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玫老师分享的精彩讲座:课程理念下的区域活动开展
一、区域活动行动轨迹
1.观摩过,学习过——培训
2.了解过,实践过——实践3.研究过,总结过——研究
几种不同的呈现状态
1.主动学习(美国高瞻课程)
2. 每个儿童都需要(英国国家课程)
3.快乐玩有效学(上海幼儿园园本课程)
4.以幼儿发展为本(国内其它地区课程)
5.自然生长(实幼园本课程)
三、区域活动课程重点
1.以幼儿从事某项活动的兴趣和愿望,或者是幼儿的经验为中心组织设计内容。
2.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使幼儿在与材料及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获得经验,得到发展。
3.其出发点是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增强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使教育过程成为教师不断了解幼儿、促进幼儿发展的动态过程。
四、教师需要做什么?
3.关注到幼儿的个别差异,使幼儿在不同水平上获得发展。
4.观察记录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适时评价和有针对性地指导。
3.不能有效提高幼儿的认识水平,让幼儿迅速向高水准前进,在一定时间内,知识技能的掌握不显现,需要教师合理地计划与反思。
六、具体操作关注什么?
1.关注区域价值追求对教师行为的导向
2. 关注区域内容架构在年龄层次的递进
3.关注具体实施情境在现场互动的表现
4.关注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与区域的相融
5.关注儿童未来发展与现有经验的接轨
七、课程理念下的区域活动开展
3.深度思考:研究发展契机
八、基本方案:操作线索应用
1.作息时间安排
2.年龄特点显现
3.常规要求落实
4.作品逐步积累
5.矛盾问题梳理
6.活动空间规划
7.预设区域筛选
8.活动材料投放
九、时间模块的优点和缺点
3.监控管理难度大
4.对教师的观察了解的专业性要求高
十、预设区域筛选
2.室内可设区域:生活区 表演区 种养区 棋类区
3.室内特色区域:书写区 木工区 戏剧区 烹饪区
4.户外基本区域:运动区 沙水区 探索区 种植区
5.户外可设区域:角色区 自助区 器械区 休闲区
6.融和式区域:搜集区 展示区 主题区(不以领域命名,以主题、事件、经验点来布置)
十一、活动材料投放
1.材料来源于发展需要 指南目标 活动主题
例:模式排序 画标志 童话剧
2.材料来源于幼儿兴趣 热点事件 观察变化
例:钓鱼 摸摸看 关注马航 球赛 柿子红了
3.材料来源于幼儿策划 成长体验
例:换牙日记 找找看 比赛
十二、深度思考:研究发展契机
1.在区域创设实例中捕捉信息丰富感受(且行且思)
2.在区域实践中找到自己的风格特色和主张(行后反思)
3.区域微电影中的记录与反思
科学区——重视不同的记录方式对幼儿科学探索的影响
益智区——根据主题来设置区域活动内容
美工区——重视自主创造的艺术表现
生活区——重视幼儿自主的餐点活动安排
十三、一任童真 自然生长——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
1.多元下的规整
2.规则里的人文
3.差异中的慢行
4.观察时的聚焦
5.评价时的善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