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海燕《古代非洲与美洲》的教学设计
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的教学设计
江阴市第一中学 许海燕
一、教学目标
1. 在地图中指出中古时期非洲、美洲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并运用时间轴,梳理非洲、美洲主要国家的历史发展脉络。(时空观念)
2. 结合材料和教材,通过了解非洲文明发展概况分析东非、西非等国家的主要特点,认识非洲内部文明本身的多元性,理解地理环境对非洲历史产生的影响;通过了解美洲代表性文明发展概况分析美洲文明内部本身的多元性。(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 概述中古时期主要大洲的社会发展状况,理解古代世界文明的多元性及统一性,认识到世界文明因多元而丰富多彩。(家国情怀、历史解释)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东非、西非、南非不同的社会特征及美洲文明的主要表现。
教学难点:理解古代世界文明的多元性及统一性。
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展示埃及金字塔和阿兹特克金字塔图片)让学生回答代表性建筑出处。进入主题:世界文明的多元性和统一性——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幻灯显示主题及课标)。
(设计意图)两个建筑分别属于非洲和美洲可直接导入(当然必须指出此处的非洲是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原先的埃及部分不在此列)。既能引入主题又能激起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兴趣。
[教学环节]
*古代非洲文明
教师设问:大家对非洲的印象?其实非洲是古代农业一个重要的发源地。请阅读教材,非洲文明的创立者是什么居民?他们的生活状态如何?
学生活动:班图人。 从居民人种、农业、畜牧业、冶铁业、活动范围角度回答。
PPT展示:非洲地图示意图
教师设问:观察示意图,辨别阿克苏姆王国、加纳帝国、马里帝国、桑海帝国和大津巴布韦王国的空间位置;梳理上述5个国家的大致发展历程。
学生活动:1-阿克苏姆王国;2-加纳帝国;3-大津巴布韦;4-马里帝国;5-桑海帝国
发展历程:东非:(1)阿克苏姆王国,4世纪鼎盛(原因:交通、古埃及和阿拉伯影响、农业、国际贸易等)
(2)10世纪到15世纪的东非国家:兴起条件;代表;特点
西非:加纳、马里、桑海 政治、经济、文化概况(略),兴盛原因
南非:大津巴布韦 “石头城”
PPT展示:古代非洲文明小结,填写表格
学生活动:
区域 |
国家 |
兴起时间 |
国家形态 |
其他特征 |
东非 |
阿克苏姆 |
公元前后 |
地域广大的王国 |
外贸兴盛、文化繁荣 |
摩加迪沙等 |
10-15世纪 |
城市国家 |
外贸兴盛 |
|
西非 |
加纳、马里、桑海 |
8-15世纪 |
中央集权大帝国 |
官僚政治、外贸兴盛 文化繁荣 |
南非 |
大津巴布韦 |
11世纪末 |
地域广大的王国 |
巨石建筑群 |
PPT展示:
材料1:[摩加迪沙]是一座极大的城池。它的居民有很多骆驼和绵羊,他们每天要杀上百头骆驼。它的居民是有能力的商人。这座城市有无与伦比的手工制作的布匹,这些布匹以这个城市命名,被运到远至埃及和其他地区。
—伊本•白图泰著,马金鹏译《伊本•白图泰游记》
材料2:伊斯兰教促进苏丹(黑人之国)的文化生活,随着《古兰经》学校的建立,识字的人越来越多,学者们在廷巴克图的大学里从事高深研究,自由出入穆斯林世界的其他大学……此外,西非帝国的行政管理较为先进,其中,桑海帝国最为突出,它划分为界限明确的几个省,各省均设有总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问题设计:东非和西非国家各有哪些主要特点?
