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和喜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树和喜鹊
(第二课时)
江阴市实验小学 叶自悟
【教学目标】
1.复习“窝、孤”等12个生字以及相关词语,会写“招、呼、快、乐”4个生字。
2.挖掘文本空白,想象并交流大树们快乐的画面。
3.通过诵读、交流,明白树和喜鹊由孤单变快乐的原因,体会朋友和邻居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积累词语;在朗读中体会情感的变化。
难点:挖掘文本空白,想象并交流大树们快乐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回顾内容
1.认读生字以及三组多音字。
2.复习上节课积累的词语。
3.回顾课文内容:
(1)从前,树和喜鹊生活得怎样?请用上“孤单”说一说。
交流后出示1、2自然段,读出树和喜鹊的孤单。
(2)后来,有了什么变化?你能用上“邻居”这个词说一说吗?
交流后出示1、2自然段,读出树和喜鹊变多了的热闹景象。
二、品读词句,感悟“快乐”
1.有了邻居的树和喜鹊现在过得怎么样?
生自由读5、6自然段,读读想想。
出示: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师生对接,用“也”说话。
2.树和喜鹊过上了快乐的日子,你从哪儿读出了他们的快乐呢?
再次读第五自然段。
3.体会天亮时喜鹊的快乐。
叽叽喳喳——
朗读再现小喜鹊的开心。
打着招呼——
联系生活理解:平时见到老师怎么打招呼?懂得“招呼”两字偏旁的含义。
对比生活状态不同,朗读再现小喜鹊的快乐。
展开想象:猜猜他们会怎么打招呼?
情景表演打招呼
读好相关句子。
4.体会天黑时喜鹊的快乐。
叽叽喳喳、飞回窝里 ——
读出有了邻居后的快乐。
想象:喜鹊们叽叽喳喳飞回窝里在说些什么?
安安静静——
读出很安静的感觉。
让学生试说从“安安静静”所感受到的快乐。
读好相关句子。
5.读5、6自然段,读出喜鹊的快乐。
6.交流树和喜鹊由孤单变得快乐的原因。
朗读全文,读出从孤单到快乐的变化。
三、打开想象,再话“快乐”
1.大树们快乐吗?《树和喜鹊》是作家金波的作品,他在故事中写了喜鹊有了邻居是如何快乐的,却没写到大树的快乐。大树们也有了邻居,他们在一起做什么事很快乐呢?
2.看图展开想象,交流大树们的快乐。
天一亮,大树们 。
天一黑,大树们 。
3.写一句,指名交流。
四、抓住要领,指导书写
1.出示“招、呼、快、乐”4个生字。
2.学习笔顺,观察书写要点。
3.学生描一个写一个生字,老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
6. 树和喜鹊
从前 孤单
后来 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