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成员教学实绩

杜巍 绘本讲演 激活幼儿潜在的艺术灵性 发表在《动漫界 幼教365》

发布日期:2018-10-02 09:52:30     来源:chenxiaoping

 

激活幼儿潜在的艺术灵性

——绘本“一园青菜成了精”讲演设计

江阴市澄江中心幼儿园  杜巍

设计前言:

绘本讲演,一是“讲”,二为“演”,“讲”要讲得生动有味,“演”要演得形象灵活,这都必须建立对绘本内容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因此,我们的绘本讲演活动,一般都按照“感知理解内容-解读讲述细节-演练表演技巧”这样的程序进行。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入地感受到绘本多维的语言样式、多向的艺术融合及多元的内涵追求,让幼儿更多地获得温馨的文化浸润,我们也经常采用区域自助阅读、集体分享阅读、讨论讲述要点、模拟比较表演等形式和孩子们一起进行讲演准备。幼儿世界是五彩斑斓的,每一个幼儿都是独特的存在,因此,针对幼儿的教育也应是独特且赋有生命的,绘本讲演的设计并不是教师的设计,而应该是师幼共同完成的设计,应该立足幼儿的视角,彰显幼儿天性,引领幼儿在绘本的世界自由徜徉,诱发其无穷的想象,激活其潜在的艺术灵性,从而享受绘本讲演带来的美妙体验。

《一园青菜成了精》运用中国传统水墨写意画,勾勒出城外菜园的生动场景,在这里,每一颗蔬菜都是有情绪的,他们的神韵极具中国特色;绘本的文字以童谣呈现,不仅充满故事,而且有着自然流畅的韵律,传递着丰富的情感,这些特点足以吸引孩子的兴趣。选择这个绘本,一是其童谣的语言形式,便于幼儿讲述,二是其充满童话色彩的情趣,利于孩子们想象表演。

 

我们为“本”狂:在解读绘本中捕捉艺术灵感

在开展此绘本教学的前几天,我就把绘本《一园青菜成了精》放在了“绘声绘色区”,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已经翻看过,大概有超过半数的孩子翻看了不下两遍,更有甚者拿着这本书跑到我跟前不断地问着“为什么……”时机渐渐成熟,今天,是我们正式阅读的时候了。

早在本世纪初,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儿童手脑的六大解放”中就提出了“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口,让他能说… …”的教育思想,旨在以开放式的环境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于是,在上课伊始,我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联通孩子与画面的感受,将他们引向本我的境界,不断激发他们的艺术灵感。

师:(出示封面)还记得这本书里有哪些蔬菜吗?这些蔬菜和你们见过的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有萝卜、韭菜、葱、辣椒、茄子……看上去很神奇。

幼儿:他们好像是从地下跳出来的,有的身上插着小旗,唱戏的人身上也插小旗。

幼儿:我觉得他们在吵架,脸都涨红了……

幼儿:老爷爷很奇怪,为什么只在开始和最后一页才出现?

师:你最喜欢哪种蔬菜?你想用什么方式把它画下来?

    幼儿:我想用印章,因为我要画一大群蔬菜。

    幼儿:油画棒颜色鲜艳,用手指抹一抹就能画出脸红的辣椒!

    师:你们还可以尝试用蜡光纸撕。

…………

孩子们对绘本画面的感知往往是在不易察觉和貌似互不相关的现象里潜藏,一旦受到灵感的暗示,把它们连贯起来考察,便会恍然大悟发现:一种审美意识上的更新已成气候,不能不刮目相视了。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各抒己见,充分地表达着自己对绘本画面最原生态的认知,此时艺术的灵感已然在孩子们的脑海中初露头角,在灵感的驱使下他们已经迫不及待想知道图画里的故事了。就这样,在走走停停中,我们开始正式“走进热闹的菜园子。

先来看看孩子们对于“精”的理解。在孩子们的脑海里,精就是妖精、就是有仙术的精灵,看过《西游记》的孩子还知道“精”出场时会伴有神奇的光芒或声音,这与画家的想法不谋而合,我趁势把绘本翻到“青菜们冲天”的一页,在传统的小说或动画片中,这个姿态足以表现青菜“成精”的过程,孩子们很喜欢这一页,嘴里念念有词:呼——嗤——萝卜精来啦。

