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课堂实录

初识老柴

发布日期:2017-12-07 13:57:26     来源:miaolijun
授课背景:2012年江苏省实验小学综合督导
教学内容: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第十二册
第二单元 溯流探源 第三课时《初识老柴》
 
教学设计思路
演唱《夜歌》是本册第二单元“溯流探源”中的内容,认识柴可夫斯基是本册教材最后“音乐湖”的内容之一。本人拟将两块内容合二为一,再添加了一些别的作品,重新整合,构成了本节课的内容。本课的选材着眼于柴可夫斯基的优秀、短小精悍、耳熟能详、流传较广的作品,内容有《如歌的行板》、《夜歌》、《天鹅湖》、《四小天鹅舞曲》等柴可夫斯基的著名音乐作品选段。本人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音乐家——柴可夫斯基;通过学习他的一些优秀作品,带领学生初步了解柴可夫斯基音乐的魅力,并形成一定的作品积累,潜移默化的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
【教学目标】
1.认识俄罗斯音乐家——柴可夫斯基,初步了解他的生平和部分作品。
2.通过欣赏《如歌的行板》、《天鹅湖》、《四小天鹅舞曲》等作品选段,让学生从音乐中初步感受柴可夫斯基音乐的风格和魅力。(注重旋律的歌唱性、流畅性,音乐的细腻、多情,情感的丰富、深沉等等,有些作品又表现得纯洁明丽、热情洋溢、令人愉悦。)
3.通过听辨不同的作品,感受音乐语言、音乐要素的变化,和它们对音乐的形象、气质以及风格所产生的作用。
4.通过比较《如歌的行板》与《夜歌》,感受民族民间音乐宝库的艺术魅力,及体会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教学重点】
细细聆听、感受、品味、体验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感受音乐的美,体会其中的内涵与情感。
【教学难点】
演唱《夜歌》,气息饱满悠长并富有控制力,声音圆润柔和,通过力度的变化、控制,表现出音乐的起伏及细腻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口风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课前用德国民歌《幽静的山谷》做课前准备和发声练习,用u哼唱旋律统一声音;演唱歌词。
2.    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3.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看一组音乐家的大头照,你认识他们吗?请你以最快的速度说出他们的名字。(不要举手,想出来了直接说。)
贝多芬
莫扎特
阿炳
聂耳
肖邦
柴可夫斯基
4.    师:柴可夫斯基,是司机吗?(生笑)这老外的名字怪复杂的,你能给他简化一点吗?让我们和大音乐家之间的距离亲近点儿。
生:……老柴
师:老柴,这好!既尊敬他,又简单好记。那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初识老柴。(出示课题,学生齐读)
 
二、《如歌的行板》与《夜歌》
师:先让我们来听一段老柴的音乐。
生:(一听,欣赏大提琴版《如歌的行板》40秒)
师:音乐是活泼的还是抒情的呀?(师手势)
师:那你能听出来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生:(二听40秒)大提琴
师:那这段音乐着重于表现什么呢?是节奏、力度、旋律还是和声呢?(出示问题)
生:(三听40秒)旋律
师:这段旋律给你什么感受呢?这一次老师要请你们闭上眼睛细细的聆听。
生:(四听40秒)……
师:(出示曲名,学生齐读)
师:让我们再来听《如歌的行板》的主题乐句。(出示歌谱,五听40秒)
    能唱吗?让我们一起轻轻地唱一唱歌谱。
生:跟钢琴轻唱歌谱
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大概演唱3、4遍)
    唱谱的准确性
    音高的准确性
    发声的口腔状态
    气息的控制、气口的位置、换气的要求
    声音的流畅、连贯、和谐
    旋律线条的起伏变化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划旋律线的方法,发现旋律每句末尾的下行规律,体会下行旋律类似于人的叹息声,常用来表现忧郁、伤感、悲伤的情感。并配合教师一定的指挥手势动作帮助学生表现好音乐的起伏、力度的变化)
生:用u跟随教师的手势演唱旋律。
师:同学们唱得真好听!这段旋律确实相当优美、迷人,一位音乐特级教师还给它填了歌词,填词后歌名叫?(出示歌曲词、谱)
生:齐读——夜歌
师:让我们轻轻地、用唱歌的状态把歌词读一读。(师读一、两句示范)
生:齐读两段歌词(如声音位置掉下来、或别的原因,教师应及时指导)
师:听《夜歌》
生:听(1分24秒)
师:我发现有些同学有点会唱了,是吧?那我们跟着范唱把第一段歌词唱一唱。
生:跟范唱唱第一段歌词
师:好,我们一起来唱第一段歌词。(跟琴)
    从以下几方面指导:(第一段歌词大概演唱3、4遍)
    填词的准确性、咬字的位置感
    气息的控制、吸气的方法
    旋律的起伏变化(教师手势提示)
师:一起把第二段歌词填进去唱一唱。(第二段歌词大概演唱2、3遍)
师:让我们连起来完整的演唱《夜歌》。第一遍模仿弦乐用u唱旋律,然后唱两段歌词。开头有一个前奏,中间三段连在一起,没有间奏。让我们先来听一听前奏,(师弹)。
生:完整演唱。(师用钢琴伴奏,第一段旋律用口风琴吹奏)
师:讲一讲创作的背景故事。
    从这个故事里你们知道是先有这首俄罗斯民歌还是先有《如歌的行板》呢?
生:先有《如歌的行板》
师:从这个故事里你们可以悟出什么道理呢?
生:到处可以学习,观察生活……
师:对了。其实就是一句话: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同学们,其实最先呢《如歌的行板》是为弦乐四重奏而作的,后来喜欢它的人把它改编成了大提琴、钢琴等众多的演奏形式。让我们来看一下,弦乐四重奏由哪些乐器组成呢?(出示图片,师可提示2+1+1)
生: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正宗、原版的弦乐四重奏演奏的《如歌的行板》,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生:(闭眼欣赏)
    因为有了四个乐器的对话,音乐显得更丰富、内涵更深刻、更细腻、感人……
师:同学们把自己置身于了音乐中,在真诚聆听、用心体悟,这才是真正的欣赏音乐!
    老柴的音乐真的是好美,就连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听了都感触深刻。(出示名言)齐读——
生:(齐读名言)在莫斯科的最后一天里,你的作品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将永远记住这一天。
 
