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己,点盏灯 ——读《教育原来如此美好》有感
为自己,点盏灯
——读《教育原来如此美好》有感
江阴市实验小学 邹恒宙
那天夜里,我捧起了这本《教育原来如此美好》,独自看到深夜,那种静谧、温馨的感觉一直伴随着我,让人安心之余,也不由在心中点起了一盏前行的明灯。
这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学校的变革会悄然而至;第二部分:校园书卷气;第三部分:教育的最优化与学习的最优化;第四部分:教育连通世界。书中的很多文字让我在惊叹于包督学深厚文化功底的同时,又学到了很多,感悟到了很多。我也看过不少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但很多时候都是泛泛而看,没有用心去记。而这本书,让我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了很多,感悟到了很多:思想的,知识的,人文的……
读着读着,我被这几句话吸引了——“教育需要激情,激情来自于全身心的投入和无私的奉献;教育需要诗意,诗意来自于浪漫的风格和炽热的情怀;教育需要机智,机智来自于敏锐的洞悉和准确的把握;教育需要活力,活力来自于年轻的心态和昂奋的工作;教育需要恒心,恒心来自于崇高的追求和勤奋的探索;教育需要创新,创新来自于求变的思维和不变的热情。”细细品味每一句话,其中暗含着教育智慧,暗含着一个教育人对教育的探索和不懈追求。
“适合学生发展的学校才是最好的学校,也是有生命力的学校。学校为学生的发展创造环境,创造愉快合作的学习环境,友爱融洽的人际环境,多彩自主的生活环境和优秀文明的校园环境。”现在的很多学校,不考虑学生的长远发展,只关注教学成绩;不考虑学生是否快乐,只要表面看起来学校整齐划一。
夸美纽斯认为教育不能使学生厌恶学习,而应使学生“能被一种不可抵抗的吸引力诱导着去学习”。包督学理想中的校园是这样的,“设想一个满是自然气息的校园,一定是百花争艳,运动场绿草如茵,甬路旁树木葱郁,亭台水榭交相辉映,小桥流水,鱼翔鸟语。”多么美丽的校园,在那里又该发生多少美丽动人的故事啊!学校不是囚笼,不是禁锢学生自由的地方,而应该给学生插上一双飞翔的翅膀,让他们在知识和快乐的天空中自由的飞翔。学校教育不要让孩子们忘记自由,学习到知识固然重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的能力、得到的乐趣和满足比得到的知识更重要。学校教育不能让孩子们忘记自由,应该学生成为真正的自己,让学生享受学习,热爱学校,同样也点燃一盏明灯。
“在伊顿公学校园里,看到更多的是学生的自信,学生之间的合作,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学校给学生的自主。学生在伊顿5年里完成的是生理、心理、知识、体能、思想和社会责任感的全面成长。”“牛津中学培养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严谨作风、喜爱学习。开设课程有:理科、技术、数学、语言、艺术、体育、公民意识和领导能力。”这才是真正的学校,真正的教育,真正的以人为本,真正考虑学生的终身发展。“学生在伊顿5年里完成的是生理、心理、知识、体能、思想和社会责任感的全面成长。”我们的学生在校的五年里又学到了什么,当他们走向社会的时候,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与人交往的时候,成家立业的时候,有多少是学校教育赋予他们的?我深深地思索着,担忧着……
想想我们的教育吧,很多男孩子在学校教育沉重的学业负担和家庭的纵容溺爱之下,缺少勇敢,宽容,担当和责任感,失却了阳刚之气,变的自私,暴虐。这对家庭和谐,对社会发展都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这有体制的原因,念的原因,更有我们固步自封、不思求变的思想在作怪。仔细考虑,确有其因。
王国维说的,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有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做教育如此,做任何事亦如此,做人亦是。
“心浮则气必躁,气躁则神难凝”,“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些古人的话在今天仍有很积极的意义。我在工作中,很多时候容易急,容易躁,看了这些话,我慢慢地品味每一句话的内涵,逐步应用于工作中,让自己静下来,淡定下来,逐步走向睿智,走向成熟,走向“无欲则刚”。这就是我心中点燃的一盏明灯!期待这盏明灯能够引领我前行在教育的美好道路上,赏花,看景,与学生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