物的特点准确清晰、明白无误告诉大家。《松鼠》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关于松鼠的哪些知识呢?

    生概括提炼,师引导学生总结:

   (1)外形:第一自然段;

 (2)生活习性:第二、三自然段;

 (3)松鼠搭窝:第四自然段;

 (4)松鼠的生育情况:第五自然段

    4.如果我们把松鼠这么多的知识点梳理、整合成一句话,该怎么说?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文中的话告诉我。

  相机出示: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对,文章就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它是全文的中心句。生齐读。

    5.请大家默读课文,说说哪些自然段写出了松鼠的漂亮、乖巧、驯良?

相机形成图示:

 

 

 

 

 


   (设计意图:根据学情,整理出示需要重点正音理解的生字词语,为学生阅读夯实基础;整合课后习题,梳理文脉,形成图示,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提炼信息的能力。)

    三、感悟“漂亮”,关注表达

出示: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它们的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他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向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一)表达有序

    1.请同学们默读这段文字,说说你从哪里读出松鼠外形的“漂亮”?可以在书上圈圈划划,写写批注。

    2.指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吃相

    3.同学们都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发现作者围绕外形“漂亮”写了这些方面的内容。聪明的你一定发现了,作者在介绍松鼠“漂亮”的外形时,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头—身体—尾巴)

    4.师相机点拨:是呀,这样的说明顺序,让作者在介绍松鼠外形时很有条理。(板书:表达有序)你还知道哪些说明顺序?师相机点拨、板书。(板书:整体到局部,局部到整体)

    5.同学们,我们在读这段文字时一定会发现,作者在介绍这些部分时所花的笔墨是不一样的,他略写了——面容、眼睛、身体、四肢,详写了——尾巴和吃相,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吗?(因为尾巴、吃相是松鼠最独特的地方,最能和其他动物区分开来)

    6.师相机小结:是的,同学们,作者布封就像是一个高明的摄影师,他先用一个远景勾勒出一只小松鼠的漂亮身影,再将镜头逐渐推近,捕捉到它最鲜明的特征——尾巴、吃相,一只可爱活泼的松鼠跃然眼前。(板书:捕捉独特)

    7.同学们,你喜欢的小动物的外形最独特的地方是什么?

    预设1:猫(眼睛的瞳孔可以随光线的变化而变化;尖尖的直立的耳朵……)

    预设2:狗:(泰迪:巧克力色的卷毛、纯黑的眼睛;柯基:小短腿……)

    预设3:小白兔(通体雪白、三瓣嘴、长耳朵……)

    ……

    8.我们在写作时也要像作者一样,不必面面俱到,重在捕捉独特,使习作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形成板书:  

 

 

 

 


                      

   (二)说明生动

    1.指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松鼠漂亮的外形。

    2.读着这段文字,我们的眼前仿佛真的出现了一只可爱的小松鼠,这又是布封写作的高明之处。请同学们再次默读第一自然段,去找一找作者的写作秘诀。

    3.交流:

   (1)用词准确

    形容词:清秀、闪闪发光、矫健、轻快、玲珑、帽缨形

    动词:衬、翘、躲、直竖、坐、送

师相机点拨:是的,作者是个文字大师,对松鼠的每个部位的特点他都能用一个形容词精准概括,让读者感受每个部分不一样的“漂亮”。在重点说明尾巴和吃相时,一连串的动词让我们透过文字仿佛亲眼见到一只活泼可爱的小松鼠。

(相机板书:用词准确)

   (2)语言活泼

    打比方:帽缨形的尾巴

    拟人化:面容清秀、歇凉、像人们用手一样

    师相机点拨:作者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还把松鼠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松鼠的活泼漂亮,还写出了作者对小松鼠的喜爱。

(相机板书:语言活泼)

 

 

 

 

 


                                             

    4.让我们跟随作者生动的笔触,读出松鼠的漂亮,读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女生读第一自然段)

    5.出示:松鼠体形细长,体长17~26厘米,尾长15~21厘米,体重300~400克。

                                  ——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

   (1)同学们,老师带来这句话,请大家轻声读一读,想一想,它和课文中哪段文字相对应?(相机出示:第一段文字)

出示:松鼠体形细长,体长17~26厘米,尾长15~21厘米,体重300~400克。

                                  ——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它们的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他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2)请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学习共同体,对比读一读屏幕上的两段文字,你认为哪一段文字写得好?请结合具体的语句谈谈,所述理由要清晰、充分。

   (3)学习共同体自主学习

   (4)交流:

  预设A:课文中的好

  理由: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和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松鼠外形的特点。

