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在研项目

三上习作单元读写融和整体教学设计

发布日期:2020-09-26 20:08:37     来源:guhuili

三上习作单元读写融和整体教学设计

一、单元整体解读

(一)教材解读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阅读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写作要素是: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两者之间有紧密的联系。教材的“交流平台”梳理了观察的两个核心内容:一是留心周围的事物,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二是细致的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这是单元教学的重点, 即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观察习惯。

因此,结合教材,本单元的教学设想:精读课文——借助文本内容,习得“观察”方法;交流平台——注重对话交流,梳理“观察”方法;初试身手——尝试“观察”写话,体会“观察”乐趣;习作例文——研读“观察”例文,体会表达秘妙;习作——记录“观察”所得,交流“观察”感受。

站在课程的高度,观察能力的形成是一项长久的任务。就三年级上册教材看,接下来的口语交际、习作练习很多都要用上“观察”,如:第六单元习作“这儿真美”,第七单元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习作“我有一个想法”……充分利用这些训练,在实践中不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提高观察的敏锐性,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形成观察能力。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24个生字,运用多种方法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2.精读课文《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能通过作者的描写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和场景,初步学习观察和描写事物外形、动作以及变化。

3.借助交流平台,进一步明确留心周围的事物就有新发现,细致的观察会对事物有更深的了解。阅读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和《我爱故乡的杨梅》,进一步养成细致、持续观察的良好习惯。

4.留心生活,学习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二、读写核心任务

学情分析:这是统编教材第一次“习作单元”的教学,第二学段开始‘习作’,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立足这样的起点,就会发现本单元着力培养的习作要素不是指向“怎么写”的方法指导,而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 周围事物的”,重在培养观察的兴趣,养成观察的习惯。所以学情就是:生活中不缺少美。

习作难点: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观察不够细致,忽视细节;观察的方法单一,只用眼睛,忽视其他感官;观察时多关注静态,忽视动态的变化。

三、单元整体教学方案

学习情境

学习内容重组

阶段性学习目标

表现性任务

课时

感悟写法

迁移写法

《搭船的鸟》

初试身手1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图文结合,对比体会翠鸟外形美丽、动作敏捷的特点,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场景。

2.紧扣关键词厘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初步学习观察和描写事物外形、动作的方法。

3.仔细观看动物活动视频,试着“抓特点”描写动物的外形,运用“动作分解”法描写动物的活动。

小练笔:写一种动物《大公鸡》、《丹顶鹤》或《火烈鸟》

2

学习观察有序表达

《金色的草地》

初试身手2

1.通过朗读课文、看插图、抓关键词、演读等方式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感受哥俩在草地玩耍的快乐。

2.朗读课文,了解并说清楚草地变化的情况以及草地变化的原因,初步体会作者如何细致地观察,培养细致、持续观察的良好习惯。

3.学习观察事物变化的方法,借助比较、体验,引导细致观察并交流身边事物的变化情况。

 

小练笔《牵牛花》

2

学习方法

运用方法

修改习作

交流平台

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

习作:游   

1.通过联系精读课文、习作例文,观照单元整体,帮助学生归纳梳理,提炼留心观察、有序表达的方法。

2.把握学生学习起点,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关注生活,留心观察,寻找自己观察的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乐于表达自己的发现。

3.能与同伴交换习作,交流评改,并提出修改意见。

习作

《我眼中的缤纷世界》

4

合计

8

 

四、读写融和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搭船的鸟》+初试身手1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图文结合,对比体会翠鸟外形美丽、动作敏捷的特点,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场景。

2.紧扣关键词厘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初步学习观察和描写事物外形、动作的方法。

3.仔细观看动物活动视频,试着“抓特点”描写动物的外形,运用“动作分解”法描写动物的活动。

学习过程:

板块一:探究课题,学习字词,知课文大意

1.探究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认识一个字。(板书:搭)认识这个字吗?书写“搭”字。

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叫——搭船的鸟。(板书课题)这里的“搭”是什么意思?“搭船”是什么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意思。

