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四新”,转变课堂,培育新人
把握“四新”,转变课堂,培育新人
——无锡市2020年思想政治课新教材培训暨优质课展示评课
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 张国英
2020年10月29日至30日,在江阴市第二中学举行了无锡市思政课2020年新教材培训暨优质课展示活动。会议第一天听取了江苏省政治教研员顾润生老师所做的《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报告,南京第十中学杨维风校长作的《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教学建议》以及无锡辅仁高中张学军老师所做的《新教材,新教学,新感悟》;第二天来自无锡各个学校的5位优秀青年教师上了五节精彩的新教材展示课,以全新的理念、议题式教学诠释了新课程“活动型课程”的特质,生动地演绎了基于新课标的课堂行为转变,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无锡市作为首批入选的国家级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各门学科纷纷行动,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2020年秋学期是无锡市思政课启用新教材的第一年,无锡市政治教研员何国良老师精心组织了本次活动,一方面是策应教师教学实践之困,另一方面也是借培训,搭起理论和实践的桥梁,在理论中悟道,在实践中导行,做到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完美契合。
在“新课标、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四新”背景下,新高一的思政课教学面临了很多困难和挑战。教材内容是全新的,尤其是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书,有着浓浓的历史味,稍不留神就上成了历史课。新课标提出的新理念多,像活动型课程、议题式教学、单元教学设计、大概念组织教学、辨析式教学等,这些新理念如何真正在课堂教学一线中贯彻落实,需要我们教师率先学习。确实,如果继续沿用老教法来开展新课程教学,老师很痛苦,学科教学任务完成不畅,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思政学科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的根本任务落空。所以第一天的理论培训对一线教师来说就非常必要,理论讲述中列举的优秀教学案例让新教材的设计和落地不再遥不可及,坚定了个人教学转型的决心和信心。
带着专家们第一天带来的理论熏陶,我们在第二天一起听了五节展示课,下面我就五节课谈谈我个人的听课感受和学习体会。
总的印象是,五节课做到了“三个到位”,一是对教材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精准到位,每位教师都做到了钻进教材,读透教材,重组了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二是对新课标所倡导的新学方式的理解和实施到位,每一节都采用了议题式教学,对议题的选定合理,议题有亲和力,有一定的张力,促发学生高阶思维的生成。三是课堂育人目标达成度到位,每位老师将学科核心素养巧妙地融入情境设置中,课堂教学设计立意高,做到了由学科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做到在教学中提升学生政治素养,引导学生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做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认同。
江阴高级中学陆波老师的展示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必修二的第一课,该课作为《经济与社会》的起始课,以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切入,试图以经济制度优势的发挥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陆老师以“中国中铁的前世、今生和未来”为主线,设置了“从中国中铁的混改之路揭示经济制度优势密码”的总议题,并以结构化的系列分议题的设置、讨论和深入,将本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是如何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等教学难点一一突破,最后在展望中国经济未来发展之路时指出,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必将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宜兴一中蒋敏老师讲授的是《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这一课时正好和前面第一框的内容呼应,第一框解决为什么要坚持的问题,这一框解决“怎么做”的问题。蒋老师以一个课前对新能源汽车的课堂调查入手,从调查中让学生体会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阻碍,顺理成章推出第一个分议题“如何深耕国企改革,实施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从国网电动汽车公司的业务发展和壮大解决“如何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设置第二个分议题“从江阴经验看如何深化农村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如何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设置第三个分议题“从江阴民企腾飞看如何促进民营企业改革”,解决“如何引导非公经济发展”。整节课学生活动比较充分,无论从课前的学生调查到围绕三个分议题,学生所做的课前调查展示表达和对材料的设问,都在展示学对问题的现实思考,老师对课堂问题的设置有梯度,以点带面,展示了蒋老师较好的教学素养。
无锡青山高中金铖老师的讲授课题是《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新发展理念“新”在何处”为课堂总议题开展教学,最终指向“做时代新人”,育人目标彰显。三个环节分别从“听保护之音”讲述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以“听发展之音”,详讲新发展理念的内涵和怎么做,最后环节以“听未来之音”,展望未来,做时代新人收尾。金老师自身教学基本功扎实,从开篇的鼓掌小游戏热场,拉近和学生的心理距离到最后以诗意的“青春万岁,强国有我”收尾,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从保护为了谁到发展依靠谁,让新发展理念落地有根,落实有魂。
第四节课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的胡月老师讲授的是《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本课以三个篇章展开,第一篇章《打出组合拳,创出致富路》引出我国的分配制度,坚定制度自信;第二篇章《携手同心筑,大国共富路》完成了如何完善收入分配;第三篇章《奋斗新时代,接力中国梦》把学生带进未来的展望中,找到自己的坐标,树立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念。整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巧妙,问题情境蕴含着学科核心素养,问题解决精准指向了学科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预设目标。
第五节课是由无锡外国语学校闫晓燕老师带来的《我国的社会保障》一课,闫老师的这节课把教师自身的和家庭的经历转化为教学资源,从丰富鲜活的生活体验中提炼出思政学科的理论,很好地落实了课堂内容活动化、生活化的理念。闫老师设置的主议题“如何在社会保障中品味获得感”,从“家睦”和“国兴”两个篇章展开,解决了为什么要有社会保障、社会保障的内涵以及怎样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整节课一气呵成,因为是教师自身的感受,给学生浓烈的代入感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畅想。
新课程的落地,新课程的实施,新教育评价的出台,新高考的配套,在充满教改意蕴的新时代,对思政课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思政老师需要不断学习充电,要完善自身知识系统。不仅要通读新教材,也要精读课标,理解其精髓和要义,把握好学科逻辑和实践逻辑的关系,要对学生已有的初中学科知识、学生历史知识等充分了解,还要补充原著经典的学习,让丰富扎实的理论功底为课堂增添底气。
思政老师要需要勇于课堂实践,要把学习的理论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要不拘泥于静态知识的传授,打开课堂,引导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感悟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让课堂真正“动起来”,彰显思政课活动型课程的学科本质。高中思政课的活动设置,要在社会热点和关注点中寻找适合的有教学价值的活动情境,要有结构化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思维层层深入,让课堂思维活动成为思政课活动的主要形式,基于学科知识,通过问题解决展示思维过程,实施深度教学。思政课还要充分运用周边资源开展实践性活动,在真实情境中锻炼学生利用学科知识解决真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公共参与意素养。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我们的美好愿景是,通过思政老师的努力,让思政课堂真正成为立德树人的场所,让学生在思政课堂的学习中坚定政治认同,担当复兴大任。
本次活动,张国英政治名师工作室的费兰老师上了一节评优课《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徐霞、朱秋红、徐静波、许玲玲、刘文彬等工作室成员一起参加了学习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