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真人 求真知 做真教育
成真人 求真知 做真教育
——读《叶圣陶教育文集》有感
江阴市实验小学 高翠萍
读《叶圣陶教育文集》时,我时常会有一种错觉——似乎自己变回了学生,正坐在课堂里静静聆听老师的教诲,而这位上课的老师,就是令人敬仰的叶圣陶先生!每读一页,都似乎有“营养的甘泉”流进我的心田。
真的,以上这些话毫不夸张,绝不虚伪。
忽的,又想起自己读师范时学那些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课的时光。那会儿的我(可能也包括我绝大多数的同学)总是觉得老师讲的那些干巴巴的理论毫无用处。那会儿听课的目的就是等着老师划下考试重点,完了死记硬背以便能通过测验。那会儿觉得,老师应该教些实用的东西,譬如怎么写出一份教案,怎么上完一堂课,怎么管好学生等等。至于理论知识,就俩字——“没用”。
等到自己踏入工作岗位,初为人师,就越发觉得在师范学校学的那些理论全都没用!为什么?因为所学知识似乎没一样实用,除了那几年练下的粉笔字、钢笔字之类的基本功倒是挺好用——一手好字赢得学生和家长认可哪!于是就想,做老师,就要多学实用的,少整那些“没用”的理论。
随着自己在讲台上摸爬滚打了十来年,越发觉得对于我(同时觉得这也包括我绝大多数的同事)语文教学来讲有用的就是教学实战技术,至于教学理论嘛,除了写论文的时候有些用,其它时候还真“没用”。
不过,也不知从啥时候开始我突然发现自己在从事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越来越需要理论的支撑。且,这种对理论知识的需要是发自内心的真实需要!以至于再次去翻开师范时读过的那些教本时,会有这样的想法:哇,这些理论对教学实践很有指导作用啊! 当年为啥没有好好学这些理论,好好悟这些理论呢?
唉,离开学校太久了,离开理论学习太久了……
扯了以上这么一大段无关紧要的话,我其实就是想表达一个意思——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提升离不开教育教学理论的支撑。教育教学理论做好语文教师的“必须”!
这个暑假,读了这本沉甸甸的《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顿觉用理论武装一下了自己的头脑的感觉真不错。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年再版的这本《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共分六大部分,分别从语文教育理论、语文教学方法、文章作法、教材编法、读书评论、文本解读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和主张,从阅读教学到写作教学,从理论到具体做法,涉及语文教育的方方面面。
叶老毕生不懈对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国外近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反思批判和继承创新,他的教育思想充满了源于实践、不断创新的生命力。他从事和关注教育工作70余年,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的巨子。他的思想博大精深,既体现了教育家的教育个性,又体现了宽广的时代教育背景和文化内涵。我发现当下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在叶老的文章中早有指导。可笑的是, 我却还在为找不到正解而苦恼。我着实是读书太少,理论欠缺,是个不够格的语文教师。
编者语:“凡是关心当前教育问题的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集子”。
怎样才算是一个真正“关心当前教育问题的人”?由此引申开来,怎样才算是一个真正的关心当前教育的语文教师?读完《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我有了答案!
成真人——语文老师的根基
作为一位语文教师,首先要成为一个“真人”。
曾经刻意记忆过周国平先生的这么一段话:“由于生存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
在当今社会,还有多少人是真正做到“不忘初心”地做着纯粹的教育?教育越来越快,教学越来越快,结果比过程重要,外在的名气比内在的素养重要,花里胡哨的宣传比踏踏实实的学习重要……于是,老师有理由说自己被这些洪流裹挟,没有办法,只好随波逐流。再于是,老师的“初心”早已不再,离做“真人”也就越来越远了。做不了“真人”,还能成为“真老师”吗?我想,我要不是读这本《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会在“假老师”的路上越走越远,且还不自知。
在阅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的过程中,犹如在聆听叶老的教诲,无数给我启迪和激情的好文章对我都是最好的教育与激发。透过一篇篇文章,我看到了大师那独具的慧眼,敏锐的心智,对教育的赤忱,对众生的博爱……
要成为“真老师”,就得先做“真人”。 叶老在《中学国文教师》中罗列了七种教师:灌输式,只看得自己的老师;漫无边际,丢掉教学目标的老师;思想教育式,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的老师;无批判性,对选文一律称赞的老师;教学生把听来的复述就完了的老师;没有评判标准,对学生的习作或是全盘否定或是图省事通篇都说好的老师。不对照不知道,一对照吓一跳!这七种教师,我可谓是种种都能对号入座啊!为什么会成为这样的语文老师?根子上出了问题——不是“真人”!一个自以为是,追求利益,目中无“儿童”的“假老师”啊,多么危险!