2.学习词串。

1)翠鸟 羽毛 翅膀 长嘴

朗读词语,重点书写:翠、嘴字

2)冲进 衔着 吞下去 _____

这组词都是什么词?写的是翠鸟在干什么?书写“捕鱼”。你还能再找一个这样的词语吗?(飞起来、站在船头)

3)沙啦沙啦 静悄悄

两个叠词,“啦”是多音字。

3.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指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搭船的鸟”分别写了什么?(重点写了翠鸟的外形和捕鱼的动作)

板块二:抓住特点,图文对照,赏美丽外形

1.学习外形段。

1)看图观察。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鸟?仔细观察这张图,说说它的样子。

2)品析原文。课文中有一段话具体描写了这只鸟的外形,用“___”画出来。

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交流:①颜色鲜艳美丽。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②观察的顺序。作者先总写这是一只彩色的、美丽的翠鸟,然后再把他看到的鲜艳色彩对应的部位一一写下来。从整体到局部,作者观察得真细致。

③抓住特点。作者为什么只注意到了翠鸟的羽毛、翅膀、嘴巴,而没有注意它的眼睛、爪子、尾巴呢?

3)小结。作者通过留心观察,详细描绘了翠鸟身体上那些细微的颜色差别,从整体到局部,向我们展现了一只美丽的翠鸟,同时又通过与鹦鹉的对比,让我们对它有更深刻的印象。

2. 朗读品味。指导朗读外形段,读出翠鸟的美丽、作者的喜爱,尝试背诵翠鸟外形句子。

3.仿写。

1)出示公鸡、丹顶鹤、火烈鸟等图片,我们也像作者一样,仔细观察,选择一个试着写一写他们的外形。先同桌互相说,再写,然后指名交流。

交流(以大公鸡为例):预设①多么美丽的大公鸡呀!头上有一个火红的鸡冠,黑色的尾巴玩玩的,金黄的脖子始终扬起着,真神气。

评价:观察细致,说出了鸡冠、尾巴、脖子的颜色,真漂亮。

预设②多么美丽的大公鸡呀!它的鸡冠红红的,脖子金黄金黄的。那黑色的大尾巴,弯弯的,仿佛一座小桥,格外引人注目。

评价:通过细致观察,不仅抓住了特点,把公鸡的美丽写出来了,而且说得很有顺序。

2)修改习作片段

板块三:聚焦动词,比较辨析,品敏捷身手

1.学习动作段。

这篇课文还有一处关于翠鸟的观察也非常细致,你能不能找出来?用波浪线画出。

2.出示句子,朗读体会。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1)指名朗读。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翠鸟捕鱼动作快)

2)作者怎么把这一情景写下来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观察细致?

圈出动词:冲、飞、衔、站、吞。交流感悟:这些动词用得好在哪里?选择一个,说一说。

比较辨析:“冲”改成“飞”、“衔”改成“吃”、“吞”改成“吃”,行不行?

小结:只有细致观察,用词才准确。

3)作者抓住了翠鸟一系列动作,可见他观察细致。你还从哪些字眼看出翠鸟的敏捷?

“一下子”冲的速度快;“没一会儿”说明时间短,动作快;“一口”吞鱼动作快。

4)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把翠鸟捕鱼的动作分解成一系列的动作,并在“冲”“飞”“吞”这些动作之前加上一些合适的词语,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翠鸟捕鱼的画面。

5)欣赏翠鸟捕鱼视频记录片,能不能给这段纪录片配音。

要点:根据视频观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翠鸟捕鱼的过程,重点是动词运用的准确。

3.小结:正是因为作者观察仔细,运用动词准确,并把动作进行分解,才给读者展现了一只活灵活现的翠鸟。前面外形描写是静态的,那这里的动作描写是动态的。一静一动把搭船的捕鱼高手翠鸟写活了。而这样细致的描写源于作者仔细的观察。

板块四:回读全文,体会好处,写有趣事物

1.回读课文。

大家再看看课文,作者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观察翠鸟的?(聚焦第一小节)