三、《天鹅湖》选段
师:同学们,老柴作为一位大音乐家,他的优秀作品是很多的,让我们来听他的另一首作品。
生:(听《天鹅湖》选段53秒)
师:音乐给你什么感受啊?
生:很优美、纯洁……
师:你觉得音乐在描绘什么呢?请你根据音乐想象出一幅画面。(根据实际情况,二听环节可省略)
生:(二听53秒)……
师:虽然你们想象的画面不同,但只要能贴合音乐那就是好的!
    我们来看看老柴自己要描绘什么呢?(出示图片)
    同学们,让我们来扮演白天鹅吧!有漂亮的白天鹅,有帅气的白天鹅(生笑)。请你们随着音乐舞动起来。记住啊,你们现在的身份是白天鹅,是纯洁美丽、优雅高贵的白天鹅。我还要请两位同学到前面来展翅飞翔,一位天鹅公主,一位天鹅王子,(相当英俊)。准备——音乐起,天鹅飞。
生:(随《天鹅湖》展翅舞动,注意音乐的高低起伏,双手也要有相应的变化)
师:哇!这么多只天鹅随着老柴的音乐翩翩起舞,真是太美了!
 
四、《四小天鹅舞曲》选段
师: 同学们,让我们稍势放松,再来听一段音乐。
生:(听《四小天鹅舞曲》片段29秒)
师:听过吗?是什么曲子呀?
生:《四小天鹅舞曲》
师:这段音乐的情绪如何呀?
生:活泼、欢快…
师:咦,前面我们欣赏的无论是《如歌的行板》,还是《天鹅湖》还有演唱的《夜歌》,它们的旋律都是舒展流畅、深情款款的。那这段音乐怎么就一下子欢快活泼甚至是跳跃起来了呢?是哪些音乐要素在起作用?(出示问题)
生:(二听21秒)速度、跳音(演奏法)、节奏…
师:噢,对了。让我们一起用la唱一唱,感受一下活泼跳跃的情绪。
生:(师生哼唱)
师:(出示图片)你们看这四只小天鹅在干什么呀?
生:跳舞,芭蕾舞。
师:这是一段相当经典的芭蕾舞作品,让我们一起领略顶尖艺术的风采。
生:(观看视频)(鼓掌)
师:啊!全场掌声雷动!
我真是无法想象,这么精彩的舞蹈如果缺少了老柴的这段音乐,那会是什么样子!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也正是老柴的音乐成就了这一经典的传世佳作!
 
五、总结提炼延伸
师:同学们,同学们,还记得这节课的课题吗?
生:初识老柴
师:一起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些什么?
生:欣赏了《如歌的行板》、《天鹅湖》、《四小天鹅舞曲》,唱了《夜歌》,认识了弦乐四重奏……
师:柴可夫斯基是一位音乐家,是一位影响深远的大音乐家。他的作品题材丰富、旋律优美、内容深厚、感人至深。今天我们只是初步、粗略的学习了他的几首作品,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将要从更多作品中领略大师的风采、领悟大师的精髓!最后,让我们以这段话结束今天的音乐课!
生:齐读:音乐是无国界的,柴可夫斯基不仅属于俄罗斯,也属于全世界!
 
【教学反思】
树有根,水有源,生活是音乐的沃土,民歌是创作的源头。本单元以“溯流
探源”为主题,展现给孩子们一条条脉络清晰的探寻音乐之根的思路。本课通过欣赏老柴的名作《如歌的行板》主题乐段、演唱歌曲《夜歌》,在“听一听、比一比”中带领学生感受经过艺术提炼加工的音乐作品与民族民间音乐之间的渊源关系,体会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而后再欣赏流传甚广的老柴的成名作舞剧《天鹅湖》中的两段音乐,在既定教材的基础上,拓展欣赏素材,拓宽学生思路,打开音乐之门,为今后古典音乐的学习及经典作品的积累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课例为2012年江苏省实验小学综合督导的音乐展示课)

技术支持:江苏迅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