叶老在《中学国文教师》的文末说:“他们所以如此,大概由于对国文教学的认识差一点。可是国文教学并不是一件深奥难知的事情,只要不存成见,不忘实际,从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国文这一层仔细想想,就是不看什么课程标准,也自然会想出种种的实施方法来的。读者如果遇到这样的国文老师,正不必失望,很可以从积极方面想:他们的认识该会有转变得一天吧。现在对于国文教学的讨论渐渐多了起来,谁不愿意择善而从?他们的转变在事实上是可能的。”
“不存成见,不忘实际,从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国文这一层仔细想想”——我该时时处处为学生“仔细想想”,多多学习,关注生命个体成长,努力成为目中有“儿童”的“真人”“真老师”啊!
求真知——语文老师的本分
要成为多为学生“仔细想想”的“真老师”,要多读书,那是肯定的。那在读书的过程中,要学会甄选,主动求得“真知”,让自己的“认识”得以“转变”。
在学校,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师似乎是最不需要专业技能的。不是吗?语文嘛,哪个老师不会教,咱说的都是中国话,写的都是中国字,教学生读几本书,写一些文章,有什么难的?何谈技能?于是,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就一度以为教语文是凭感觉的事,没有一个具体的操作标准。
但是,《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中,叶老就对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给出了操作标准。这个标准是什么?在哪里?就在他的语文教育思想里。吕叔湘对此在该书的《序》里有如此阐述:“通关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有两点。其一是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 :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其二是关于语文教学的任务:教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一书中字字句句可谓都是“真知”。这本厚厚的大书,值得一读再读,哪一天能把书中所讲融入内心,化为自己的思想,就是真正取得真经的好老师了。
做真教育——语文老师的职责
告诉自己,今天起争做“真人”“真老师”,做努力求学“真知”的好老师,向叶老学习,做“真教育”。
紧跟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的《序》的后边一页上写着《语文教学二十韵》。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只是快速地浏览了一遍,并没有去仔细研读,而是急着去看了目录,紧赶着就往下读文,再没去在意这《语文教学二十韵》了。后来等我读完整本书,再去梳理自己在书上写的笔记时,才又注意到了它,并仔仔细细研读了一番。读完才发现,这《语文教学二十韵》就是精华中的精华啊!这《语文教学二十韵》中的每句话,既熟悉,又新鲜,好似叶老正在指导我搞教学搞课改研究呢。叶老以睿智的目光穿越深邃的时空,透视语文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阐述着有关语文教育的真知灼见。读透、悟透这《语文教学二十韵》,就真正学习继承了叶老宝贵的语文教学思想,就真的能做“真教育”,尽到一位语文老师的职责啦。
我将 《语文教学二十韵》摘抄如下,熟读它,谨记它——
“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孰善孰寡效,贵能验诸身。
为教纵详密,亦仅一隅陈,贵能令三反,触处自引伸。
陶不求甚解,疏狂不可循。甚解岂难致?潜心会本文。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惟文通彼此,譬如梁与津。
学子由是进,智赡德日新。文理亦畅晓,习焉术渐纯。
操觚令抒发,二事有可云,多方善诱导,厥绩将无伦。
一使需之切,能文意乃申,况复生今世,交流特纷纭。
二使乐其业,为文非苦辛,立诚最为贵,推敲宁厌频。
常谈贡同辈,见浅意殷勤。前途愿共勉,服务于新民。”
《语文教学二十韵》 1-4韵为总论, 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培养学生具有举一反三能力的启发式教学,集中体现了“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指导思想。5-13韵论阅读教学,强调掌握作者思路和进入作品境界的精读。精读要达到的目标是:智瞻、德新、理畅、术纯。最后一韵论及阅读和写作的关系,有过渡作用。14-18韵论作文教学。强调“需之切”“乐其业”。即提高认识,培养兴趣,激发学生作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19-20-韵为结束语,致勤勉之意,表奉献之心。
借用叶老在书中提到的一段话:“熟读名文,就是在不知不觉中追求语言的完美。诵读对语体对文言都很重要。仅仅研究,只是只是方面的事情,诵读却可以养成习惯,使语言不期然而近于完美”,我想告诉自己,熟读这《语文教学二十韵》,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追求语文教学的完美。
“读书人不读书,不读经典的书,这是非常可悲和可怕的。浮躁和功利结下的恶果是,教师中的大多数都成了心灵的瘪三和精神的矮子。”庆幸的是,在这个燥热的夏季,我能遇到《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并沉下心来加以研读,让自己这个“精神的矮子”稍稍拔节了一下。 做
成真人,求真知,做真教育——这于我,是可能的吧?对,应该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