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在研项目

管理有术 成长有道——班集体管理根基之“三有”(江乐)

发布日期:2021-08-12 09:36:44     来源:jiangle

 

管理有术   成长有道

——班集体管理根基之“三有”

  

各位夏港中心小学的领导、班主任,各位工作室成员:

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今天有这个宝贵的机会,和大家一起来探讨班集体管理的艺术和策略。但愿我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启发和思考。

    班集体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也是重心。在班主任所有工作中,班集体管理最琐碎,最辛苦,最烧脑,但也最有成就感,最能成长,既能成长自己,同时也成长学生、成长家长。

    班集体管理面对的是几十个活生生的生命,是对班主任综合能力的全面考验。虽然班集体管理的方法、策略很多,但班主任要掌握基本的原则,要在管理根本上下功夫,抓住管理的根基,把握好方向,管理出实效。根据多年德育管理的实践与思考,笔者认为,班主任的班集体管理根基要具备“三有”。

一、有爱

    56号教室的奇迹》曾经风靡全球。第56号教室的孩子大多贫困,这些似乎注定一生平凡的学生却在一个老师的培养下,全国测试成绩高居全美TOP5%,长大后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并取得不凡成就。这一切奇迹的谛造者就是--雷夫·艾斯奎斯老师。雷夫老师是一个很普通的老师,他为什么能创造这样的奇迹?从本质上来看,是因为他有爱心,有一颗热爱儿童的心,他是真正把自己的学生都放在了心上。雷夫老师对孩子们的爱,在书中处处可见。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爱,能创造奇迹。心中有“爱”,活泼调皮的学生在班主任的眼里就是一个个魔术匣子里飞出来的小天使。心中有“爱”,就会对学生多一份理解和包容。在班级日常管理中,会多一份柔软,少一份刚硬;多一份关怀,少一份冷漠,能够让诸多刚性的管理规则传递温暖,散发着关怀。心中有“爱”,班主任才能蹲下身子去看孩子的世界,走进学生的心灵,掌握心理动态,从而采取合适的形式和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会在不知不觉中以言传情、以目传情、以手传情,一个眼神,一句鼓励,一张纸条,一次散步,一个电话……看似普普通通的一言一行,却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是因为学生体会到了“爱” 的味道。

大道至简,爱,是班主任班集体管理最根本的基础,也是最高明的艺术。

二、有场

这个“场”指的是“儿童立场”。儿童立场,就是儿童教育过程要从儿童视角出发,研究儿童心理,遵循儿童认知的发展规律。成尚荣先生早就发出了呼吁——“教育应站在儿童立场”。

儿童立场,是班主任班集体管理应有的态度和视角。儿童总是以他的眼睛看世界,他们有他们的观察方式、思维方式、解释方式和表达方式。站在儿童立场去思考班级管理,会情不自禁“蹲下身子”,所有的方式、方法贴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特点和成长需求,最终指向学生的生命关怀。它直接影响着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行为和方式,直接关系到班集体建设的成效,关系到学生在这个集体中能否更愉快、更全面地成长。

基于“儿童立场”的班集体管理,首先,班主任要永远保持一颗童心,一颗赤子之心。用童眼看世界,和孩子一起欢笑,一起在校园里奔跑,让儿童成为儿童,让学生在校园中拥有一份游戏玩耍、一份好奇探究、一份遥想憧憬、一份专注执着和一份同伴同乐。其次是营造充满爱的教育生态。班集体是以儿童为主体,班级成员有共同信念、价值观和态度的复合体,要构建基于儿童文化的班集体文化,例如班级的命名,可以各种富有寓意的事物为象征;再次,要遵循规律。班主任在制定班级规则的时候,在培养学生习惯的时候,在判定学生道德养成的时候,第一要思考是否结合了学生的成长规律,每一个要求、每一个细则、每一次评判是否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这些都决定了学生成长的样态,关系着班集体建设的成效,彰显班主任班集体管理的品质。

    只有真正站在儿童立场,以“儿童为中央”,班集体管理才能创生出喜闻乐见、符合学生身心特点、涵养生命成长的班级文化场域,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他们对班级的认同感、归属感才会增强,才会有真正教育的发生。

三、有底

这里的“底”,首先指的是班主任自身的“底气”。在学生面前、在同事面前,是否有底气能够呈现出一个优秀的班级。在家长面前,是否有底气能够交出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那么,班主任的这份底气来自哪里?

第一,来自班主任的综合素养。班主任与全班学生朝夕相处,言传身教,是学生最好的示范引领,时时刻刻都发挥着个人影响力。著名的孙敬修老师曾打过一个生动的比喻。他说,学生的眼睛是录像机,耳朵是收音机,脑子是电子计算机,他们会把收集的信号储存在电子计算机里,然后指导他们的行动。班主任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产生着比任何语言都更巨大的感染力,班主任良好的风度仪表气度胸怀,都是学生无言的教导。因此对于班主任来说,应该用自己崇高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影响学生,用渊博的学识和令人信服的修养在学生中建立威信,让自己成为学生的前行榜样和精神领袖,学生主动从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中汲取精神营养。这种教学相长的良性师生关系,促进班主任的班集体管理得心应手。

第二,来自班主任的专业素养。班集体管理有着规律,也有一定的窍门。作为班主任,在班集体管理中要且行且思,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实行螺旋式的提升,从而在管理上形成自己的“独门秘籍”。如在习惯养成、班干部培养、活动开展等重点工作上,要寻找行之有效的方法,提升班集体管理的实效。这些专业能力一方面来源于专业阅读,所以班主任要形成自觉阅读的意识,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分享他人的智慧和经验,这是夯实专业素养的基础;另一方面来源于班主任自身在管理实践中的自觉反思和总结,经常回首自己的管理方法与效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管理策略的调整,形成自己的管理“底料”。在班集体建设和管理中,遇到问题能淡定而不焦虑,气定神闲且效果显著。

班集体管理这三个“有”,既不负责也不生涩。其实教育就是这样朴素,班集体管理也是这么朴素,以爱心为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站在儿童的视角去看儿童的世界,以自身独特的魅力构建有活力、有生命力的班集体,引领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希望每一位班主任在朴素的教育实践中享受学生成长的幸福,也收获自身成长的快乐。


技术支持:江苏迅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