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资源共享

江苏省课程基地中期汇报材料

发布日期:2016-09-13 19:01:01     来源:zhoufeng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项目视导调研
汇  报  材  料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江阴高中,对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莅临我校视导调研课程基地建设情况,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
“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缘起于1738年建立的“澄江书院”(1758年,改名“暨阳书院”,1873年,易名“礼延书院”),肇基于1903年创设的新学。在110年的新学办学期间,学校几易校名,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先进的办学理念、严谨的教风学风、鲜明的办学特色。我校是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首批93所重点高中之一,首批转评为四星级高中的学校。作为江阴市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学校,我校不仅对江阴文明的进程、现代教育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而且在省内外享有一定声誉。
就历史沿革而言,我校是百年老校。就现实发展观照,我校又是年轻新校。为策应临港新城城镇化进程,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化发展,江阴市人民政府、临港新城管委会斥资3.6亿,在申港街道建设了江阴高中新校区。2010年秋,我校整体搬迁至申港街道新校区。目前,我校占地255亩,分东西两个校区。主要功能分布为:西校区为教育工作区,东校区为运动发展区。
2012年9月,江苏省教育厅颁发《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2年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项目的通知》(苏教基〔2013〕34号)我校正式获准进入课程基地建设项目。一年多以来,我校高度重视课程基地的建设工作。多次邀请江苏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王一军所长,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博导朱伟强教授、卢健教授,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吕林海教授,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孟文砚教研员等来校指导。在与专家们密切的双向互动中,不断完善了建设方案,不断优化了建设举措。学校对课程基地的各个项目,严格按照时序要求进度,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质量,基本保证了课程基地如期完成建设任务并发挥效用。
一、健全组织机构,确保项目实施
为了强化对项目的领导,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学校建立江阴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工作委员会。按照“项目管理制”的要求,设立了环境布置组、教学改革组、俱乐部建设组。
二、开发课程平台,创新教学环境
我们严格按照申报时设定的建设目标,将东、西校区使用总面积达150亩的运动区改扩建成多功能、全方位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作为创新性课程开发体系,“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重建课程开发平台,包括主题教室、运动场馆和教学组织三个方面的建设。这三个方面工作的具体设计框架、任务目标,如下:
表一: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开发平台















三、开发课程资源,变革学习方式
在课程资源开发方面,我们的总体目标是创设满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中“体育与健康”选项教学模块需要的课程资源,并依此来确定江阴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念、目标、内容、学习方式、课程评价等。


表二 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开发模型:














四、推进教研建设,构建教师中心
1、高层论坛。邀请江苏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王一军所长、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博导朱伟强教授、卢健教授,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吕林海教授,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孟文砚教研员等专家多次来校,以多种形式类型、在不同层次和范围,与学校师生互动交流,为我校课程基地建设“从理念——行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校还成功举办了“新课程背景下研究性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无锡市体育与健康模块选项教学研讨”等论坛研讨活动。不但在全校营造了课程基地建设的良好氛围,而且随着师生对课程基地建设认识的不断深刻,课程基地建设的质量也不断提升。
2、专题研讨。江阴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工作委员会成员和体育教师,围绕专家们对课程基地建设提出的改进建议,以及课程基地建设的整体规划与要求,针对我校体育课程方面目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就“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如何规范的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如何提高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如何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专题等,开展了系列研讨。
3、名师引领。充分利用课程基地内蕴的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在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孟文砚教研员的指导组织下,初定2014年春将在我校举办江苏省普通高中体育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以此不断扩大我校课程基地在全省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体育教师共享课程基地资源,让课程基地成为青年教师成长的实践基地。
4、体教融合。自2011年3月,现江苏省U17男子足球队开始驻训我校。驻训期间,在我校各部门的通力协作,领导教师的全力配合,全体教练员、运动员的努力拼搏下,该运动队创造了一系列“江苏记录”。
——探索建构了“省队校办,体教融合”的双赢模式,为基础教育阶段“名校办名队”积累了大量可复制的经验。2014年8月,将以我校名义,代表江苏省参加第十二届全国学生运动会。
——该运动队竞技成绩节节攀升。自入驻我校后,在全国各项重大赛事中,成绩稳定在“前三甲”之列。特别是今年以来,先后取得了联赛冠军、足协杯季军、冠军杯亚军等历史性突破。
5、教研活动。为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新建体育与健康图书资料室。一年多来,我校体育教师在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上,集体阅读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有效教学》《从实践到文本》等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并开展了一系列教学研究活动,如:校本培训、常规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开设讲座,同题异构研讨、微型课题研究、有效课堂研究、送培支教等活动。在不断优化本校教研活动的同时,还努力辐射兄弟学校的“体育与健康”教学。
五、确保经费投入,保障持续建设
目前,我校课程基地专项经费到位及支出情况,如下:
省财政下拨100万元,江阴市配套资金202万元、学校自筹100万元,社会赞助10万元,共计412万元,均已到位。另外,2014年江阴市财政部门预算,已经列入我校课程基地专项资金100万元。目前各项建设支出总计310余万元。按照分期建设的要求,四个探究室的设施设备及配套软件,待方案进一步论证成熟后,2014年将全部建设到位。
六、反思存在问题,注重使用成效
一年多以来,我校课程基地边建设边使用,边使用边反思,边反思边调整,边调整边完善。这是一个辛苦,甚至痛苦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让人感到充实,并且让人充满着成长幸福的历练。一是课程基地建设给现有的学校管理体制机制带来了冲击,需要我们适时调整,保证组织管理的足够弹性。特别是在课程管理中,深感我校教师课程意识、课程实施能力都亟需提高。二是由于对政府采购,招标程序的时间节点无法控制,导致了硬件到位情况无法完全按照“学校时间表”落实到位。
课程基地建设既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个新生事物。对于学校而言,硬件建设只是基础性工作,“使用成效”才是发展性目标。下一步,我校将借助此次视导调研的东风,在加快基础性内容建设步伐的同时,全面总结经验,整合各方智慧,着手规划制定“江阴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使用成效评估测量方案”。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领导、专家对我校课程基地建设的指导帮助!谢谢!

技术支持:江苏迅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