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关于“书桌革命”的创意行动
一次关于“书桌革命”的创意行动
——实施创意课程 培养创新品格
了解:科学核心素养之“创新品格”
创新品格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在《科学课程标准》中,针对小学生科学态度目标,在追求创新的维度上也进行了重点描述。可见小学阶段,创新品格的培养作为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
小学生的创新品格体现在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依据探究目的设计并优化方案;能通过观察和交流提出进一步改进的设想;能尊重事实和证据,敢于质疑和独立思考。
意识:科学课程重点关注——创新品格
创新品格的培养应该贯穿在整个小学阶段,低、中、高年级由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对于创新品格的培养目标也具有不同的要求。而高年级学生经过前期科学课程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可以尝试实施将创新品格培养作为核心目标的课程。
为了培养每一位学生的创新精神,从去年起,学校积极开展了“科技微创新大赛”。以此为契机,我们特邀江苏省特级教师——常建强老师定期来校指导并进行创新发明系列讲座,在师生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在常老师的引领下,我校科学组全体教师聚焦创新品格培养,开发了许多“创意课程项目”,师生在一定情境下共同合作,创造新的教育经验,旨在培养创新品格、提升科学素养。即在发现学习的过程中,达到以下目标:
1、在质疑问难中,产生创新意识;
2、在大胆设计中,树立创新思想;
3、和实践探究中,形成创新能力;
4、在展示评价中,倡导创新精神。
实践:科学课堂重点培养——创新品格
本学期,六年级的科学课堂里多了一个区域角,里面放着许多醒目的“求助板”,同学们提出自己的问题,让全班同学一起帮着解决。
看,今天的求助板上又出现了一个有趣的小问题“能不能给我准备一张与众不同的书桌?”
于是,一场关于书桌的“革命”开始了……
一、“我的课桌能怎样”——在提问中产生创新意识
科学始于问题,科学教学也必须重视问题,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一位同学的小问题,我们开始关注起了朝夕相处快六年的课桌,一张与众不同的书桌“这颗小石子”在教室里荡起层层涟漪,大家纷纷阐述自己的想法:
讨论一:“这两天体育课都会出汗,桌子上粘粘的很不舒服,我要换成可以吸汗的桌面。”
“吸汗的话就会潮湿,容易发霉。”
“那就选择又吸汗、又不易发霉的材料。”
讨论二:“学校的书桌虽然都是圆角,但撞上去还是会疼,我要给它贴上防撞角。”
“直接贴太难看了,我觉得可以把四个角换成硅胶。”
“那为什么不直接一圈都做成硅胶材质,更舒服,制作起来来方便。
讨论三:“我能不能在桌子上加个计算器,方便乘以3.14。”
“当然可以,我还想直接加电脑呢。”
“那能不能上网?方便我上百度,以后科学老师的问题,我就都会回答了。”
真没想到一张普通的课桌会让孩子们产生这么多想法,生活的体验帮助他们打开了创新意识的第一步,创新意识已经悄然在孩子们心中萌芽了。
二、“我的课桌快变样”——在设计中树立创新思想
作为一项“创意课程”,提问和构想仅仅是开始,如何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创新设计才是关键。进入第二阶段了,学生们不再像之前一样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着重进行思维力的训练。
1、有目的的设计
学生针对一个目的进行设计,通过主动、深入的思考后,用画图或文字的方式进行清楚的表述。例如:我要做一个怎样的课桌,它具有哪些功能,分别依靠什么实现等。
生1:“老师,我要设计一张全自动、高科技课桌。”
生2:“老师,我要为地震灾区的学生设计一种安全系数超高的书桌。”
生3:“老师,我要为专门画画的美术生设计书桌,因为我将来就要学美术。”
2、有依据的设计
学生邀请小伙伴或父母与自己合作,在课余时间利用网络搜集相关的科学原理知识和已有的设计方案,再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反思,丰富构建自己有依据的设计。例如:目前已有的设计都有哪些优点和缺点,自己设计的理念和依据等。
3、有创意的设计
当设计目的达成后,如何在保证实用性的条件下更具特色?
常老师有一个很典型的案例:两把螺丝刀,都利用了轮轴原理以达到省力的目的,其中一把就是家中常用的款式,另一把采用了你最喜欢的卡通造型,你选择哪一款?
几番讨论一次比一次热闹,一张书桌在大家的脑海中变了又变。通过教师的引导、同学间的点拨,大家有了大胆的设计、富有依据的思考,创新思想遍地开花。
三、“我的课桌诞生了”——在实践中形成创新能力
1、合作实践,完成设计
围绕创意设计,学生们都一头扎进了课桌的模型制作中,有的与小伙伴同心协力(分工合作)、有的邀请父母商量制作选材、有的请教老师解决问题、有的则完全自主独立完成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大家的书桌模型终于问世了。
科学课上
2、共同思考,解决问题
在制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是提问者,最终也将成为问题的解决者。
例如:某某同学按1:1的比例制作了一张超大容量的书桌,收纳问题解决了,但脚却放的不舒服了。于是,针对如何合理分配置物空间和自由空间的问题,我们帮助他展开了一次讨论,最终通过自由升降的隔板解决了问题。
陶行知先生说过:“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念;试念生断语;断语生行动,以此演化无穷。” 在合作实践、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同学们思考、分析的能力。在行动中遇到棘手问题,学会运用创新思维,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从而使其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四、我的课桌成功了——在展示中倡导创新精神
1、我的成品介绍
展示会上,同学们带着各自精心完成的“书桌”走上了讲台,一一介绍。这些模型的材质多种多样,有的是KT板,有的是泡沫,有的是软硅胶,有的直接用了木材……虽然材质不同、形态各异,但是每一个小小的模型都展现出了孩子们创新的设计理念,创新的探究过程。
看,这是六6班祖杰明同学的《易收纳三角底座书桌》,这是六11班张王天宇同学的《抗地震课桌》,他们的创新设计赢得了全班同学的交口称赞。
2、我的完善计划
介绍会上,每一位小设计师的创意获得了大家的赞赏,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满足。“老师,我觉得另一位同学在配件的设计上比我想得更巧妙!”、“老师,我看了某某同学的创意很有启发,打算也来挑战一下这类设计!”“老师,某某选择制作模型的材料我用应该更合适”……
活动没有停止,创新品格继续传承,学生们仍在交流实验探究的结果,并提出进一步的探究和改进实验的设想。
为了创造出更多让自己、让大家更满意的物品,创意项目课程仍在延续,孩子们将不断的创新。第二届“城中实小微创新大赛”即将来临,相信孩子们会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在此展示风采!到时候,我们再来瞧瞧学生们的创意,一同见证孩子们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