作者观察到什么?(雨点、船夫……)

课文仅仅写了看到的、听到的吗?还写了什么?(跳读第三小节)

朗读三个问句。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作者的观察更仔细,描写更细致。

小结:正是因为作者留心观察,认识到了新朋友,所以得到了小欢喜。

2.播放公鸡、丹顶鹤、火烈鸟视频:仔细观察,说说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

①外形;②捉虫、捕鱼、走路的样子;③叫声。

外形我们已经写过了,接下来能不能把观察到的动作写出来,选择一个写一写。

3.组织语言,尝试写作。

以公鸡捉虫为例:

预设①菜地里大大小小的虫子可真多呀!看虫子吃着青菜,小鸡们生气极了。它们一家不停地吃着虫子,不一会儿虫子就被它们吃得差不多了。有一只狡猾的虫子躲进了草丛里,被一只小鸡看到了,它急忙冲了过去,在草丛里仔细寻找那只逃跑的虫子。经过一番寻找,小鸡终于找到了这只虫子。虫子不甘心束手待毙,还想逃跑,被小鸡一口吃掉了。

评价:写得很生动,把公鸡和虫子当作人来写,但动作分解这一招没用好,公鸡捉虫的动作还要观察得细致一点。

预设②大公鸡在草地上,东瞧瞧,西看看,转来转去。突然一只小虫子在草地上慢慢地爬着。小鸡兴奋地快步扑过去想捉住小虫。小虫赶紧往草深的地方爬去,公鸡哪里肯放过小虫,在后面紧紧地追赶,一下子追上了小虫。公鸡停住脚步,抖抖翅膀,伸长脖子,对准小虫猛地一啄,一口把小虫吃掉了。

评价:这位同学观察十分仔细,动词运用也非常准确,并把动作进行分解,一下子把大公鸡捉虫的场景写活了。

4.再加个开头、结尾,一篇作文就完成了。同学们课后去完成。

 

板书设计:

                         观察仔细

  外形美丽(静态)  抓住特征

15搭船的鸟                  动作分解

  动作敏捷(动态)  动静结合

 

 

活动二:《金色的草地》+初试身手2

学习目标:

1.      正确认读“蒲、英、耍”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盛”等13个生字,尤其注意“耍、拢、察”的写法。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看图、抓关键词、演读等方式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感受哥俩在草地玩耍的快乐。

3.      朗读课文,了解草地变化的情况以及草地变化的原因,初步体会作者如何细致地观察,培养细致、持续观察的良好习惯。

4.      学习观察事物变化的方法,借助比较、体验,引导细致观察并交流牵牛花花开的变化情况。

学习过程:

板块一 识读生词  整体感知

1、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看草地图,读课文第1自然段。

认识“蒲公英”,识写“蒲  英”——板书:金色的草地 蒲公英

2、朗读课文,识写字词

1)分小节朗读课文,相机出示生字新词:

2段:普里什文 谢廖沙

        玩耍 叫喊 打哈欠

        一本正经 使劲一吹 引人注目

     多音字:弟弟也假装打哈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

3段:钓鱼 观察 盛开 合拢

4段:有趣 喜爱 睡觉

(2)强调书写:察、耍。

3、整体感知,感受心情

1)这是一片怎样的草地?怎样的蒲公英呢?文中有一句话就写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找一找。(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2)围绕着“蒲公英”,课文第2自然段写了“我”和弟弟常常在草地上用蒲公英一起(       ),真(      )!课文第3自然段写了我通过仔细(      )蒲公英发现了草地变化的秘密,肯定会很(      )!

