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童年,治愈一生
用童年,治愈一生
江阴市长寿实验小学 王凯磊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一个孩子的童年是否幸福,可以是由他的出身决定,也可能是由他的机缘决定,更可能是因为一本书而决定。
总是有家长问我,说孩子要读什么书才能提高成绩,才能会写作文,才能增强阅读理解。我其实衷心地反感这一类问题——阅读是一种享受的事情,而不是一种功利的活动,倘若把什么都功利化,那么既丧失了乐趣,更容易让人对此生厌。很多人说:“我读书读不进,我读了就忘记了。”其实,有几个人能具备“一目之内,十行俱下”的本领呢?尤其读长篇小说,一遍两遍下来,往往只能读个大概,其中主线也不过依稀记得而已。但是这并不妨碍坚持阅读啊,就像我们总是记不起昨天晚饭吃了什么,但是吃进去的东西早已化为了我们身体里面的营养。
我非常感谢我童年的那个时代,没有电子产品的感染,读书变得那么纯粹。几块钱一本的小人书也能让我读得津津有味,几十块钱的文学著作能够让我穿越时间和空间与伟大的灵魂对话;几百块钱就能买下成套的百科全书,里面丰富的知识如今依旧滋养着我。
如今,我成为了一名教师。仅仅十几年时间,现在孩子们的生活,和我当初的生活,在物质条件上已经不能够同日而语了。但是,现在孩子的阅读量却不见提高。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部编版教材反复强调要进行整本书阅读的原因,只有阅读才能真正地学好语文,也只有阅读才能让孩子把握住最好的年华,用知识涵养自己的青春。
当我看了周益民老师的《童年 爱上一本书》后,我不由得对他的观点深表赞同。对于“儿童阅读”的研究,他已达到了痴迷。对于儿童阅读实践的推广,周老师无异是国内较早的,在周老师《童年爱上一本书》中,他厘清了儿童阅读的几个核心问题:儿童阅读“是什么”、儿童阅读的“三个层面”、儿童阅读的“兴起与特点”,这些对于我们来说犹如“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他却举重若轻。他紧紧抓住“儿童”这一关键词,以“过一种儿童的文学生活”为主张,娓娓道来,不纠缠,不夹杂。
做一名手捧书本,眼中有光的老师也是我的责任与担当!
有时,我会捧起一本《世说新语》与孩子一起晨读,走过孩子的身边,听见我大声读书,懈怠的孩子挺直了腰杆;有时,我将自己正在阅读的书籍和笔记在班级读书会上与孩子们分享。有时,我也会让孩子们跟我一起看看《山海经》,感受古人眼中奇妙的世界,领略神话迷人的魅力。印象最深的,还是我和孩子们一起看《窗边的小豆豆》,每个人都能够在小豆豆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每个人也都能像小豆豆一样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这本书我不禁和孩子们一起看,也推荐给家长,推荐给我身边的许多人看。我更喜欢跟孩子们一起看《三国演义》,我们用说书的形式看三国,用手抄报的形式品三国,用游戏的形式感悟三国,我也能走进书中,挥斥方遒,运筹帷幄,仿佛三分天下,能因我而统一。
我在分享我读,其实也在传递我思,我情。教师的以身示范,让学生感受到,原来分享是这么一件有意思的事,他们也要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
我会定期在班级召开读书分享会,让孩子们将书名写在黑板上,与大家分享正在看的书中的一段文,可以读一读,可以演一演,可以展示自己抄一抄的词语段落等,形式不拘。
狄金森说:“跳着舞过黯淡的日子,使我飞翔的是一本书。”相信在我们的引导下,处于童年的学生们都能爱上一本本书,让他们都能乘着书的翅膀飞翔,快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