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链接,读写共生
读写链接,读写共生
江阴市实验小学 潘雅频
各位老师,各位领导:
上午好!
感谢大家的掌声,我知道,那是一份鼓励,更是一份厚爱!
当杨老师说要创建“新体系作文共同体”的时候,我是欣喜而又激动的,一种“找到组织,有了依靠”的幸福感油然而生。我喜欢写,也喜欢带孩子一起写,但是,常常有四顾茫茫,不知何处是归乡的迷惘。所以,新体系共同体的活动,上海、盛泽、舟山,我们一路追随,一路收获。这一次,杨老师让我跟大家交流我们学校的作文教学实践,我想,还是向大家汇报我们的语文教学探索—— “读写链接”吧,因为,它是读和写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对作文教学而言,它同样是一篇沃野,期待着我们一起去耕耘。
什么叫“读写链接”呢?简要地说,读写链接就是“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互动,水乳交融”。它是对“读写结合”的传承和发扬。如果说传统的 “读写结合” 是由读到写单向的联系,那么读写链接中,读和写的联系是多维的,立体的。
下面,从三个方面说说我们的做法。
一、立足教材:探文本秘妙,建立序列
“读”和“写”怎样进行有效的链接?就一篇课文而言,首先要深入理解教材,探寻文本秘妙。就整个语文教材而言,还要注意各年段之间的衔接,使训练循序渐进,否则,读写链接的训练会出现重复、错位等现象,使读写链接“练”而低效。因此,我们首先研读王崧舟老师的经典课例《长城》,体会如何找到文本秘妙, 确立语文核心价值。然后根据课标,学情,编制了三——六年级语文教材读写链接序列。我们的目标是:让读写链接成为语文教学的常态,让读写链接从自由随意走向科学有序。
以下是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言语实践训练点一览表(以读写链接为主):
上册
序号 |
课 题 |
言语实践训练点 |
1 |
《让我们荡起双桨》 |
|
2 |
《学会查“无字词典”》 |
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天真热啊!” |
3 |
《古诗两首》 |
|
4 |
《做一片美的叶子》 |
|
5 |
《北大荒的秋天》 |
仿写:秋天在……(例:田野上,公园里,果园中……) |
6 |
《西湖》 |
仿写比喻句 |
7 |
《拉萨的天空》 |
仿写:描写色彩 |
8 |
《蒲公英》 |
补写太阳公公劝告小蒲公英的话 |
9 |
《三袋麦子》 |
小评论:我喜欢谁,为什么? |
10 |
《哪吒闹海》 |
仿写:镜头交替法写打斗双方的动作 |
11 |
《第八次》 |
补写:布鲁斯的第八次动员 |
12 |
《卧薪尝胆》 |
复述,讲讲这个成语故事 |
13 |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
复述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发明经过 |
14 |
《“东方之珠”》 |
仿写,围绕中心句,选择不同事物进行描述,把内容写具体:“一到节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 |
15 |
《小露珠》 |
练习:选用准确的动词 |
16 |
《石榴》 |
① 展开想象,写果园里桔子成熟的情景 ②写一种水果的样子和滋味 |
17 |
《石头书》 |
点仿:对话中提示语不同的位置 |
18 |
《小稻秧脱险记》 |
点仿:对话中恰当丰富的提示语 |
19 |
《航天飞机》 |
转写:航天飞机的自我介绍 |
20 |
《军神》 |
|
21 |
《掌声》 |
仿写:通过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心理,例:我紧张极了…… |
22 |
《金子》 |
扩写:彼得培育花苗的情景 |
23 |
《每逢佳节倍思亲》 |
|
24 |
《孙中山破陋习》 |
|
下册
序号 |
课 题 |
言语实践训练点 |
1 |
《长城和运河》 |
观察,写一段话,写出长城或运河的雄伟壮观。
|
2 |
《美丽的南沙群岛》 |
仿第3小节,按总分的构段方式,由远到近的顺序写一处景色 |
3 |
《庐山的云雾》 |
仿写:用 总分段式写天空中的云,注意展开想象 |
4 |
《翻越远方的大山》 |
|
5 |
《雪儿》 |
补写:“我”和雪儿告别的情景 |
6 |
《花瓣飘香》 |
续写:我送月季花…… |
7 |
《菩萨兵》 |
复述这个故事 |
8 |
《李广射虎》 |
续写:第二天早晨,将士们发现…… |
9 |
《少年王勃》 |
|
10 |
《大作家的小老师》 |
仿写:抓住特点写人物外貌 |
11 |
《赶海》 |
仿写自己的趣事中一个最有趣的场景,恰当地使用语气词 |
12 |
《荷花》 |
仿写:① 写一种花朵开放的不同姿态 ② 学习写幻想,例:望着天上的流云,我觉得自己…… |
13 |
《古诗两首》 |
|
14 |
《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 |
续写:第二天,小骆驼又遇到了小红马…… |
15 |
《水上飞机》 |
转写:水上飞机的自我介绍 |
16 |
《跟踪台风的卫星》 |
① 转写:跟踪台风的卫星的自我介绍 ② 点仿:丰富生动的提示语 |