学生活动:东非:城市国家,园艺业和环印度洋贸易发达,受伊斯兰教影响;
西非:多为内陆帝国,政治上注重扩张征服、实行中央集权,经济上发展对外贸易;文化上受伊斯兰教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提升学生史料实证的能力,以及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看出非洲文明除了更加丰富世界文明的多元性,内部也呈现出多元性特点。
(合作探究)
非洲文明丰富多彩、斑驳陆离。对于非洲文明的特点有如下两点认识。
1.请分别概括二者的观点。
观点一 历史上,非洲与欧亚大陆隔绝的程度十分严重。这一与世隔绝至今仍是非洲大陆发展中的一个首要而又持久的因素。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999年版)
观点二 与通常的看法相反,在欧洲扩张之前的时期中,非洲绝不是与世隔绝的,自7世纪以来,外部联系和内部关系开始增多。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005年版)
学生活动:观点一:非洲文明封闭、与世隔绝;观点二:非洲文明开放、与外界联系。
2.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请阐释依据。
学生活动:观点一。非洲东、西、北三面强劲的自然屏障,阻碍了外来文明的影响。
观点二。(1)外部联系:①基督教、伊斯兰教传入非洲;②东非国家的环印度洋贸易;③西非国家控制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④曼萨·穆萨带领商队前往麦加朝觐。
(2)内部关系:班图人的迁移。
【拓展提升】非洲文明的特点:世界上最早文明的起源地之一;发展缓慢;独具特色。
过渡:我们再来到神秘的美洲,共同探索古代美洲那谜一样的历史文化。
*古代美洲文明
教师设问:请阅读教材,美洲文明的创立者是什么居民?他们为世界做出了什么贡献?
学生活动:印第安人。此名称来自于1492年哥伦布初到美洲时所犯的错误。“印度人”中文译为“印第安人”。此后这一称呼沿用至今。这个名称极易引起误解,因为它给美洲各民族赋予了一种共同的身份,而这种身份根本不存在。
培育马铃薯、玉米、花生、番茄等;创造玛雅、阿兹特克、印加文明等。
PPT展示:美洲文明分布示意图
教师设问:观察示意图,辨别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的空间位置;阐述上述三大美洲文明的大致发展历程。
学生活动:1-印加文明;2-玛雅文明;3-阿兹特克文明
美洲文明发展历程,完成表格。
区域 |
文明 |
时间 |
国家形态 |
其他特征或成果 |
中美 |
玛雅文明 |
前1500-16C |
城市国家 |
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金字塔庙宇、20进位制、表意文字 、复杂历法 |
中美 |
阿兹特克文明 |
14C-16C |
结构松散王国 |
太阳金字塔, 城市建设 经济基础是农业,浮动园地 |
南美 |
印加文明 |
12C-16C |
统一 大帝国 |
国王集权、划区设官 土地国有 详细人口调查 完善道路系统 |
教师设问:结合非洲文明小结表格和美洲文明发展历程表格及所学知识,
思考1:认识人类文明发展中的统一性,并举例说明。
非洲:非洲文明发展受到阿拉伯文化的影响,东西非都有阿拉伯人活动,贸易影响显著;但主要还是当地班图人社会发展的结果。
美洲:印第安人文明完全是独立发展起来的,没有受到外来影响,文明产生以农业革命和城市兴起为标志,玛雅和阿兹特克人的国家就是如此,印加人也是如此。印加人统治帝国的技术许多方面与波斯、罗马等帝国相似。(如官僚体系、修建道路、君主专制)
思考2:
古代西非国家与美洲国家在经济特征上有何不同?思考出现不同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经济特征:西非:盛产黄金,对外贸易发达;
美洲:以农业为基础。
差异原因:与自然地理环境息息相关。
(设计意图)通过地图,结合表格梳理历史,简洁明了;在比较两地不同文明中直观感受世界文明的多元面貌;重点引导学生结合地理知识分析相关历史问题,强化对历史的理解,提高历史解释能力,体现唯物史观。
(合作探究)
材料1: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时,许多珍贵的玛雅文字写本被当作“魔鬼的作品”焚毁,祭司遭受掳杀,仅有部分作品传之后世。
---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2:据估计,在哥伦布到来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力,也没有遗传抵抗力。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坐杀手的头把交椅。
---- [美]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
材料3:关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的相互关系,完全可以说,人们已经承认,在从形成时期(约公元前1000年)到西班牙人入侵这段漫长的时期内,所有证明这些地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或接触的实物或记录,都是不可靠的。
……人类学家博厄斯认为,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群体的经验。……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结合材料说明印第安文明衰亡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活动:西方殖民者的侵略;疾病、瘟疫等灾害;缺少与外界的沟通和交往;孤立发展,内部之间缺乏交往。
(设计意图)提升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的能力。引导学生认识: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中,都有自己的本色、长处。应该秉持平等与尊重,摒弃傲慢与偏见,加深交流与对话。文明是平等的,要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文明是包容的,要积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课小结)
(单元小结)
回顾本单元所有内容,结合中古时期欧洲、亚洲、非洲与美洲的各自历史发展状况,我们发现世界文明呈现出多样性、多元化等特点,各大洲文明之间有所联系,相互影响,又各不相同,特色鲜明,但是都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