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民族风情
发布日期:2017-11-28 15:10:47
来源:miaolijun
教学内容:人民音乐出版社 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
第十单元 音响塑成的民族意识 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
【教学目标】
1.欣赏两首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性音乐作品——《跳蚤之歌》和《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感受、体验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
2.聆听歌曲《跳蚤之歌》,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理解歌曲表达的深刻寓义;欣赏《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熟悉乐曲的两个音乐主题,理解其创作素材来自民间音乐,能用抒情、悠扬的声音演唱主题一,能伴着主题二的旋律感受简单的俄罗斯民间舞蹈动作,初步认识“变奏”。
3.通过学习,知道俄罗斯民族乐派的概况,对“强力集团”和俄罗斯民族乐派之父格林卡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重点】
欣赏、感受乐曲《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
【教学难点】
通过乐曲欣赏,感受、体验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迪斯尼动画音乐《荒山之夜》视频。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准备了一组精美的图片请大家欣赏,大家知道这组图片展示的是哪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吗?(课件播放俄罗斯风情图片,背景音乐为乐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生:俄罗斯
师:是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通过音乐来领略俄罗斯民族风情。(课件出示课题:俄罗斯民族风情)
二、新授
(一)简介“俄罗斯民族乐派”
1.简介“俄罗斯民族乐派”(学生了解书本128页知识)
浪漫主义时期,欧洲一些国家长期遭受侵略和统治,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强,出现了一批立志于发展民族音乐的,被人们称作为“民族乐派”的作曲家。当时俄罗斯也是这样,涌现出一批爱国作曲家,他们用音乐表现俄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强力集团与《跳蚤之歌》
1.介绍强力集团:
师:那么俄罗斯民族乐派有哪些代表人物呢?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
(1)播放介绍视频,欣赏时提示有哪些代表人物?(格林卡、巴拉基列夫、鲍罗丁、居伊、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2)阅读书本140页文字,了解相关内容:
这后面的五位,经常聚在一起交流、探讨自己的作品和创作思想,被人们称为是“强力集团”或“俄罗斯五人团”。他们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核心组织。他们中,只有巴拉基列夫是专业作曲家,其余四人都是业余作曲家。他们主张用俄罗斯民间音乐中的旋律、音阶等各种独特因素,创作出具有鲜明俄罗斯风格的音乐作品。
2.穆索尔斯基简介
(1)师:在强力集团中,最具独创性的是哪一位呢?他就是穆索尔斯基,我们首先来了解他。
(2)视频了解穆索尔斯基生平、音乐创作风格,书本139页了解其代表作品
3.《跳蚤之歌》
(1)师:穆索尔斯基创作以歌剧和歌曲为主,他创作了60多首形象鲜明的歌曲,其中流传最广的一首就是《跳蚤之歌》。
(2)欣赏歌曲,请思考:歌曲留给你什么样的深刻印象?(课件出示《跳蚤之歌》的歌词)
(3)学生交流回答,师归纳点评:
学生一:这首歌曲很幽默。
学生二:歌曲中有很多笑声,具有讽刺意味。
师:两位同学说得都很好。作者想要讽刺什么呢?
学生三:讽刺统治阶级,讽刺黑暗的社会。
师归纳:全曲贯穿了嘲弄和轻蔑的笑声,大大增强了讽刺效果。钢琴伴奏中的顿音则生动地刻画出跳蚤的形象。歌曲借讽刺了傲慢的跳蚤和国王,来讽刺当时的统治阶级,揭露社会的黑暗。
(三)格林卡与《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
1.过渡:
师:穆索尔斯基的作品,除了有表现对敌人辛辣讽刺的,还有描绘风土人情、刻画人物心里的。总之,他的音乐具有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的批判现实主义倾向,有着浓郁的俄罗斯民族艺术特点。这是俄罗斯强力集团,那么,在俄罗斯民族乐派中,影响力最大的代表人物是谁呢?他就是格林卡。
2.简介格林卡
米哈伊尔·格林卡(1804-1857),俄罗斯民族乐派之父。生于一个地主家庭,从小学习钢琴和小提琴,最喜欢俄罗斯民歌。优美的俄罗斯民歌深深打动着格林卡,使他从中吸取了丰富的养料,为创作奠定了深厚的民族音乐基础。
1812年俄国爆发了卫国战争,俄国人民高涨的爱国热情,激发了他的民族意识,他创作了许多具有民族精神的音乐作品,如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管弦乐《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等。
3.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简介:
《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于1848年间在华沙写成。这是格林卡最著名的一首管弦乐,是俄国第一部真正的民族交响乐作品。因而,柴科夫斯基说:《卡玛林斯卡亚》孕育了整个俄罗斯的交响音乐。
4.主题对比聆听
(1)主题一:旋律来自俄罗斯一首民间婚礼歌《从山后,从高高的山后》
①欣赏并思考这一主题的节拍、速度、音乐情绪?(课件出示这一主题的乐谱)
②学生回答:
节拍:3/4拍;速度缓慢;音乐情绪悠长、抒情、歌唱性
③唱一唱主题旋律,注意强音记号和跳音记号
师范唱→学生跟钢琴学唱,解决难点→分角色演唱:第一遍老师独唱,第二遍加入女生一起唱,第三遍加入男生一起唱→师点评,提示注意情绪,跟音乐分角色演唱,师指挥
④聆听第一主题第一变奏:说说与主题一有何异同?采用了什么手法?
