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教学设计

《伶官传》序

发布日期:2017-10-11 18:28:37     来源:wangyoubiao

 《伶官传》序

             江阴市华士高级中学   邢菊                     

一、情境设计

我们都曾学习过孟子的一句名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汉文化经过千百年的历史传承,这种思想已经深深地根植入了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古往今来许多有识之士也多以此论道,深明大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劝解人们要居安思危,不要乐以忘忧的千古名作——欧阳修《伶官传序》。

学习目标

1、了解欧阳修在宋代散文史上的地位和作者写作本文给伶人立传的目的。

2、学习文章对比式列举史实和对比式分析的说理方法。

 3、掌握重点字词的意义、用法以及特殊句式,准确记忆文中的名言名句。

学习重点

掌握重点字词的意义、用法以及特殊句式。

学习难点

学习文章对比式列举史实和对比式分析的说理方法。

学习时数

1学时

知识链接

1.序

序也作或称,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如《史记·太史公自序》),列于书后的称为后序。这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我们学过的序言有:《〈呐喊〉自序》《〈指南录〉后序》等。

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即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的赠序。还有一种是写在诗歌前面的序,叫诗序,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作诗的缘起。如汉乐府《孔雀东南飞》、白居易的《琵琶行》、姜夔的《扬州慢》等,前面都有一段序。

2.《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短序。《伶官传》是一篇合传,除了写敬新磨善于讽谏外,着重记述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三人祸国乱政的史实。传中说: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于此用事,遂至于亡。正是由于庄宗的宠幸,这些伶人做了高官,出入宫廷,作威作福,致使朝政日坏。公元926年,李嗣源叛变,自立为帝,从马直(皇帝的近卫军)指挥使郭从谦(原是伶人,艺名郭门高)乘机率所部士兵作乱,结果庄宗被射死。按照《新五代史》的体例,多数传文的前面有一段序文,用来评论史事。《伶官传序》就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文,目的是评述伶官受宠幸而乱政的史实,总结历史教训,讽谏当时的北宋统治者。

3.欧阳修(1009—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文忠。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位——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都是他的学生。他在诗、文、书法、文论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

二、活动一

阅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并圈划文中疑难点。

三、活动二

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并能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字。

呜呼!盛衰之理(    ),虽(    )曰天命,岂非(        )人事哉!原(    )庄宗之所以(        )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    )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    )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    )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    )其系(    )燕父子以组(    ),函(    )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    )见贼(    )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至于(        )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        )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    )本(    )其成败之迹(    ),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    )国,逸豫可以亡(    )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    )天下豪杰,莫(    )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    )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岂独(        )伶人也哉?

四、活动三

展讲知识点

五、活动四

    当堂检测,结合语境,翻译文中划线句。

二、翻译下面的句子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2.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4.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六、活动五

    文本探究,质疑交流

1、思考,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盛衰成败,由于人事

2、 为了证明中心论点,作者采用了什么论据?怎样过度到分析中去的?

论据:庄宗得天下,失天下的史实

过渡句:原(推究)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3、 作者从论证角度看,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正反对比论证

 

4、 作者从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中得到了怎样的结论?

①  盛衰成败,由于人事

②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③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七、活动七

【微写作】

1.语言训练

将下面两段话改成对偶句,并试析两种表达的优劣。

①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①修改:庄宗受矢,太庙藏之,每逢出征,则遣从事。以太牢告祖庙,请三矢于灵前。盛以锦囊,负以己躯。统师前驱,士卒争先。凯旋而还朝,纳矢而入庙。

试析:全部使用对偶句,显得板滞。奇偶并用,长短错落,给文章注入灵动之气。

②修改: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未及辞庙,仓皇东出,贼未及见,军已溃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试析:答案可参照(1

八、延伸阅读

五代史·宦官传序

欧阳修

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

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可恃也。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而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tà),则向之所谓可恃者, 乃所以为患也。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虽有圣智,不能与谋。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而祸斯及矣。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故曰“深于女祸者”,谓此也。可不戒哉?

阅读思考: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最突出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2. 宦官有哪些便利条件能取得君王的信任?

           

技术支持:江苏迅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