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制度规划

勤学共进 力行致远 ------ “陆丽萍名师工作室”实践路径

发布日期:2016-08-05 10:30:42     来源:luliping

勤学共进 力行致远

——“陆丽萍名师工作室”实践路径

江阴市利港中学  蔡子鸣


2014年12月,在江苏省教科院初中部主任、化学教研员倪娟博士等专家的关心、见证下,“陆丽萍名师工作室”成立了,领衔人陆丽萍校长带领我们这群怀揣教育梦想的年轻人,在初中化学教学道路上开始了探索、交流、反思的成长之旅。

明志聚神:工作室的文化建构

作为江阴市首批成立的教育名师工作室,如何打开工作局面,实现工作室的有效运转?如何真正让工作室成为培养全市优秀教师的重要发源地、优秀青年教师的集聚地和未来名师的孵化地和教学质量的催化地,推动和促进全市初中化学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在工作室的开局之年,我们在工作室制度和文化建设圆融互摄上着力,探索提升工作室运行效能之道。

1.构建理念体系

(1)工作室愿景:我和工作室共成长

所有工作室成员因为对化学教育的不懈追求走到了一起。我们期冀把工作室建成一个温馨的家,一个互动的场,一个展示的平台,让工作室带给大家一种归属感、幸福感和生长感。

(2)工作室理念:同行同享,共进共赢

工作室成员之间“教学水平有高低、教育经验有参差、学术能力有强弱”,我们倡导“差异发展,共同进步”,营造“分享”氛围。我们认为进步与提升不一定是同等,但一定可以是同时的。所以,我们要求每个成员根据工作室指导思想和自我实际制定个人三年成长规划,实现原有基础上的共同提升。我们还鼓励每个成员将自己的教学案例等与他人分享,以求相互借鉴、相互启迪,最终实现共赢。

(3)工作室功能:分享教育经验,集结教学智慧,诊断专业现状,破解成长难题

分享教育经验——成员们在工作室彼此分享自己的经验,相互切磋,相互启发。

集结教学智慧——工作室帮助与指导成员提炼教学智慧,力争形成教学特色或风格。

诊断专业现状——充分利用工作室成员团队以及外聘专家,深入每个成员的课堂,并对其专业现状进行把脉与诊断,从而有针对性地帮助成员制定成长规划。

破解成长难题——对成员在专业成长遇到的难题进行有效地破解,使每个成员都能获得专业发展。

2.创建制度机制

制度与机制是工作室维持良性运作的重要保障,我们创建了以下的制度与机制。

(1)制订了工作室的管理章程。章程对于工作室性质、任务、权利、义务和活动等方面进行了约束与规范。

(2)建立了三项机制。

①坚持“导动结合”的引领机制

坚持导师之“导”和成员之“动”有机结合。导师之“导”可以提炼为“导引与点拨”,以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带动、辐射作用。成员之“动”可以概括为“自主与合作”以充分激励成员的参与热情。二者的连接点是“探究”,导师“导引”学员开展“问题探究”,并点拨成员的探究活动。工作室成员正确处理“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的关系,二者协同,互为补充。探究就是活动,活动需要引领,引领带动进步,进步保证成员成才。

②坚持“目标过程”的管理机制

坚持将名师工作室成员工作的“目标”与“过程”科学地分解,确保名师工作室的有序运行。

过程

工作目标

三年

①一个科研课题——基于课堂观察的初中化学课型教学有效性研究。②命制一套中考模拟试卷,要求体现科学性、导向性、情境性、创新性;③每人获各种奖不少于一项(优质课比赛、论文、读书活动、课件比赛)。④按照三格梯度,一年入格,二年破格,三年升格,构建优秀工作室团队。

每年

①每人至少发表一篇文章——省级以上的报刊。②举办一次成果展示。③举办一次学术报告会、上一次汇报课。④研究高效课型教学模式的途径和策略。⑤制作一课PPT,要求精美,有一定的技术含量。

每期

①集体研读一本书,个人阅读3-5本书。②一篇质量较高的读书心得。③学员自我计划、总结各一份。④完成培训资料的搜集整理,要求完整、规范。⑤拟写一篇教学设计(教案),要求理念新颖,设计合理,有可操作性,可考虑学科渗透。

③坚持“定性定量”的评价机制

“定性定量”的评价机制要求定量的过程评价和定性的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在结果评价中,采取定性的办法,体现评价的高度。定性评价可以为用好评价结果做准备,积极反馈评价结果,帮助工作室改善工作,提高培养效益。“定量”:在过程评价中,采取定量的办法,保证评价的信度。确保工作室的运行过程具体落实,实现过程控制,避免走过场,搞形式主义。


明径聚力:工作室的实践探索

工作室努力探求骨干教师成长规律,为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同时对外进行专业引领和示范的目标,将课题研究和人才培养作为工作室发展的宗旨,也是工作室提升的抓手。寻找一条怎样的研修路径,以发展好工作室,培养好人才?工作室一年来进行有效的尝试。

1.课堂观察是一种有效的研修工具

工作室成员都是一线教师,课堂是研修的主阵地。课堂观察既能确凿可信地剖析课堂,又能让大家相互合作、提升。

我们将课堂观察的全过程分为三阶段,即课前准备—课中观察—课后反思。

课前准备阶段进行人员培训、上课教师说课、确立观察点、熟悉观察工具、记录方式等任务。研究重点放在观察点的确定、观察量表的设计、记录方式的选择。观察点的确定遵循可观察、可记录、可解释的原则。量表的设计、选用和记录方式的选择必须与所选观察点相适应,但同时应有利于观察者操作,通常都配备一张教学常态下的座位表。

