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观察 促进成长 做有深度的教师
读《学习故事与早期教育:构建学习者的形象》有感 徐惠娟
暑期读书已经形成一种习惯,今年暑假,有幸拜读了《学习故事与早期教育:构建学习者的形象》一书,初看题目以为是与“故事教学”有关,而当我打开此书,“总序”中对“学习故事”的解读让我更加想往下看,想了解下来自新西兰的儿童学习评价体系,学习由新西兰国家早期教育课程框架的编著之一坏卡托大学玛格丽特 卡尔教授和她的研究团队经过数年研究发展而成的巨作。就是这样的一份渴求让我读完了这本书,书中学习故事实例、教师与幼儿互动案例、专家的论述与教师的评论撰写等多项内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是在读完这本书后收获最大的地方,下面我就个人的一些感受谈谈一些收获。
所谓“学习故事”,在我们现如今的幼儿园教师来说就是“观察记录”,观察记录也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但通过学习本书,我对如何观察儿童,如何通过观察来促进幼儿的发展有了新的想法。
一、提高观察意识 发现儿童优点
观察是指导的基础,观察能力的提高是活动指导质量的保证,也是教师专业水平的体现。因而我们教师必须要有较强观察的意识和能力。再且,学习故事倡导一种研习文化,学习故事是一种叙事研究,教师是研究者,教师间围绕研究儿童的共同使命所构建的学习共同体,这无疑可以有效地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能在孩子的活动中发现他们的优点,这必然需要我们老师有双敏锐的会观察的慧眼,只有当我们沉下心来、走进孩子、交流倾听,才能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努力去放大优点,使得幼儿身上的优点得到放大,其弱点自然就会显得缩小,幼儿身心自然就可以获得健康的发展。
另外,践行学习故事,必然要推行低结构化的课程活动类型,让幼儿有更多自主活动的时间,这跟我们现在的教育理念也是一致的,我们已经从“高控”走向“自主”,点心、区域是孩子自主最好的体现,所以,在这些自主活动时,我们可以多多跟孩子聊天、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成为他们的玩伴,这样更能挖掘他们的优点,同时书中也说到有更多的“哇”时刻,幼儿的优点也才有可能更个性化地得以展现。就是说孩子们要玩的尽兴,自然而然的表现出惊喜和收获,我们才能看到孩子真正的一面。
二、写有效的观察记录 促儿童的多方面成长
在平时的工作中,写观察记录是必不可少的,但往往会流于完成任务,而并非真正起到促进幼儿发展的效果,本书中学习故事的撰写,也给我如何写有效的观察记录带来了新的启发。学习故事既然名曰为“故事”,就应具备故事的基本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而故事要叙述得感人生动,除事件本身就是令人感动的外,还有着很多不同于传统的要求。 第一,学习故事与观察记录相似,却不单单是观察记录。两者的共同之处就是都可以归之为广义上的观察记录,但两者也有不同之处。一是在评价理念上,传统的观察记录可能会比较关注幼儿在某方面发展中所存在的不足,偏重于补缺补漏的工作思路;而学习故事立足于去发现幼儿身上的优点和长处,致力于扬长培优。二是在记录方法上,传统的观察记录既可以是描述性的,如轶事记录法、日记描述法、实况详录法,也可以是量化式的,如清单法、等级评定法等;而学习故事是描述性的,侧重于为当事人(幼儿)及利益相关者(家长)呈现一个与幼儿学习有关的故事,所记之事是感动的,富有启迪性、可读性。三是在操作步骤上,学习故事的操作步骤为“注意—识别—回应—记录—回顾”五大环节,要求对所记述之事要进行明确的“回应”,区别在“回应”上,即需要后续的跟进的教育行动举措;而传统的观察记录通常只停留在记录与分析阶段,对后续进一步行动策略无提出明确要求。四是在记录要求上,传统的观察记录,强调描述的客观性,拒绝观察者(教师)主观的情绪情感介入,观察者(教师)和被观察者(幼儿)通常是呈现一种居高临下的关系;而学习故事强调“哇”效应,强调教师要以妈妈的心来写学习故事,强调关系、强调心智倾向,因而在阅读学习故事的“注意”环节,通常会阅读到带有很强的情绪性词语,如“你感动了我”、“你真棒”、“我能感觉到她心里的不安全感”等词句。五是在分析框架上,学习故事的“识别”部分是有明确的分析框架,即《新西兰早期教育课程框架》中所提出的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五大线索:归属感、身心健康、探究、沟通和贡献。而传统的观察记录的分析环节没有提出明晰的分析框架,往往是从幼儿身心发展维度中去寻找适宜的分析角度与线索。
以上五点区别虽然不是都是我的归纳,但我觉得非常好,因而用来借鉴,也为以后我写观察记录拓宽了思路,我想当我们能有效的去观察儿童,必然会发现他的优点。在我们记录时我们不仅仅是停留在为记录而记录,更应该为孩子下一步的发展而考虑,同时把有效的观察得以延续,真正意义上促进孩子的成长。
作为一名教师,也就意味着需要终身学习。正如我们希望儿童发展有助于学习的心智倾向那样,教师也必须发展和表现出这些品质。只有我们有意识把好的学习品质传递给幼儿,幼儿才能收获好的学习品质,为他们今后的学习铺好垫,有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他们终身受益的。也更加能体现我们幼儿教育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