【板书:玩耍很快乐 观察有惊喜】

3)再读两句感叹句。

板块二 朗读课文  想象画面

1、借助图片,感受快乐。

出示课本插图,说说画面内容。

要点:注意观察哥俩的动作。

2、抓住关键词句,读出快乐。

(1)演读快乐。

要点:画出最能表现快乐的词句,读一读,想一想,和同桌一起演一演。

(2)交流快乐。

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朗读快乐。

 

板块三 读文探究  学习观察

1、 聚焦“留心观察”。

(1)     作者观察到了什么?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一找,读一读。

(2)     交流反馈。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草地又变绿了。

①作者观察到了什么?(草地在变化)

②草地是怎么变化的呢?圈出表示颜色的词语。(绿色、金色、变绿)

③草地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变化?圈出作者观察的时间。(起得很早、中午、傍晚)

点拨:一天观察三次,看来,作者是个有心人,一直在“留心观察”蒲公英呢!

④正是由于留心观察,作者才有了奇妙的发现。根据句式,连起来说一说。

按顺序说一说:早上,草地是________的;

中午,草地变成________的了;

傍晚,草地又变________了。

小结:原来,在不同的时间,草地的颜色是不同的,真是一个有意思的发现。

3)朗读品味。

当作者有了这样的发现,心里必定十分——惊讶,惊喜。 读出惊喜。   

4)小结:是的,正是作者留心地观察,所以才会有这样奇妙的发现。

2、 聚焦“仔细观察”

(1) 为什么会有这样奇妙的变化呢?作者又有怎样的发现?再读一读第3自然段,在书上画出你找到的答案。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作者还观察到了——蒲公英的变化。蒲公英的花瓣可以——张开、合上。张开时,花瓣是——,草地就是——,合拢时,——

按顺序说一说:

早上,草地________,因为蒲公英________

中午,草地________,因为蒲公英________

傍晚,草地________,因为蒲公英________

 

2)作者是怎么发现草地变色的秘密的呢?——引出“仔细观察”

3)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圈圈画画,看看你们能不能发现仔细观察的小秘密。

“这是为什么呢?” 发现了蒲公英的变化,没有置之不理,而是用心思考。这是带着思考的有目的的去观察,边观察边思考。

你们看,这是蒲公英的花,多小呀!要发现这个秘密,你猜猜作者可能是怎么观察的?(可能趴在地上,蹲着趴着,看一看,摸一摸,可能看了很久)。

作者的观察是一次完成的吗?(不是,至少是三次,有可能还是很多天,很多次的连续观察)

孩子们,像作者这样,用心地看,细致地看,连续多次地看,带着思考的观察就叫——仔细观察。

4)留心地观察,作者惊奇地看到了不同时间草地的颜色变化;仔细地观察,作者找到了变化的原因,那心里该多——兴奋、激动。带着这种心情的变化,朗读这段话。

板块四 拓展延伸  实践表达

作者是怎样将自己观察到的变化说清楚的?

1、聚焦“有序”

合作读语段: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草地又变绿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发现写作秘密:描述现象——提出疑问——揭示原因(有序有条理)

2、聚焦“生动”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                   

可以——张开、合上。              

花朵张开时

——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

花朵合拢时

——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你觉得这段话写的好吗?好在哪里?(比喻、拟人、细致地描写)

小结:作者不仅描写有顺序,还加上自己的联想,用上比喻、拟人等手法将他观察到的内容写得更生动有趣了。这个方法在我们作文时也可以用上哦。

3、实践“观察”

1、 比较观看图片:野外的牵牛花

2、 你看见牵牛花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示观察记录表

时间

外形

颜色

 

 

 

 

 

 

 

 

 

3、 按顺序说:

牵牛花可神奇了。清早,牵牛花就__________________,到了中午,它渐渐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傍晚,__________________

4、发挥你的想象:

牵牛花张开的样子就好像是___________,(张开笑脸  吹起了小喇叭……

那合拢就像是_______________(睡觉了  低下了头……

加上你的想象,用上比喻、拟人,你可以说得更好。试试看。

5、这是为什么呢?想要知道答案,就得去仔细观察。

因为只要你留意观察,就会发现不少事物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带上问题,你还能找到变化的秘密呢。赶紧到大自然中去仔细观察,发现奥秘,课后学着课文的样子写一写。

板书设计:  

                       金色的草地

玩耍很快乐              蒲公英

        观察有惊喜  早上  绿色   合拢

                    中午  金色   张开

                    傍晚  绿色   合拢

 