课中观察阶段的任务比较明确,主要是看、听、记、思。

课后反思主要有评课会议和教师个人反思两种方式。评课会议通常在课后及时召开,由教师自陈和集体评课构成,强调多帮一。教师个人反思则可以在课后较长的时段中进行,授课教师和观察者都可以通过回顾、反思整个课堂观察活动会的专业成长。

课堂观察让我们在听评课的同时,不单纯依靠拍脑瓜的假设、感觉或臆想,更加注重事实证据。课堂观察量表中的观察点确定下来之后,我们把一堂课的脉络弄清了,把自己的观察点彻底弄明白了,同时用更专业的眼光在审视着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实现专业成长,这就是我们研修的目的。

2.课型研究是一种有意义的研修方向

我们将中学化学的课型分为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习题课和科学探究课五大类型,其中,新授课又分为概念新授课、元素化合物新授课、化学用语新授课、化学实验新授课和化学计算新授课。我们在考虑化学学科自身特点、遵循学生化学学习的认知特点和心理规律的前提下,对化学教学的课型进行深入研究,提炼出相对稳定的不同类型课型的实施流程及其教学策略体系。这是将教学理论与化学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渠道之一。

3.课题研究是一种有成果的研修方式

一个好的研究课题,要来源于实际问题,研究这个问题的过程就是学习、教学、研修一体化的过程;一个好的研究课题,还应当具有连续不断的探索价值,会生产出接二连三的问题,让研修之路越走越远。为此,研修伙伴一道将有关课型研究的课堂观察材料进行分类分析,去发现一些急需解决而解决后对师生又特别有价值的问题。我们观察到课堂中存在这样的问题:元素化合物新授课上,老师为了让课堂看起来有效,采用压缩实验时间换得做题时间,用视频动画代替实验甚至用实验题目代替实验;专题复习课上,探究的形式有了,但提出问题缺乏生活情景、提出猜想或者排除猜想都不讲依据、设计实验没有发展过程、数据处理迎合正确结论、交流评价往往是猜测老师立场。这说明老师不能正确认识什么是不同课型的有效教学,对不同课型的操作范式缺少研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就这样,工作室成立不久,我们就在“课堂观察”的基础上确定了研究的主要方向:探究初中化学课型教学的有效性。结合课堂观察的研修成果,我们运用“研、学、评一致性”原则,来促进课题的研究。“研、学、评一致性”体现在研究、学习、评价共同指向课型教学有效性这个研究目标,我们将学生自评和研修伙伴的课堂观察评价整合在一起,尽可能地去判断要怎么样以及如何去进一步改进教学。

教学中自身存在的问题研究起来才有动力。刚开始,我们开展课题研究并没有其他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自己对探究教学的本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至于后来申报为国家级课题子课题,也是瓜熟蒂落的事情。这种自觉研究也会带来更多的成果,自课题研究开展以来,工作室共有13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明效聚智:工作室的成长记忆

一年的实践,我们愉快地收获,幸福地成长。清晰的工作思路,让大家看到了自身专业发展的轨迹;和谐的工作氛围,让大家感受到了合作共进的温暖;切实的工作研究,让大家收获了智慧生长的喜悦。

1. 更新观念,提升学习力

工作室倡导成员通过学习来提升专业素养,打造专业精神,一年来共向成员推荐了《学习策略》、《有效教学十讲》、《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中学化学》、《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等书。

同时,工作室领衔人陆丽萍校长还运用自身的人脉与资源,向更为高位、更为广阔的平台借力,促进成员的进步与成长。一年来,工作室先后走进了宜兴外国语学校、江阴市第一初级中学、阜宁县明达初级中学等,进入他人教学现场,参与集体教研活动或聆听专家讲座等学习机会,提升重建自己课堂教学的能力。

这些活动的参与,开阔了成员的学术视野、提升了成员的学术品味、滋养了成员的学术修养。

2.研究课例,提高教学水平

工作室通过磨课、上课、评课、议课这一系列活动,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把课改理念浓缩到每一堂课,把课例研讨和课题专题研讨结合起来,每位成员每学期都要开设研究课或公开课,并及时反思,不断进行理性总结。如今工作室的老师已分别成长为各校的骨干力量,有的担任副校长,有的担任教务主任或教研组长,引领着各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3.突出教学质量,增强专业底气

陆丽萍老师一直倡导着这样的思想:教师优秀的专业素养是教师重要的师德表现,一位教师,无论他完成多少个课题研究、发表了多少篇论文、甚至是在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什么奖,如果他的教学成绩平平,那么他在教师、家长、学生群体中的话语权就会受到严重影响。鉴于此,工作室提出每位成员都要有过硬的教学成绩这一展现质量的主要指标,而且在做的过程中,绝不做“时间加汗水”的苦干,绝不让充满智慧的教学活动变成笨重的体力活。我们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我们始终在寻找获得突出教学成绩的有效方法,实现初中化学的轻负高效的智慧教学。

一年来,我们一起感悟专业水平提高的快乐,我们一起感受学生拔节成长的快乐,我们一起享受着教育生活赋予的幸福。时光在飞逝,但我们实践的脚步不会停歇,我们会坚持“同行同享,共进共赢”的理念,在行走的激情中,追逐着专业的梦想!

技术支持:江苏迅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