接着,从画面上,孩子们马上分辨出了即将开战的两对:萝卜军和莲藕军。在这一段,青菜们的作战武器极其遵循他们的独特个性,经过画家的描绘巧妙而充满智慧。我考虑到幼儿直观形象的认知水平,和对周围一切事物充满探索欲和想象力的认知特点, 引导他们将画面上的蔬菜拟人化,孩子们的想象由此变得天马行空,赋予它们以人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我带领着孩子们尽情享受画面的乐趣,动情之处,男孩倒在地上俨然“倒栽葱”,女孩伸出“扫堂腿”,孩子们稚气动作所透出的欢乐感染了我,我干脆“放起大炮轰轰轰”,这时的课堂,没有语言的禁锢,没有识记的约束,学习的快乐在嬉戏中触手可及。孩子们身临其境,充分感受了绘本中表现的轻松自由,充满情趣的菜园生活。

在接下来一周,每到阅读时间,孩子们就主动拿出绘本,说完“打开阅读之门,踏上爱的旅程”,就露出期待的表情:今天是不是看“一园青菜成了精”。看来,孩子们对这一园成了精的青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某种意义上讲,灵感存在于兴趣之中。兴趣是孩子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孩子讲演的内在动力,也是孩子讲演的入门指导。在这种兴趣驱使下,孩子们开始主动积极地探究绘本,不但不把它当成负担,而且废寝忘食,乐此不疲。

 

我们为“讲”练——在精准定位下磨炼讲演细节

    讲述,是幼儿与绘本的沟通与对话,一方面,幼儿在对绘本的深入解读中,会发现绘本中的一些细节,这些细节使幼儿在阅读时有许多疑问、思考、想象的空间;另一方面,绘本在进入幼儿的阅读视野时,呈现出特有的开放性,幼儿之间因情感、经验的差异,会出现不同的阅读反应和偏向。因此,教师不但要善于挖掘绘本中的细节,还要尊重幼儿最初的、独特的体验与见解,悦纳他们的阅读差异。

在看到扉页时,孩子们对老农的出现感到不可思议,我索性让他们带着这个问题驰骋想象,以想象的情节去填补和丰满童谣的内容。于是,在孩子们的“二度创作”下,童谣的引子出炉了:老爷爷喜欢菜园子,喜欢菜园子里的每一颗青菜,他天天和它们在一起,有一天,他想念老奶奶了,老奶奶住在城里,于是,他准备进城看望老奶奶……

同样,孩子们在理解了童谣情节的起因、经过、结果后,也给了绘本一个合情合理的后续:老爷爷回到了菜园子,看到青菜们一下子长得那么大,他好奇怪呀,他哪里知道青菜们发生的有趣故事呢!

    当然,“每一幅相同的画面会因眼睛观察的不同而不同,每一个相同的故事也会因阅读声音的不同而不同。”在孩子们充分讲述、整体感知后,我们该用声音来朗读童谣了。我借用图画暗示和示范讲述对童谣句式进行解读,让孩子们在静态中回应画面、回味故事,再用声音来提炼与升华主题。随着童谣情感的起伏变化,师幼开始共同朗读:

首先是经典语言的感受。如“绿葱葱、银杆枪、两刃锋”。对于这样的描写和比喻,在朗读时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受,想象自己生活中看到这些景象时的所触所感,将那样的感受迁移到童谣的朗读中,于是,“绿葱葱”一定能读得轻快,“两刃锋”一定能读得威武……每次读到此处我还故意暂停,由孩子顺其接上,并用动作定格,加深对词汇的印象。

其次是前后句式的停连。借用诗歌的概念,我们可以将童谣中的基本节奏单位称为“音步”。如:“打得大蒜裂了瓣,打得黄瓜上下青” 可分为打得、大蒜、裂了瓣、打得、黄瓜、上下青六个音步,前后句连在一起朗读时,打得、裂、青承担主要重音,由于有了轻与重的不同,童谣读起来就显得抑扬顿挫。同时,为了增强跌宕感,这里可安排男女生对练,在前句读完后做一个短暂停顿,这样的停顿让童谣显得朗朗上口,又引人遐思。

