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在线研讨

高三阶段测试自拟卷2

发布日期:2017-11-22 18:00:41     来源:yangpeiming

南菁高中2018届高三语文周练(5)

2017.10.21

命题人  卢俊

一、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礼记》有云:“君子之交淡如水。”与的人交往,经常是清且淡;如同作画淡雅,才能耐看。但写文章,却要,一波三折;正如人们游览名山,多爱它的嵯峨多姿,变化莫测。

A.情投意合  清澈  跌宕起伏    B.志趣相投  清新  跌宕起伏

C.情投意合  清新  此起彼伏    D.志趣相投  清澈  此起彼伏

2. 对下列诗句所用修辞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比喻

B.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夸张

C.势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赵壹《刺世疾邪赋》)    ——夸张

D.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班婕妤《怨歌行》)      ——比喻

3. 下列各项中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谷雨  惊蛰  白露  大雪  小雪    B.上元  清明  寒食  七夕  重阳

C.鸡鸣  平旦  日出  日中  黄昏    D.志学  弱冠  而立  花甲  不惑

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王羲之不会想到,他的《兰亭序》,居然发起了一场浩浩荡荡的临摹和刻拓运动,贯穿了其后1600多年的漫长岁月。几乎书法史上所有重要的书法家都临摹过《兰亭序》。

①永和九年暮春之初的那个晴日,就这样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放大了

②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把个人的生命投入进去,转眼就没了踪影

③面对着这些接力似的摹本,我们已无法辨识究竟哪一张更接近它原初的形迹

④它容纳了一千多年的风雨岁月,变得浩荡无边

⑤但那条河仍在,带着酒香,流淌到我的面前

⑥但这已经不重要了

A.③⑥①④②⑤    B③⑤②⑥①④    C.①②⑥③⑤④    D①⑥③②④⑤

5. 对下面一段文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人生的阴影,是自己遮挡阳光造成的。

A.消除人生的阴影是违反客观规律的。    B.人是与周围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C.外因无助于解决人生所面临的难题。    D.要从内因寻找摆脱困境的有效方法。

二、 名句名篇默写(6分)

6.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寄蜉蝣于天地,。(苏轼《赤壁赋》)

2)西当太白有鸟道,。(李白《蜀道难》)

3)一肌一容,尽态极妍,,而望幸焉。杜牧(《阿房宫赋》)

4)夫列子御风而行,,旬有五日而后反。(庄子《逍遥游》)

5),无食桑葚。(《诗经·氓》)

6),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

7)夜深忽梦少年事,。(白居易《琵琶行》)

8)可堪回首,,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

9流水不腐,,动也。(《吕氏春秋·尽数》)

10)献身甘作万矢的,。(梁启超《自励二首》其二)

11)如烟往事俱忘却,。(陶铸《增曾志》)

12)面壁十年图破壁,。(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


三、 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汤义仍先生文集序钱谦益

临川汤义仍文集若干卷,吴人许子洽生以万历乙卯谒义仍于玉茗堂,而手钞之以归者也。义仍告许生曰:“吾少学为文,已知訾警王、李1,駢枝俪叶,从事于六朝。久而厌之,是亦王、李之朋徒耳。汜滥词曲,荡涤放志者数年,始读乡先正之书,有志于曾、王2之学,而吾年已往,学之而未就也。子归,以吾文视受之,不蕲其知吾之所就,而蕲其知吾所未就也。知吾之所就,所谓王、李之朋徒耳;知吾之所未就,精思而深造之,古文之道,其有兴乎?”余闻义仍之语,退而读其文,未尝不喟然太息也。

义仍官留都,王弇州艳其名,先往造门,义仍不与相见,尽出其所评抹《弇州集》,散置几案。弇州信手翻阅,掩卷而去。弇州没,义仍之名益高。海内訾警王、李者,无不望走临川,而义仍自守泊如也。以义仍之才力,由前而言之,岂不能与言秦、汉者争为撏撦割剥?由后而言之,岂不能与言排秦、汉者争为叫嚣隳突?深心易气,退而愿学于曾、王,顾又不自有,以其所未就者勖余。呜呼!此可以知义仍之所存矣。

《易》曰:言有物。又曰:修词立其诚。《记》曰:不诚无物。今之人,耳佣目僦,降而剽贼,如弇州《四部》之书,充栋宇而汗牛马,即而视之,无所有也。义仍晚年之文,意象萌茁,根荄屈蟠,其源汩汩然,其质熊熊然,盖义仍之于古文,可谓变而得正,而于词可谓己出者也。其学曾、王也,自以为未就,譬之金丹家,虽未至于九转大还,然其火候,不可谓不力,而铅汞药物,不可谓不具也。后有君子,好学深思,从事于义仍之文,得其所谓有物者,而察识其所未至。因以探极指要,而知古文兴复之几。义仍已矣,庶几后有子云也哉?余悲义仍之文不大显于世,而世之浮慕义仍者,于其所以为文之指意,未有能明之者也。循览遗编,追惟其末后郑重相属之语,而为叙之如此。(节选自《牧斋初学集》,有删改)

注:①王、李:指王世贞(王弇州)和李攀龙,明代“后七子”的代表,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推行拟古之风,批评王安石、曾巩等人的散文。②曾、王:指王安石、曾巩,王安石为临川人,曾巩也长期居住临川,两人名列“唐宋八大家”。

7.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其知吾之所就  蕲:求      B.弇州手翻阅            信:随意

C.以其所未就者  勖:勉励    D.追惟其末后郑重相之语  属:撰写

8. 下列各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是亦王、李朋徒耳  义仍名益高    B吾文视受之      以其所未就者勖余

C有兴乎            其学曾、王也    D义仍自守泊如也  充栋宇而汗牛马

9. 把文章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有志于曾、王之学,而吾年已往,学之而未就也。(3分)

2)余悲义仍之文不大显于世,而世之浮慕义仍者,于其所以为文之指意,未有能明之者也。(5分)

10. 汤义仍对王弇州(王世贞)之文持什么态度?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4分)

四、 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1-12题。

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

姜夔

京洛®风流绝代人,因何风絮落溪津?笼鞋浅出鸦头袜,知是凌波缥缈身②。

红乍笑,绿长颦。与谁同度可怜春?鸳鸯独宿何曾惯,化作西楼一缕云。

注:①京洛:河南洛阳,此处代指南宋都城临安。②化用曹植《洛神赋》典故,曹植形容洛水女神是“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11. 词中塑造了怎样的主人公形象,试简要概括。(5分)

12. 赏析“红乍笑,绿长颦。与谁同度可怜春?”的艺术特色。(6分)

 

技术支持:江苏迅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