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资源共享

江阴市顾海英德育名师工作室原创教学设计:《金童娃 “桥”未来》

发布日期:2025-04-07 06:42:04     来源:guhaiying

金童,“桥”未来

                                         江阴高新区金童中心小学  

朱江英

学情分析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光辉时刻,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因此我们设计了“金童,‘桥’未来”思政班会课,以金童桥的变迁作为核心主题,旨在通过了解家乡变化的教育方式,引领学生们穿越历史长河,体验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班会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金童故事讲述、当代名人介绍活动,了解金童桥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2.‌情感目标‌:通过金童桥故事的讲述、金童社区的寻访;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培养对时代变迁的敏感性和责任感。

3.‌能力目标‌:通过团队合作、信息搜集与分享,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金童故事讲述、社区寻访、情景表演、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和方法,强化政治引导,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实施流程:

一、寻迹1982“桥”见往昔

1. 谜语导入:彩虹落人间,横跨大河边;车马上边驰,行人下面过。(打一种建筑:桥)
师:我们学校旁边也有一座桥,她历史悠久,有着美丽的传说,你知道是哪座桥吗?
预设生:金童桥!
:老师每天都要经过这座桥,你知道她是一座怎样的桥吗?通过下面这个测试,让我来考考大家吧!

2. 快问快答:认识金童桥

设计意图‌:通过谜语导入本课的主要物体:金童桥,并准备一些关于金童桥的基本问题(如建立年份、重要事件等),进行快速问答比赛,答对者或小组可获得小奖励,营造轻松愉快的开场氛围。

师:看来大家对金童桥都有一定的了解,你们想知道更多关于金童桥的前世今生吗?那我们来听听同学们带来的介绍吧!

3.故事讲述:我的家,在金童

师:听了同学们带来的《我的家,在金童》的介绍,你觉得我们金童桥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为什么?

预设生1:发现我们的金童桥真是一个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的地方。金童桥是一座古老的桥,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故事。

预设生2:我们的金童桥真是人才辈出的地方,因为教育家、北师大资深教授顾明远,著名锡剧表演艺术家姚澄、中科院基础科学局局长刘鸣华,中国建筑钢结构桥梁专家任自放,原南京金陵大学校长方永兴,等等。

师:是啊,我们金童桥上曾走过我们当代多位名人,听了金童桥上走过的这些名人故事,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预设生:我们的先辈们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感染到了我。

 

设计意图‌:利用金童桥故事讲述,了解展示金童桥从过去到现在的变化,了解金童桥的历史意义,从金童桥的名人故事中汲取到金童桥前人英勇抗战、吃苦耐劳的精神。

 

寻味2024我们

1.采访报告:采访金童社区工作人员,了解金童桥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小组讨论‌:整理资料,讨论金童桥的发展如何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2.指引前行:习近平的一句话

习近平: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是干出来的。我们要靠实干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人民群众生活越来越好。

想一想:作为小学生能为此做些什么?

 

3.志愿活动:情景剧表演­——桥畔小小志愿者

 

设计意图:各组以多种形式(如寻访、小品表演等)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讲述金童桥的故事及其对他们个人的意义,汲取到金童桥现代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寻梦20XX:“桥”见未来

1.‌责任宣言:我为金童桥承诺

学生写下或者绘画自己对保护金童桥文化遗产、促进其发展的一份小小承诺,可以是参与志愿服务、传播金童桥故事等,并在全班面前简短分享。

2.未来规划师:

设想自己是金童桥的未来规划师,讨论并提出自己对金童桥未来发展的建议或愿景,可以是环境保护、文化创新、社区服务等方面;并展示小组绘画长图。

设计意图:学生写下或者绘画自己对保护金童桥文化遗产、促进其发展的一份小小承诺,可以是参与志愿服务、传播金童桥故事等,并在全班面前简短分享。

3.总结与寄语

‌老师总结本次班会的学习成果,强调每个人都是金童桥历史的一部分,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鼓励学生将今天的学习转化为实际行动。

 

拓展延升:金童桥写生

学生利用周末时间,与家人一起实地探访金童桥,记录下新的发现或感受,也可以用绘画的形式,描绘金童桥现在的居民安居乐业的景象,在下周班会上分享。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了解了金童桥的历史与发展,还激发了他们的参与感和责任感,使思政教育更加生动有趣。

 

教学反思:

   本次“金童娃,‘桥’未来”思政课中,通过情境模拟与小组讨论,学生们积极参与,对“桥”的隐喻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未来的憧憬与规划。但回顾教学过程,发现时间分配上还需更加精细,部分学生的发言时间略显不足。我将进一步优化课程设计,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充分表达,同时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思政课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真正成为他们成长的“桥梁”。

技术支持:江苏迅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