有序表达  描述现象——提出疑问——揭示原因

生动表达  比喻 拟人 ……

                 

活动三:我眼中的缤纷世界

学习目标

1.通过联系精读课文、习作例文,观照单元整体,帮助学生归纳梳理,提炼留心观察、有序表达的方法。

2.把握学生学习起点,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关注生活,留心观察,寻找自己观察的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乐于表达自己的发现。

学习过程

第一板块 激活视点,寻找缤纷

1.出示插图,观察热身。

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我们张大眼睛,去追踪去发现,处处都有最美的风景。请看这三幅图,你观察到了什么,用一句话简单说说。

图一:秋天的发现——秋天的景色、温暖的鸟巢、勤劳的鸟儿……

图二:身边的发现——道路旁的书报亭、报亭周围的环境、打扫卫生的环卫工人……

图三:教室里的新发现——擦黑板的男孩、一个女孩正在向老师请教问题、三个同学在辩论……

2.交流记录表,说新发现

同学们,你们眼中的缤纷世界又是怎样的呢? 能跟大家分享一下最近三天的观察记录表吗?我们先交流“观察了什么”

观察主题:这儿真美

观察了什么?

有什么新发现?

怎样观察的?

 

 

 

 

 

 

 

 

 

3.同学们感兴趣的事物是不同的,留心观察的事物也不同,观察不仅仅指看一看,为了对事物有更深入的了解,还可以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等, 这就是留心观察的独特视角,说说,你有什么独特的新发现,又是怎样观察的?

4.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就会有新的发现,我们要把观察记录表接着做下

去,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那就让我们试着坚持21天。

(板书:留心观察——新发现

细致观察——深了解)

第二板块  单元统整,习得方法

1. 回顾例文,梳理方法。

在这一单元里,我们学习了 《搭船的鸟》和《金色的草地》两篇课文,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文中的主角是——“小鸟”和“草地”“小狗”“杨梅”,这些日常看到的事物都是缤纷世界的主角,那作者是怎样把观察到的生动表达的呢?(直接出示表格)

 

观察

主角

细致观察的部分

有序生动的表达

《搭船的鸟》

小鸟

鸟儿的色彩美丽、 动作敏捷

色彩进行静态观察,先整体后部分;对其捕食进行动态观察;用上准确传神的动词

《金色的草地》

草地

草地因蒲公英发生的奇妙变化

对蒲公英进行了动态观察,按时间顺序写出它的变化。

《我家的小狗》

小狗

小狗“最花”“最漂亮”, “学‘狗’叫得最欢”

长时间多次观察,观察时融入自己的情感。

《我爱故乡的杨梅》

杨梅

杨梅的外形、颜色和味道

调动多种感官对杨梅的外形、颜色和味道进行观察,抒发真实感情。

 

2.要把看到的写清楚,而且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的确有困难,我们发现还是有方法的哟,只要我们讲究方法,肯定能越来越有进步的。

板书:讲究方法——学表达

第三板块  主动构思  缤纷表达

1.我们就来尝试把你观察到的,清楚地写下来。别忘了我们习作前的三问:

1)在你的观察记录表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呢?

2)这次观察中你重点观察的内容又有哪些呢?

3)这些观察到的内容,你准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2.学生交流

3.出示下水文《这儿真美》,自读,你能明白这篇作文的“作前三问”吗?

这儿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一望无际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刚刚还是一群悠闲散步的野马,转眼间就变成一只只肥胖可爱的绵羊,不一会儿又变成了一头凶猛的狮子,真像孙悟空在七十二变。几只小鸟在蓝天白云间自由地飞翔。一棵棵大树高耸入云。一树绿,一树青,一树浓,一树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一条小溪静静地流淌着。溪水清如碧玉,连水底的石子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一群小鸭在小溪中嬉戏玩耍,有的在游泳,有的在“嘎嘎”地唱着歌。有的在窃窃私语。

小溪边是一片碧绿的草地,就像一片绿色的地毯。挨挨挤挤的绿草中间盛开着许多五颜六色的小花。白的如雪,红的像火,粉的似霞……一群小蜜蜂叶飞来了,忙着在花丛中采蜜。仿佛在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啊!这儿真美呀!