17 |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
仿写:通过写语言、动作、神态表现心情的变化 |
18 |
《狼和鹿》 |
|
19 |
《放飞蜻蜓》 |
转写:蜻蜓的自我介绍 |
20 |
《恐龙》 |
仿写:学习运用打比方的方法介绍其它恐龙(如盔甲龙) |
21 |
《槐乡五月》 |
仿写香味 |
22 |
《海底世界》 |
仿写,选用上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一两种说明方法写一种海洋生物。 |
23 |
《日月潭的传说》 |
复述故事 |
24 |
《寓言故事》 |
仿写劝告语:不……不……就…… |
25 |
《争论的故事》 |
仿写:对话描写,写好人物的争论 |
我们编列的这个训练序列,也许还不够科学,甚至有失偏颇,但是,我们在努力,我们一定能不断进步。
二、立足课堂:随课文练笔,读写互动。
1.以读促写,让运用鲜活起来。
运用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我们现有教材的选文都是精挑细选而来的,大部分文章都有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依据例子,我们如果迁移文本中的精彩表达方式,结合文本创设一种富有情感意味的“真实”情境进行练笔,结合课文心摹手追,体会语感,吸纳作者的表达方式,一定能让语文运用鲜活起来。
运用,可以从模仿入手。如学《匆匆》一 文,理解了内涵、情感,了解了句式之后,引导学生也来写一写自己匆匆度过的四千多个日子;学习《秦兵马俑》,描摹特点和展开联想相结合,写一写其他兵马俑的神态举止;学习《莫高窟》,也用四字词语,生动凝练地写写飞天的样子,飞天的活动……从内容方面讲,学生有感而发;从表达形式看,学生有法可循,写起来自然得心应手。这样的课堂练笔将技能的学习,语言的运用,情感的表达,巧妙地内化,融合,既得“意”,又得“言”,是最理想的读写结合状态。
运用,还可以仿中有创。如学习《三亚落日》一文后,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以课文为蓝本,内化、活用文本语言,进行“二度创作”,诗歌、对联、歌词、广告语……不拘一格,自由表达。
以下是学生的部分作品:
l 对联:
赏天赏海赏落日,
品山品水品三亚。(刁秋怡)
柔软沙滩灿然似金,
湛蓝海水清澈如镜。(李朔喆)
三亚夕阳徐徐降,
赤朱丹彤片片洒。(何积架)
日落三亚红似火,
海天一色碧如蓝。(徐资涵)
海南美景似人间仙境令人依依不舍,
三亚落日如红灯高悬让人迟迟不归。(吴涵)
海南四处皆秀色一片烂漫,
三亚落日异风光遍地生机。(蒋秋丹)
日射晚霞金世界,
月临天宇玉乾坤。(任盼)
海滩细沙玉屑银末,
蓝天落日丹青朱颜。(陈珂璠)
l 歌词:
请到天涯海角来,三亚风光真精彩,沙滩柔软又舒适,椰子树儿随风摆。请到天涯海角来,三亚风光真精彩,蓝天碧水融一体,夕阳滑落景象美。(纪可 以《请到天涯海角来》曲调唱)
三亚落日好风光,好呀好风光。无与伦比真美丽,真呀真美丽。你看它的笑颜,感染海与天。金红一色,热烈一片。(顾敏钰 以《小白船》曲调唱)
l 广告语:
优美动人好风景,著名景点数三亚。(周武益)
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见。(周至言)
l 诗歌:
三亚落日
朱芳轶
毕竟三亚盛夏中,
风光美丽又迷人。
夕阳西下依依别,
碧海青天别样红。
三亚落日
金焱骅
那绚丽的落日,
似孩童般调皮,
又似灯笼般光焰柔和。
那温和的光芒,
染红了天地。
低翔的白鸥,
也披上了美丽的红纱。
那可爱的红球儿,
在微醺的大海怀里蹦跳。
累了,
才甜甜进入梦乡。
啊,迷人的三亚,
我在梦幻里醉了!
啊,可爱的落日,
明天我们再次拥抱。
……
在这个练笔过程中,学生积累,内化文本的语言,结合自己的感受,“辞以情发”,诉诸文字,既有“课文”的影子,语言的习得,又有情感的折射。既有“仿”的痕迹,又有“创”的内容,从最大程度上展现了形象,开掘了文本的潜在资源,创生了文本的再生资源。这正是语段体悟上绽放的活力,显示的无穷魅力。
运用,更多的是仿中迁移。
如仿句:《拉萨的天空》苏教版第五册,模仿写“蓝”的句式,选择仿写“绿”;
课文中写“蓝”的句式:
☆ 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 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
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 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 一年四季中,不管是隆冬还是盛夏,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
【拓展练习】
前面学了《西湖》这一课,十里明湖中开满了荷花,长满了荷叶。今天,我们就要用刚刚学的这些方法,来写写西湖这满眼的“绿”。 学会通过比喻、引用、对照等方法,把“绿”写具体。(选写两三句)
1. 荷叶真绿啊,就像 。
2. 看着这满湖的荷叶, 吟诵道:“ ”。
3. 有了 的映照,碧绿的荷叶显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