最后是嬉戏意味的体现。通过语调变化、声音高低、表情辅助讲出童谣带来的单纯快乐。男生们加大音量,嘻哈味十足地“两边兄弟来叫阵,大呼小叫争输赢。”王鑫哲瞪着眼睛“小葱端起银杆枪,一个劲儿向前冲。”胖乎乎的闫续“茄子一挺大肚皮”, 王鑫哲兴奋地“小葱撞了个倒栽葱”,此处有孩子提出异议“摔跤了怎么还笑?”我明白王鑫哲的心理,他觉得“倒栽葱”就是一个好玩的游戏,的确,每个人对摔跤都有不同的体悟,又何必给它贴上统一的表情标签,看到我的默认,其他孩子朗读时也更放松了,王鑫哲还在“倒栽葱”后加了一个大大的感叹“哎——”颇有三句半的味道。

这样的练习,看似漫无边际,实则灵动回旋,通过联系画面、联系生活,师幼、幼幼互动,使童谣变得更腾挪、更有趣,然后,想象着这些趣事来讲述、朗读,孩子的情感会随着语言跃动起来,他们从容不迫,在调动全身感官的协同活动中,勾连起自身的经验积淀,从而获得丰富的艺术感受力。

我们为“演”喜——在快乐操练中展现艺术灵性

孩子们已经能够得心应手地讲述和朗读了,他们知道“引子”部分要像讲故事,童谣部分要像歌唱。“出了城门往正东,一园青菜绿葱葱。”叫做首尾呼应,要读出动感和期待,上半段是两军交战,要读出热闹和好玩,后半段则要读出青菜们败下阵后的滑稽和荒诞……艺术的灵性在孩子们的眉飞色舞中尽情展现,我决定让这场好戏走上舞台。

孩子们根据个人喜好分别扮演萝卜军和莲藕军,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商量每个角色的动作和道具。通过看电视片段,他们了解了“报信、出征、叫阵”的含义,通过看武术表演,知道了“扫堂腿、倒栽葱”的动作要点,至于“裂了瓣、上下青、满身红、一身紫、尿黄水、战兢兢”的狼狈样,孩子们完全可以自由发挥。为了增强感染力,男孩们建议用一段京剧的器乐伴奏为高潮音乐,因为历史剧中两军交战时都有这种音乐。

几天时间,我们班变成了热闹的战场,许雁朝是威风凛凛的萝卜大王,张依娜是婀娜多姿的娘娘,张子彬弯着腰就是报信的豆芽…他们手舞足蹈讲演的阵势让人忍俊不禁,是啊,要在平时,打架就是违纪,而现在,美其名曰“打仗”,打仗变成了表演、游戏,怎不乐乎?

    毕业典礼那天,演播室座无虚席,孩子们有了被观看、被欣赏的强烈愿望,他们的讲演也由游戏状态上升为艺术活动。随着由轻及重的鼓点声,我班的“一园青菜成了精”隆重上演:蒋如霖挑起大梁,一段有声有色的引子之后,青菜们从土地里蹦出来,好戏开场啦……

 

设计后感:

何谓“艺术灵性”?艺术灵性是指一个人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天赋”。 艺术灵性主要具备以下两个特征:一是综合化、一体化的感受。这在绘本讲演的前两个板块尤其明显,幼儿往往会利用多种感官、多种艺术手段,以整体的方式去感知和行动,在想象的情境中表达自己的内心和想法。二是即兴创造。当讲演条件基本成熟时,幼儿常常会在某个段落,突如其来的产生一个表情、一段说辞、一个主意。这些创意不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而是来自瞬间的想象和联想,来自所谓的艺术灵感。

在我们传统的讲演中,幼儿始终处在被接受的状态,教师是绝对的领导者。讲演被看做是纯粹的故事表演,幼儿艺术灵性停留在模仿、重复的阶段,绘本讲演所蕴含的特有教育价值和艺术功能被埋没。

本次绘本讲演活动,教师和幼儿保持了平等互助的学习关系,通过科学、合理地调动各种因素,让讲演充满光彩,使幼儿乐在其中,真正成为讲演的主人。而只有成为了讲演的主人,幼儿潜在的艺术灵性才有机会被激活。

 

 

 

技术支持:江苏迅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