4.想好“作前三问”,进行作文草稿《这儿真美》

第四板块  展示习作  互享收获

1.交流习作,交流重点

1)自己的发现,是否让大家也觉得新鲜?(体会发现的价值)

2)有新鲜感的、有价值的发现,是怎么得出来的?(体会观察的方法)

3)习作中,你写的最好的地方?(体会表达的秘妙)

评价指向

评价内容

评价星级

体会发现的价值

自己的发现,是否让大家也觉得新鲜?

☆☆☆☆

体会观察的方法

有新鲜感的、有价值的发现,是怎么得出来的?

☆☆☆☆

体会表达的秘妙

你写的最清楚的地方?

☆☆☆☆

 

2.根据评价意见进行再次修改

 

板书设计:   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留心观察——新发现

细致观察——深了解

讲究方法——学表达

我读你评——话观察

五、单元读写融和评价练习

1.阅读题目+评价指标

刺猬

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它的身体活像一只老鼠,只是比老鼠大多了。它的头尖尖的,眼睛和耳朵很小,牙齿非常锋利,门牙特别长。刺猬的四肢很短,跑起来却很快。它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那么有力。除了腹部,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又短又密。遇到强敌时,它就把身体蜷成一团,成为一个可怕的刺球,连凶猛的野猪也拿它没有办法。刺猬不仅用硬刺保护自己,还用它来搬东西呢!夏天,正当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它悄悄地从洞中爬出来,趁着月光,窜到瓜地里。它用锋利的牙齿把瓜柄咬断,然后在地上打个滚,把硬刺扎进瓜皮,一翻身就背着瓜溜走了。     

1. 短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在文中用“~~”画出来。

2.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刺猬长得可真有趣!尖尖的________,小小的________,锋利的__________,短短的____

______,锐利的__________。浑身长满了又短又密的硬刺,蜷成一团时,就成为一个很______的刺球。

3.用“○”在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4.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因为刺猬的四肢很短,所以跑起来很慢。             

2)短文中的加点词“活像”的意思是只有一点点像。     

3)刺猬可以用硬刺保护自己,也可以用它来搬运东西。 (    


奇妙的植物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奇妙的植物。

        植物能吃虫!夏天,在沼泽地常常可以看到一种淡红色的小草,这就是会捕捉飞虫的毛毡苔。毛毡苔的叶子上的绒毛能分泌一种黏性很强还含有一种很甜的味道和香气的液体,这种黏液小虫一闻到这种气味,就会急急忙忙地飞来。一旦落到它的叶子上,就会被牢牢地粘住。经过一到两个小时,小虫就被叶子消化吸收掉了。

        植物还会听音乐呢!一位印度科学家,常常喜欢在花园里拉拉小提琴,放几张交响乐唱片。日子久了,他发现那园中的花木,竟长得格外旺盛。于是他就开始正式试验,他发现听音乐的田里的水稻,比没有听音乐的水稻,要长得更加茂盛茁壮,平均株高要超过30厘米。

        世界上还有许多奇妙的植物,有能预报地震的山宇藤,有能净化水体的水葫芦,还有会咬人的漆树……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植物             )的小草           )的味道

2.短文主要写了两种奇妙的植物,一种会________;另一种能________

3.根据文章内容填表。

植物名称

奇妙之处

毛毡苔

 

 

能预报地震

水葫芦

 

漆树

 

4.文章最后的”……”告诉我们世界上奇妙的植物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奇妙的植物有着奇妙的现象?

2.习作+评价指标

作文练习

评价指标

《大公鸡》《丹顶鹤》或《火烈鸟》

1.仔细观察,抓住特征,写出动物的外形。

2.仔细观察,运用“动作分解”法,描写动物的活动。

技术支持:江苏迅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