  预设B:《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好

  理由:语言简洁,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严谨地说明了松鼠外形的特点。

   (5)师小结:刚才大家都各抒己见,阐明了自己喜欢的理由。其实,选文的语言属于平实说明,多采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语言表述严谨,我们前面学习的《太阳》也属于这一类。而《松鼠》则属于文艺性说明文,语言活泼,在准确表达松鼠特点的基础上,又非常传神、生动、形象,既写出了松鼠的可爱,也写出了作者的喜爱之情。所以,我们在说明一个事物的时候情感不一样,所选择的表达方法也可以不一样。

    6.朗读感悟(齐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比较、思辨中体会文艺性说明文语言表达的魅力,关注作者描写动物外形表达有序、生动说明的方法,习得策略,积累语言,逐步化解难点,为学生练笔搭建支架。)

    四、牛刀小试,写法迁移

    1.同学们,我们学习了《松鼠》的第一自然段。作者布封紧紧围绕“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爱。”这一中心句,捕捉独特部分有序表达,并运用打比方及拟人化的语言生动说明,让我们感受到了松鼠漂亮的外形和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2.出示:《白鹭》2—5自然段

   (1)指读,思考:作者郭沫若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白鹭外形的?为了写出白鹭的外形特点,重点写了哪些部位?

   (2)《白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出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今天老师就要给大家出个难题:如果将这段描写白鹭外形的文字改写成说明性文字,会变成怎么样呢?

    出示:

   请大家围绕中心句“白鹭是一种的小动物,很讨人喜欢。”改写出《白鹭》的2-5自然段,尝试运用文艺性说明文的语言,恰当使用说明方法介绍白鹭的外形特点。

 

 

 

 

 


 1.生练笔,师巡视指导

 2.指生交流,根据评价表评分。

 3.自主修改小练笔。

   (设计意图:“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本环节重在写法迁移,是学生在习得言语规律后的言语实践。评价表中四条内容帮助学生表达时聚焦训练要素,激发表达欲望,在实践中促进方法的内化和能力的提升,落实习作单元语文要素。)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松鼠》一文,感受到了松鼠外形漂亮的特点。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近松鼠,了解它生活习性方面的特点,也将进一步感受文艺性说明的语言魅力。

    六、作业

    1.继续修改小练笔。

    2.阅读布封《自然史》。

板书设计:

 

 


 

 

 

 

活动三:习作5:介绍一种事物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方法指导、赏析范文等活动,引导学生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用途、习性、使用方法等方面的特点按照一定顺序作出介绍。

    2.运用本单元学习的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写一篇说明性的文章,把事物的特点介绍清楚。

    3.写完后要认真修改,学会修改作文。

学习过程:

第一板块:游戏激趣,驱动性问题

    1. 游戏激趣。

   (1)今天我们先来做个游戏——“你说我猜”。(课件出示游戏名称及规则)

    规则: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出一人,背对屏幕猜物品,其余同学按屏幕上出现的物品用语言给队友提示。一分钟内猜出物品最多的小组获胜。但是队友的提示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能直接说出物品的名称,二是不能做手势或口型,只能用语言描述。

   (2)游戏开始:课件出示各种事物。

    每组选出的代表背对屏幕,根据小组同学的提示,猜物品名称。

   (3)宣布游戏结果。我们都希望能够成为获胜者,能够在游戏中所向披靡,可是为什么有人能够旗开得胜,有人却铩羽而归呢?

    2.导入驱动性问题。

同学们,其实我们生活中就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需要把一件事物讲述给别人听,让别人对你所想介绍的事物有一个清晰地了解。

    3.今天班级里要举行产品推荐会,但是产品太多,带过来,太不方便。所以今天,我们每个人都要做自己产品的小小介绍员,把事物介绍给同学,让同学们了解你所要推荐的事物。(板书:介绍一种事物)

 【设计意图】:课堂伊始,安排了“你说我猜”的游戏环节,为学生创造了富有挑战性的游戏,让其学会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来描述事物,从而为习作表达做好铺垫。游戏过程中激发学生表达的期待,为学生充满情趣的写作创设语言情境。游戏的趣味性强,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趣味性,教师恰当的点拨,能很自然地导入本课的学习中。

第二板块:借助要求,明确写作主题

    1.你要介绍自己产品,可以介绍些什么呢?看看书上的要求,有没有给你一些灵感呢?

    2.课件出示:

与动物有关

恐龙

袋鼠的自述

动物的尾巴

与植物有关

菊花

热带植物大观园

种子的旅行

与物品有关

扫地机器人

溜溜球的玩法

与美食有关

涮羊肉

怎样泡酸菜

我的美食地图

其他感兴趣的内容

火星的秘密

草原旅游指南

技术支持:江苏迅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