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凇》教学设计
苏教版第七册第23课
雾 凇
江苏省江阴市实验小学 傅 红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生能掌握本课10个生字,认识5个字,理解“琼枝玉树”、“洁白晶莹”、“千姿百态”等重点词语的意思,并能描述词语背后的画面。
3、通过品读词句、想象画面、感情朗读等方法,感受雾凇色泽美、姿态多、形成奇,从而真正理解雾凇是“一大奇观”,学生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4、学会用正确的动词和叠词来描写一种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
教学重点:感受雾凇景观之美,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了解吉林雾凇的相关知识。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过程略)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每段的大意,初步感受吉林雾凇的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课文。
2、通过品读词句、想象画面、感情朗读等方法,感受雾凇色泽美、姿态多、形成奇,从而真正理解雾凇是“奇观”,学生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3、学会用正确的动词和叠词来描写一种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雾凇,俗称树挂,也就是挂在树上的霜花。
3、复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雾凇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用一个词来形容。(板书:奇观)
二、明确目标
为什么作者会称雾凇是“奇观”?这节课让我们走进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充分领略这道奇观。
三、感受雾凇色泽美、姿态多
1、快速浏览课文,直接描写雾凇奇观的是哪几小节?(第1、3节)
2、细细品位,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吉林雾凇是个奇观?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结合具体词句说说感受。
2、学生自由朗读1、3小节
3、交流,品读
结合学生交流情况,即时点拨。
(1)相机板书:色泽美、姿态多
(2)围绕“千姿百态”展开想象,描述画面。
(3)指导有感情朗读和背诵。
4、小结:这样雄奇美丽而又罕见的吉林雾凇景观可真称得上是一大“奇观”。
四、探究雾凇形成的“奇”
1、雾凇是怎么形成的?在第二小节中找出概括介绍的一句话。
2、出示句子,交流:雾凇形成有哪几个条件?
3、默读第二小节,思考:这过于饱和的水汽是从哪里来的?从哪些字里行间能让感受到这水汽是过于饱和的?圈画有关字词。
4、指名交流
(1)出示丰满水电站资料。
(2)指名交流:弥漫、飘荡、蒸腾;涌向、笼罩、淹没
(3)小结:这些动词让我们充分领略了水汽的蔓延。
5、雾凇凝结的过程给你留下什么感觉?师范读。
指名交流,指导有感情朗读。
6、小结板书:形成奇
五、总结课堂,拓展延伸
根据板书总结课堂:吉林雾凇真是闻名全国的奇观!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句式练习:
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雾凇有的像 ,有的像 ,还有的像 。人们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3、留意观察冬日的早晨雾气浓浓的情景,巧妙选用文中的词语,试着写一段雾景。
板书设计:
色泽美
雾 凇 姿态多 “梦 送”
(奇观) 形成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