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资源共享

《师恩难忘》

发布日期:2016-09-12 15:46:28     来源:qingfengxulai

                    1 师恩难忘                  

                          第一课时                      原创:施娟芬

一、教学目标(指向学生学习结果)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读准音、会默写,联系生活实际和已有经验理解词语意思。

3.能用简洁凝练的语句完整地概括课文写了田老师的什么事。

4.能从具体语言文字中感受田老师的形象:用贴切的词句来概括。

二、教学重、难点

同上134

三、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2Ppt

四、教学过程:

一、成语诗句导入,揭题

1.出示成语

呕心沥血   诲人不倦   兢兢业业   春风化雨  教导有方  循循善诱

读后说说这些成语一般用来赞美谁?(赞美老师)

2.出示诗句:

我们还用这样的诗句来赞美老师——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夸美纽斯)

3)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斯大林)

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5)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篇怀念老师、感恩老师的文章——师恩难忘。原题为《老师领进门》,作者刘绍棠。

二、示标、议标

1.谈话:我们学习一篇课文,一般从三方面入手:一是知道课文写了什么;二是明白是怎么写的;三是弄清楚为什么这么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示标】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出示上面四个目标

3.【议标】这四个目标都是指“课文写了什么”的一块内容,对照目标,自读课文,思考:哪些目标是你已经达到的,哪些目标是需要努力才能达到的?

三、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达标12

1.检查字词

(1)音:姥姥  炊烟  歇歇脚 念叨 恍如  惊醒 滋润  拐杖

正月  捅了我一下   拄着   教诲

3)义:捅:1.戳;扎 2.碰;触动 3.戳穿;揭露(文中选2

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停止。

补充:( )然大悟 ( )然开朗 ( )然伤神 ( )然若仙

身临其境:临:来到;到达。亲身来到某种境地(体验感受)

娓娓动听:形容说话婉转生动,使人爱听。

引人入胜:(选择:1.胜利、打败;2.比另一个更优越;3.美妙的境地。)

把人带到美妙的境地。本课指老师讲的故事很有吸引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理解两个“树”:培植  培养

(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形容人才培养不容易)

三、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本文重点选择了一个怎样的典型事件来刻画田老师?

 (作者小学一年级时的田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使我听得入了迷,且四年都是如此)

2.典型事件就是田老师上的一堂课。田老师讲得生动,作者写得具体。文中哪几节直接描写了田老师上课?(3——5

3.细细读读这几节,找出句子说说田老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预设: “他先把这首诗……又……然后……”看出他教学有方、循循善诱。

4.这部分直接叙述了老师讲课的过程,这种写法就叫——正面描写。

  课文不仅写了老师上课,还叙述了我听课。指名读第6节。

   通过对我听课的描写,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田老师讲课生动,使我入了迷。

田老师技艺高超,我钦佩,我喜爱)

写我听课的感受,使田老师的形象更鲜明更突出了,这样的写法就叫——侧面描写。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要灵活运用

5.小结:作者选取田老师上课这个典型事例,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生动刻画了田老师可亲、可敬的形象。

四、图文结合悟情      

1.看图感受

这就是田老师的语文课。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插图的意思。

(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

2.认识作者

正是这引人入胜的语文课,使我爱上了语文,走上了文学之路……

出示:刘绍棠简介。

刘绍棠:中国作家,北京通县人,生于19362月。他幼年成材,13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成为中国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被誉为中国文坛的“神童作家”。写有《京门脸子》、《敬柳亭说书》、《蒲柳人家》等许多小说、散文。多部中、短篇小说被译成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出版。

3.刘绍棠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和田老师是分不开的,正是因为田老师讲了这么多的故事,才使他对文学这么感兴趣,是田老师带他进入了文学的殿堂。

小结:所以,想起田老师,想起田老师的故事,那是感激、是幸福,更是四十年来不能忘记的田老师的教诲之恩!

五、作业

《练习与测试》部分习题

 

板书设计:

          师恩难忘

          教导有方               正面描写

          循循善诱               侧面描写

          才华横溢

 

 

 

 

 

 

 

 

 

 

 

 

 

 

 

 

 

 

 

 

 

 

 

 

1 师恩难忘                           总第(     )课时

           第二课时(1          原创:施娟芬

一、教学目标(指向学生学习结果)

1.能正确区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并运用这两种方法写一个片段。

2.能说出正面描写中运用到的两种方法(运用表示先后顺序的序词和精准的动词)及作用。

3.能说出侧面描写中运用到的两种方法(写出作者的感受及举例)及作用。

4.能说出“捅”的妙用。

二、教学重、难点

同上123.

三、教学准备

ppt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随学生之议揭示学习内容

1.课文主要写了田老师的一件什么事?从中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田老师?

2.课文学到这里,你觉得这节课我们还应该重点学习什么呢?【议标】

3.随学生的议论,相机揭示:作者是怎样来写好这件事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重点探讨一下。

二、学习重点段(3——6小节),逐一【达标】

1.自读36小节,用直线画出田老师给一年级上课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我”的句子。

2.交流描写田老师的句子(出示),读一读,想一想:这句话作者是怎么写出田老师教学有方的?这里面藏了两个秘诀,你能发现吗?

