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课程建设
南菁的课程建设
学校教育归根到底是课程教育,南菁把课程作为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把改革和完善现行课程设置作为深入进行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学校以“选择一门课程就是选择一种人生”的气魄,提出“必修课程校本化、选修课程精品化、拓展课程特色化”的要求,倡导把丰富多彩的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给学生,把促进学生思维提升、情感完善的高水平的课堂给学生,把师生和谐、诗意的校园生活给学生。
所谓“必修课程校本化”,就是在结合南菁特色的基础上夯实基础课程,实现共性与个性发展的和谐统一。编制必修课程的校本讲义是最重要的做法。学校要求各备课组都要有自己学科讲义的模板。首先是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回顾与反思;然后才是当天知识点的训练;最后还设计了一个“我的问题”的区域,对于那些学有余力、错误较少的同学,鼓励学生就学过的知识进行思考,并将自己的疑惑或学习时产生的新问题写在这一区域,对于听课效率相对较低的同学,也可以在这里写下自己没弄明白的地方。教师可以用书面的方式或者个别辅导的方式进行解答。这样的讲义,保证了在内容上既有教学的统一性,又尊重个体的差异性,还起到了一种自动分层的作用。
所谓“选修课程精品化”,就是在有条件的教研组和老师全面开设选修课的基础上,重点扶植一些学科基础好、学生欢迎多、效果影响大的课程,实现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的统一。南菁的选修课程走过了一段从贪多求全到精品建设的道路。贪多求全带来的是表面繁荣,精品建设才成就了教学相长。在南菁开设的所有选修课程中,立足于科学素养的学科培优、立足于人文素养的领导力开发和立足于生活素养的实验课程最受学生欢迎。我们就组织各学科的骨干教师在这些方面多下功夫、多做文章,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让对某一方面有兴趣爱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2010年暑假前夕,我校从选修《领导力开发》课程的同学里挑选了4名同学到北京参加“领导力开发创新设计大赛”,拿回了全国优秀奖。其中高二年级的谭天影同学还被中华书局老总选中,并向她承诺,永远为她留一个实习岗位。
所谓“拓展课程特色化”,就是在各校都能开设的课程中努力融入南菁独有的元素,形成南菁特有的风格,实现知识发展与能力发展的统一。为保证将艺术欣赏类课程落到实处,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历史文化遗存,开设了《书院文化研究》、《南菁碑刻研读》、《沈鹏书法艺术赏析》等特色课程,用实物教学、让历史说话,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了知识结构,又达成了能力提高的目标。
课程建设的另一重点在于课程评价。我们认为,教育实质应该是激励成才的过程,成功的体验会促使学生迈向更大的成功,没有一种成功的教育可以在充满着失败、挫折或无望的氛围中实现,多一把尺子,就多一个人才,多一种标准,就多一份成功。在评价中,我们着眼于激发学生发展爱好、培养特长的兴趣,以增强学生对未来社会“适应”与“促进”的本领为目标,采取活动与任务相结合的形式,推行鼓励性评语,增设了特长评价,坚持过程性发展性的原则,既注重定量有形的评价,也注重隐性无形的评价,尤其关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意识,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
南菁非常强调给学生自主自由的空间。学校通过推行干部竞选和轮换制,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通过开创并完善德育特色文化活动、创设众多的学生社团,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参与的舞台,做到人人有机会,人人有舞台,人人有职务,人人有事干,从而让学生学会创新思维,展开自主活动,加强社会实践。2009年享受清华大学自主招生降60分录取的高祺同学就是社团活动的最大受益者。
为了保证课程建设的质量和学生活动的空间,南菁在全校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出台了学校发展战略的简约性行动纲领:①自修时间不能侵占,学生需要有自主安排学习的权利;②科类选择不能干预,学生需要有选择人生道路的权利;③考试分数不能公开,学生需要有作为现代人的隐私权利;④最后一名不能放弃, 学生需要有被尊重的权利;⑤个性化学习不能忽略,学生需要有超常发展的机会;⑥干部轮换不能停止,学生需要有保障能力提升的运行机制;⑦社团活动不能干扰,学生需要有自主管理的正常空间;⑧体育活动不能减少,学生需要有保障健康的权利。
进入“十二五”时期,我们将借建设省基础教育的课程基地的契机,立足学校独特的自然资源、厚实的历史资源、丰富的艺术馆资源和多年积淀下来的优势学科及具体的学科优势,加快我校特色课程的建设。
1.立足学校的自然资源
我校位于美丽的敔山湾之中,依山傍水,亭台廊阁、小桥流水、高贵的天鹅、好斗的公鸡还有美丽的孔雀,品种丰富的花草树木……不一而足。我们将吸纳书院教学特点的精华,传承书院“质疑问难”的教育特色,让师生在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时,学习怎样创造美、欣赏美。有意向开设《兰花种植与欣赏》、《假山的布置与审美》、《南菁的景观水系及绿化》等实用课程。
2.立足学校的历史资源
南菁有着129年的办学历史,其前身为南菁书院。学校充分挖掘书院文化精髓和历史名人资源,以书院碑廊、南菁课生名录、箭炬老校门、宗棠古井等历史遗存精华的复制、移植、创制,承载文化的沿承,构成了学校的丰厚的历史资源。我们拟立足这些历史资源,开发《书院文化研究》、《南菁碑刻研读》等与学校历史、文化息息相关的校本课程。
3.立足学校的艺术馆资源
沈鹏艺术馆收藏了我校校友、著名书法家沈鹏先生本人的书法作品和他收藏的名家书画作品和其他收藏品。这是全国基础教育阶段唯一的一个沈鹏艺术馆。艺术馆种类繁多的收藏品丰富了学校的文化教育资源,为特色课程的开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事实上沈先生捐助艺术珍品的行为本身就是一个包含高贵品质的生动课程。我们还打算结合具体藏品,开设《沈鹏书法艺术赏析》、《南菁文物研究》等课程。
4.立足学校的优势学科
近年来,南菁的学科组建设卓有成效,特别是竞赛学科(数理化生)全面发展,竞相怒放。我们将进一步放大优势学科的集聚效应,组织相关学科组的老师编写出适合南菁学生实际的学科培优课程,让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
5.立足学校的学科优势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不同的优势。理科的严谨,文科的浪漫,体艺的充满想象和创造。当我们把这些结合起来的时候就会发现它们对人的影响会多么深远、多么强大。十二五期间,我们拟打通学科壁垒,充分发挥各学科的自身优势,积极尝试各学科联合开发相关课程。目前,语文组和音体美组正在筹划联合开设《南菁建筑的美学观照》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