⑤欣赏后学生回答,课件出示:
相同处:主旋律基本不变 不同处:演奏乐器出现变化
A1:木管 A2:加入弦乐 A3:加入铜管
变奏:在原旋律的基础上加上一些修饰或者围绕原旋律作一些变形,使乐曲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有利于乐曲更好地表现其感情。
(2)主题二:旋律来自俄罗斯民间舞曲《卡玛林斯卡亚》
①欣赏并思考这一主题的节拍、速度、音乐情绪?(课件出示这一主题的乐谱)
②学生回答:节拍:2/4拍;速度:快速;音乐情绪:欢快、热烈,舞蹈性
③欣赏影片《作曲家格林卡》片段,了解乐曲创作过程,了解其创作素材来自俄罗斯民间歌舞音乐。
④跳一跳:伴着舞蹈性主题旋律跟师模仿俄罗斯舞蹈动作
5、完整欣赏:思考:乐曲使你联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联想到俄罗斯农村的生活场景,美丽的姑娘出嫁了,人们聚在一起为她唱歌、跳舞,无比欢乐,想到人们向往幸福自由的生活……
三、拓展与探究
学生讨论俄罗斯民族乐派的特点,师生共同归纳:
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作品以反映本民族的历史和人民生活为题材,运用民族民间音乐为素材,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深厚的民族情感。正是因为他们取材于民族民间音乐,所以作品经久不衰,成为经典之作,正如人们常说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四、总结、下课
【教学反思】
1.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成功课堂教学之重点
课本选取的是两首俄罗斯民族乐派音乐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和《荒山之夜》。两首乐曲篇幅都比较长,且都是管弦乐曲,所以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做了适当的调整。我将迪斯尼动画版本的《荒山之夜》作为课前欣赏曲目,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对新课学习起到铺垫作用。考虑到穆索尔斯基的创作以歌剧和歌曲为主,我增添了他的一首代表性歌曲《跳蚤之歌》。这个歌曲集中体现了穆索尔斯基的创作风格,具有很强的讽刺意味,音乐欢快、诙谐,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保留课本曲目——格林卡的最著名的一首管弦乐曲,也是俄罗斯第一部真正的民族交响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这样的调整,不仅引导学生了解了俄罗斯民族乐派及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而且丰富了作品的体裁,由易入难,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准确选择教学方法,成功课堂教学之保障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以欣赏一组精美的俄罗斯民间风情图片作为新课导入。精美的图片、悠扬的旋律,浓郁的俄罗斯民间风情一下子吸引住了学生。在欣赏《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时,我用对比聆听和填表的方法,引导学生感受两个主题不同的节拍、速度及音乐情绪,并分别用学唱主题一旋律和伴着主题二的旋律音乐模仿俄罗斯舞蹈动作的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理解这两个主题。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还认识到 “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作品以人民生活为题材,运用民族民间音乐为素材”的风格特征。最后,用讨论探究法让学生自主探究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
这些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使教学难点的突破更轻松,师生间的互动更自然,学生的体验、感受活动更积极。
3.恰当增添教学资料,成功课堂教学之精彩
好的教学资料可以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在聆听了主题二后,我请学生欣赏电影——《作曲家格林卡》中一段描写格林卡在民间采风的视频,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了,并直观地理解了这一主题是以俄罗斯民间舞曲作为创作素材的。有了这样的铺垫,课的最后,学生讨论、归纳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就变得容易了。
当然,教学资料要巧用,并不是越多越好。如穆索尔斯基的介绍视频,全长5分6秒,涉及内容太多,有的与前面所讲内容重复,我重新剪辑了这段视频,简介作者的艺术成长经历、视频了解其音乐创作风格,这一环节由原来的5分多钟调整到2分多钟。这样,教学方法更多样,课的结构更完善,主次也更分明了。
我认为,一堂课需要大量的课前准备、生动的课堂调度、深刻的课后反思以及反思整合后的再次实践、再次反思,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向着更高、更深的程度发展。
(本课例为2011年参加江阴市青年教师教学大比武课堂教学设计,本课获高中组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