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教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发布日期:2017-10-10 15:42:07     来源:heqiong

教学设计方案

执教者

龚文娟

年级

单    位

江阴市实验小学

课  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时间

2016.9

开课学校

江阴实验小学

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3个生字“涕”、“洛” 、“巫”。正确理解诗中的词语,“妻子”、“漫”等。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喜欲狂”等词语在诗歌情感表达中的作用。

3.了解这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阅读相关事迹,理解诗文意思,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丰厚人生积淀。

4.丰富学生对与本课古诗相关知识的认识,体会诗歌语言精练、感情丰富的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一、导入,揭题解题。

1.看,这就是诗圣——杜甫(课件出示:杜甫)

2谁来读一读诗的题目。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3.这是一首律诗,与绝句不同。

1. 读课题。

2. 说说与绝句的不同

二、

二、质疑,初步读懂诗意。

1.通过预习,大家一定会读这首诗了。(出示古诗

2指读正音蓟、子、还、、巫、洛

3.生字词学习:

4.现在你能借助注解,再读读诗,一边读,一边想,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

5.文有文眼,即文章的中心。诗也有诗眼,找一找,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词?

5的理解融入到朗读中去!谁来读这首诗。齐读

1.学生读一读。

2.读生字词

蓟、子、还、、巫、洛

3.交流画面

4.找诗眼交流

5.朗读

读是诗歌教学的第一要求,抓住了诗句中古今读音和词义的不同,如“裳、妻子”加以点拨,既教给了学生知识,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

三、改写,仔细品悟诗境

1诗人怎会如此狂喜?

补充资料:

2.那么,能想象出诗人心头的这份狂喜吗?一位小作者改写了第一个画面,指名读,什么感觉?

1)交流:与诗句比较,评点。

2)想象着这样的画面,再来读读词句。

3)那小作者是怎样把这一画面写得生动形象的呢?你发现了什么秘诀?

4)小结:抓住诗中关键词,想象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使人物跃然纸上。

3.请大家默读这首诗,挑选其中的一个画面,展开充分的联想,然后写一写。

4.交流

(二)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1)交流写作内容

2)评价:

3)对应读诗句。

(三)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1)交流: 抓住“放”和“纵”点评。

2)读诗句

3)齐读

(四)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交流想象

2)你抓住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此时的诗人,人在长安,心早已飞到千里之外的洛阳。李白曾有一句诗,和杜甫的这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里杜甫想千里洛阳……真是——(板书:归心似箭)啊!

3)谁来把这种兴奋和激动表达出来,请你。(指读)

5.回读整首诗:充分感悟诗人的喜欲狂心境。注意快诗节奏。

6.读出爱国情

7. 背诵:让我们一起来背一背这首诗。

1. 学生阅读资料

2. 学生读第一个范写画面

3. 学生交流读后感受

4. 学生发现写作手法

5. 学生练笔

6. 交流反馈

7. 指导读古诗

通过改写及各式各样的读诗形式,如自由读,个别读,齐读,男女生读,分角色读等来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通过古诗文的改写及反复的诵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情感。一步步的引导学生体味作者浓浓的爱国情。通过“一听,一看,一想”不仅回答了前面的疑问,简洁明了的概括了作者喜欲狂的原因。把诗读薄读精,可谓是让学生受益匪浅。

四、

四、拓展爱国情怀

1比较阅读《春望》,感悟诗人杜甫的爱国情怀。

学生交流不同点与相同点

在比较中发现相同于不同,让学生读懂一个人,关注一个诗人,关注一个时代。

五、

五、作业布置

1.完成背诵默写故事

2.继续了解杜甫

1.完成背诵默写故事

2.继续了解杜甫

板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诗圣”

他的诗  “诗史”

涕泪涟涟

喜欲狂 漫卷诗书 爱国

放歌纵酒

归心似箭

反思重建

1.改写更高效,更有指导性。

2.注意让学生充分感受诗的意境。

3.对诗人的理解还可作进一步引领。

4.比较阅读能否拓得更开阔一些。


技术支持:江苏迅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