1)学生交流:用上了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用上了一连串准确的动词。

2)关注序词和动词读好这句话。(先自读,再指名读,后齐读。)

3)这件事的主人公是田老师,所以描写田老师的语句就是——正面描写。

3.交流描写“我”的句子(出示),读一读,想一想:这两句话主要围绕哪个词来写的?

1)交流:入了迷

2)再读句子,“我”入迷的具体表现是怎样的?

“恍如身临其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身临其境”。从“我”的感受具体写出了“入迷”。

“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才惊醒。”举例进一步说明“我”的“入迷”。

C   理解“捅”,并说说“捅”用在此句的作用。

3)朗读,读出“我”的入迷之深。

4)主人公是田老师,可是为什么还要描写“我”呢?

  A   交流:是为了衬托田老师的故事讲得娓娓动听,教学技术高超。

  B   为了衬托主人公对“我”进行了具体描写,这部分内容就是——侧面描写。

4.师生合作读3——6小节,男生读描写田老师的句子,女生读描写“我”的句子,其余的老师读。

三、小结【评标示标】

1.请大家看着板书静心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田老师上课的这件事写好的呢?

2.学生看板书一起说一说。

3.揭示本课学习目标(除去“并运用这两种方法写一个片段”),对照着问问自己有没有都掌握。

四、创设情景,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写一个片段。【査标补标】

主要事件:王老师给小明包扎伤口。

人物特点:王老师对小明细心呵护。

写作方法: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其中正面描写时要运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和准确的动词。

1.学生练习写片段

2.评讲,要点是:(1)有没有用上以上方法;(2)序词和动词是否准确;(3)有无错别字和病句

3.自行修改

 

板书设计:

                        

田老师(——)   正面描写  (序词  动词)

        师恩难忘

      (教学有方)

                       “我”(﹏﹏)    侧面描写  (感受  举例)  衬托

 

附片段下水文

比赛场上,小明因求胜心切,不小心划破了手掌,鲜血直流。王老师见状赶紧扶起小明直奔学校医务室。

让小明坐下后,发现他因疼痛和害怕,脸色苍白,直冒冷汗,两颗晶莹的泪珠不由自主地在眼眶中打转。王老师俯下身,托起受伤的手,仔细地检查了一遍,安慰小明说:“不用害怕,包扎一下就没事了”。说完,她先用镊子夹住棉球蘸上药水轻轻的在伤口处清洗,每擦一次还用嘴向伤口吹一下,尽量减轻疼痛。一会儿血已经止住。然后,王老师用小棉球棒在伤口处涂上药膏,一边涂一边说笑话给小明听。小明苍白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忘记了疼痛。最后,将剪好的纱布轻轻贴在伤口处,两手拿起胶布,小心翼翼地放在纱布上,轻轻按了两下。

包扎完后,小明感激地对老师说:“我的伤口没有以前那么疼了,谢谢王老师。”

 

 

 

 

 

 

 

 

 

                第二课时(2               来源:原五语备课组

一、教学目标(指向学生学习结果)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并能运用造句。

2.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接触并了解“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初步认识抒情的几种基本方式,并能有意识得模仿句式进行抒情。

二、教学重、难点

同上123.

三、教学准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作者终生难忘的田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循循善诱、教学有方)

二、精读课文,理解

1、老师的这个形象,作者选取了老师讲的一堂课这个典型事件来刻画。下面我们就走进田老师的课堂。

2、细读第3--7自然段。用横线划出描写田老师上课的句子。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他的循循善诱?

①关注"娓娓动听"

是什么意思?(形容田老师说得生动,使人爱听)

怎样才算娓娓动听?指导朗读

②自由读读这个故事,说说田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交流

 ③这故事真是——引人入胜。

什么叫“引人入胜”?试从文中找出句子,解释词语意思。

(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

3-6节中,除了写田老师还写了我。用波浪线划出描写我听课的句子。

交流:我听得入了迷……我才惊醒。

结合上下文理解“身临其境”"戛然而止",体会“捅”的妙处

(“身临其境"的意思是田老师讲的故事很有吸引力。形容声音突然停止)

④“我在田老师那儿学习了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春雨有什么特点?把这些故事比作春雨,写出了什么?

(建议联系作者日后的成就想一下,再抓住“春雨”这一意向细细品味)

要点:激发了我对文学的兴趣,巧妙地传授了知识,引导我做人。

不由得吟起一句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成语“春风化雨”;

老师的教育就像这春雨,悄无声息,飘进我的心田。再来读读。(生再读,找到春雨的感觉)

4作者在写这件事时,不仅直接描写老师还写了我的感受,这样的写法叫——叙事和抒情相结合

例抒情句:“我在田老师那儿学习了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⑤读第8节,划出抒情句

“……播下文学的种子……”

理解这句话:田老师用引人入胜的故事一点点地熏陶我、培养我的想象力,激起我对文学的热爱,为我走上文学之路打下基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引用成语。类似俗语: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⑥总结写法  课文叙事与抒情相结合,通过上课这一典型事件来刻画了田老师的形象表达了我对老师的感激、怀念之情。

三、总结全文及练习

造句

(1)田老师先把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

娓娓动听…… “与之搭配的词语有:讲故事、说话、唱歌、歌声、声音)

王林的口才真好,她             ,我们都听得入迷了。

2) 我听得入迷了,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 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身临其境…… 读了《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我仿佛             ,直到时钟的"丁当"声把我"唤醒"  

 

 

 

 

 

技术支持:江苏迅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