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资源共享

雨果眼中的教养

发布日期:2017-10-28 07:06:30     来源:chenyoubao
   雨果眼中的教养

                   高一(13)任玉洁   指导老师 陈友宝

        在《获得教养的途径》中,黑塞说“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这不由让我想起了我所读过的《巴黎圣母院》,这是我许多年前读过的了,人名都已模糊不清,却清晰的记得里面的敲钟人——卡西莫多。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卡西莫多奇丑无比,驼背,肉瘤……更因长年于钟楼敲钟,而导致了耳聋。命运似乎总爱开人玩笑,卡西莫多不仅丑陋,还是个孤儿,他被一个据说很聪明的秃顶神父捡了回去,抚养至大。

        不知听及此,同学们内心做何感想?

        在那一个特殊的节日,全镇人因他的丑陋而选他为“恶作剧之王”,当卡西莫多不明真相,只发现所有人簇拥着他,为他欢呼而兴奋不已时,我不知是何心情。黑塞说的好:“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可在我们读到雨果所书写下的这些片段时,又有多少人对当时的社会,对人性进行了反思?同学们,不如来幻想一下,我们便是当时广场上的观众。人总有一种喜欢看别人笑话的心理,我们中一定有人会如同雨果书中所写那样,为他欢呼,为他喝彩,可当我们为其欢呼之际,多少人是抱着戏虐的态度而去?又有多少人乐于看这场滑稽剧?难道就没有人对他感到哪怕一丝悲悯吗?那真是遗憾啊,从某种角度来讲,这不正是一种教养的缺失吗。记得我初看至此时,心中莫名生出一丝悲哀,你若是知道了别人对你如此,是建立在嘲笑取乐的心理上,你还会笑得那般灿烂吗?我想,我是不会的。

        同学们,教养不仅仅只是良好的礼仪谈吐,更是一种源自内心的至高无上的思想内涵,是一个人刻进骨子里的涵养。仅是这一段而已,雨果便已充分体现了当时社会上各阶级人群的人性,而被选上所谓的“恶作剧之王”,只是因为外貌而已,若你不这样丑的“惊世骇俗”,还有人将你高高举起,给你权杖与皇冠?你要真被选上,却不知道到底该是喜是忧。没什么值得庆祝,欢呼做什么?卡西莫多被蒙在鼓里,只享受这种感觉,可他若知道了真相又会如何!我不想虚伪的站在“人性的制高点去说教”,只是我觉得,不将快乐建立于别人的痛苦之上,而且对他人心怀悲悯,是一种基本的教养。而当我们面对别人的追捧,所谓的人气、奉承之时,仍能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位置,不为虚荣左右,又何尝不是一种教养?一个人若是能对一切比自己低微的事物心怀悲悯,为其着想,才是具有真正的教养。

        卡西莫多深爱着爱斯美拉达,爱斯美拉达却爱着弗比斯,中间故事坎坷曲折,他们终究都为爱而献出了生命。虽说我只以旁观者的角度读完了他们的故事,可在这本书中,人性的丑陋与美好,自私与忘我,都一一呈现。所谓旁观者清,我便更能看出所谓人性,每个人的灵魂都是极伟大的,却也能是极粗鄙的,外貌与灵魂没有必然关系,而高尚的灵魂却只会与高尚的灵魂作伴。比卡西莫多更丑的,是那些看戏人的心!

        猛然想起雨果写下这本书的原因,他曾在一个古老教堂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在一块覆着厚厚青苔的石砖上看见了两个古老的刻字,上书两字:命运。也许是我多心吧,我不知刻字的人当时经历了什么,只觉得他也许当时生活暗无天日,也许他也正于命运苦苦挣扎,只觉厚重而难以透气。或许雨果正是因此被触动,他对他人的同情与悲悯,促使他写下了这本书。那刻迹雨果第二次再去时,已再寻不见。

        在数千年来,不计其数的语言和书籍交织成斑斓锦缎中,在一些突然彻悟的瞬间,真正的读者会看见一个极其崇高的超现实的幻象,看见那由千百种矛盾的表情神奇的统一起来的人类的容颜。

        真正的教养并不取决于你阅读了多少名著,而是在于你阅读完后思想的感悟与提升。正如黑塞所说:我们越是懂得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的阅读,就越能看出每一部作品和每一个思想的独特性,个性和局限性,看出它全部的美和魅力正是基于这种独特性和个性,与此同时,我们却相信自己越来越清楚的看到世界各民族成千上万种声音都追求同一个目标,都以不同的名称呼唤着同一些神灵,怀着同一些梦想,忍受着同样的痛苦。

        怀有一颗仁爱之心,时时心怀悲悯,才真正体现了一个人具有的良好教养。

        当然,书中的教养远不及如此,然而只有当我们先向杰作表明了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真正的价值,只有当我们选对了途径,才能获得黑塞所说的,真正的教养。

技术支持:江苏迅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