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教学设计

机器人走8字舞

发布日期:2018-10-06 16:33:04     来源:changjianqiang

机器人走8字舞   

                              ——“启动电机”模块和“延时等待”模块

祁小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用“执行器模块库”中的“启动电机”、“延时等待”、“停止电机”等模块编写程序。

2、过程与方法: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理解“启动电机”、“延时等待”模块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学会根据需要设置模块中的参数,学会在机器人仿真系统上实施机器人任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机器人给人们生活、工作带来的益处,产生对机器人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通过小组探究“启动电机”的功能与用法,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

4、行为与创新:乐于尝试新鲜事物,在何种中发现机器人的奥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使用“执行器模块库”中的“启动电机”。

难点:流程图的编写,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思想。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堂

在生物界中, 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个关于蜜蜂的奇特的现象。 蜜蜂常常会在空中飞出一个“8”字形,就像是在跳一种“8 字舞”一样。而这种现象蕴含着一个有趣的科学道理:蜜蜂在这样做时,实际上是在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告知同伴蜜源的方位。 (板书:出示“8”字)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机器人走8字舞。要走8字,首先要学会走圆,圆我们还不会走,但是我们已经学会了走正六边形。(板书:正六边形流程图)哪个模块为我们减轻了工作?(多次循环)

 

二、知识迁移,自主操作

1、认识正六边形与圆的关系

1)、教师讲解:教师打开PS软件,画出正6,12,36……边行,随着边数的增加,正多边形会越来越接近(圆)?

2)、猜想迁移:根据这些关系,我们只需要修改正六边形程序的哪些地方就可以画出一个圆?

重复次数(多),前进步数(小),右转角度(小)

2、学生探究,尝试画圆

(1)、学生探究:打开正六边形程序,尝试修改画圆。

(2)、师生交流:学生在教师机示范修改程序画圆。

过渡:我们应用正六边形迁移画出了圆形,这种能力很重要。但是这种方式画出的圆,在放大镜下都还是正多边形。下面我们继续来探讨新的画圆方法,学习多种解题的能力。

 

三、小组探究,认知画圆

1、模拟走圆:一位学生以一个脚为支点原地转圈,能走出一个圆吗?那么老师想走出一个大一点的圆该怎么走,每组学生排队围着六边形的桌子走一圈,思考:你在行走时候两只脚的运动幅度一样吗?

(一只脚速度大一些,一只脚速度小一些)

2、认识“启动电机”

(1)、小组探究

问题1:左、右电机功率一样,机器人怎么行走。

问题2:左电机功率100,右电机功率80,机器人怎么行走。右电机功率为 100,左电机功率为80,机器人怎么行走。

2)、师生交流: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以下现象:

当左右电机功率相同时,机器人的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

当右电机功率为80,左电机功率为100的时候,机器人顺时针走了一段弧线。

当左电机功率为80,右电机功率为100的时候,机器人逆时针走了一段弧线。

3)、研究结论:(板书)功率相同走直线,功率不同走弧线。

3、认识“停止电机”模块:机器人一直在画圆不肯停止,大家找找看估计要加什么模块。

4、完善流程图(图1):现在,我们一起完善流程图,大家试着画一个圆形。

         

       图1                  2              3

过渡:祝贺大家学会了知识迁移,画出了一个真正的圆形。下面我们再来认识一个模块,它可以不用“多次循环”模块使程序简化。

5、认识“延时等待”模块:大家说说延时等待是什么意思?你的想法先保留,我们一起来看下新的流程图(图2),试着画一画。

学生在教师机示范画圆,说一说什么是延时等待。

 

四、互动探究,学走8

1、提出质疑:让学生用“保留痕迹”的方式手动画“8”字,感受手动方式画“8”字的不足。(学生演示:机器人第二次放置的位置决定图形的重复)

2、编写流程图(图3):师生共同编写流程图,学生尝试操作。

3、进入仿真环境

步骤1:单击工具栏中“仿真”按钮,进入仿真环境场地。

步骤2:在仿真环境界面,单击“显示轨迹”。

步骤3:单击仿真环境界面的“运行”按钮。

步骤4:把机器人放在场地中间释放。

 

五、课堂总结,引导创作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通过比较两种画圆的方法:“直行+转向”,“启动电机+延时等待”都可以画出圆,但是我们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简单、高效——让程序最优化,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创作。

技术支持:江苏迅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