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下乡公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美好生活的向导点评:
江阴一中李梦老师:张老师的课堂充满激情又富于理性,主要具有生活化、结构化和基础性三大特点。于点滴细微处让学生悟出哲学并不是高深莫测的,对于知识结构的总结和升华清晰到位,符合当下“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强调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并且其课堂不禁会给听课老师带来关于“矛盾”问题的思考,看似无用的东西是不是亦可有用?看似复杂深奥是否又是简单的?我们如何在共性的基础上发展个性?怎样诠释有实力支撑的个性才能出彩?
江阴高中张国英老师:上好哲学的第一节课实属不易,张老师的课堂教学有张力,对课堂有把控力,让学生听得有趣味,体现了较高的教师素养。张老师寻找了学生生活和学习中充满哲理和智慧的事例,让学生感知哲学离我并不遥远,在激趣的同时又注重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去领悟日常思维与哲学思维的差别在哪里,指导学生用哲学眼光和理性的哲学思维去看待世界、看待人生和看待自我;在思考宇宙、问辨人生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思维力,引导学生做一个有智慧的人,同时要有思考的去生活,引导学生做一个有思想的人,因为一个有思想的人才是真正力量无边的人。点评之余,也建议参加研讨的各位老师要更多的去探索如何落实好活动型课程的实施和议题式的贯穿,如何让学生学得有愉悦感和获得感。
长泾中学刘文彬老师:张老师的教学内容适切,贴近当下学生现状,活动精心设计,意义巧妙通达,更多的是让学生悟,正可谓“心里有火,眼里有光”。
山观高中赵芹老师:张老师的课有她独特的语言魅力,“亦正亦邪”中巧妙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教学有实效,先引领学生打通思维,流畅而连贯,最后再构建知识体系,知识总结有梯度。在实现“点与块”、“线与面”有机整合的同时,也巧妙的化解了平时教学中大家经常碰到的“中途知识处理容易打乱课堂架构整体性 ”的些许困扰,颇有启发。
江阴高中朱秋红老师:张老师的课堂可谓有声有色、有趣有味,虚实结合,有思想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了歌曲、油画、漫画、打油诗、生活漫谈等许多元素,彰显了哲学的广博,也体现了教师对资源的创生能力,对生活的深度挖掘力。
江阴政治教研员汤国贤老师:新授课非常考验教师的综合素养,张老师可谓是“精致的豪放派”,课堂设计“编剧很精彩”。明快的导入,前后关联,过渡自然流畅,环环相扣。通过与大师对话、与生活对话、与学生对话使哲学课上出哲学味,博学而厚重。同时建议各位老师多去思考几个问题:1.注意课堂表述的精准性。2.学生听课学习的最佳容量是多少?3.课堂教学如何精简举例来避免“亮点太多也可能会成为缺点”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