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学生可以这样教育》有感

读《学生可以这样教育》有感
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 朱学尧
之前读了陈宇老师的《你能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收获颇丰,最近在工作室的推荐下,又读了陈宇老师的另外一本书《学生可以这样教育》。看了这两本书,对陈宇老师的教育理念又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同时,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想要做一名好班主任,不是简简单单的爱学生就可以了。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具有鲜明的示范性。叶圣陶曾经指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为人师表首先必须有高尚的人格作保证。
陈宇老师是一个又务实,又机智的班主任。在他的很多教育案例中,他的很多处理问题的方法,都是从学生实际出发,跟学生一起制定各种规则。他们制定的这些规则不是简单的条条框框,而是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指导学生接下来哪些事情可以怎么做。这些规则制定的越是简单明了,可操作性强,就对班集体或者学生更有意义,因为学生很清楚、也很容易理解该怎么做。
班主任要对学生一生负责,必须重视个人修养,正视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才能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我们别小看了与孩子们一起劳动的机会,与孩子们一起打扫卫生,午餐后一起收拾餐桌,集体活动后一起打扫会场。孩子们看到一个爱劳动的班主任,自己也会想成为一个爱劳动,积极向上,遵守秩序的人。如果言行脱节,说做不一,或者是要求学生这样做,自己却那样做,只能引起学生反感,造成恶劣影响。班主任的言传身教,能感染、感化学生,形成号召力;班主任良好的心理品格、道德水平、敬业精神等,使学生感到可信、可亲,形成凝聚力;班主任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率先示范,才能使学生感到可敬、可佩,形成制约力。
“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现在的青少年学生的逆反心理普遍存在,而在中小学生中表现尤为严重。一个班有四十多名性格各异的学生,作为班主任每天会处理很多问题,这时候对孩子的教育就需要有耐心,“耐心教育本身就是最好的策略”。对待学生,我们要做到:“多尊重,少挖苦”,“多倾听,少臆断”,“多关爱、少冷漠”。“鞭挞儿童,是教育上最不适用的一种方法,因为惩罚会使孩子从良心的责备中解脱出来,把孩子推向教育的另一端。”因此,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应善待学生所犯的错误和缺点。孩子的自尊心不亚于成年人,请尊重孩子。从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给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维护学生的尊心。尊重是教育的前提。只有孩子获得自尊,才可能学会尊重别人,而自尊和尊重他人是成为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人的首要条件。
作为班主任,我们往往会无意间让学生在一套固定的模式下学习和活动,不允许这样,不允许那样。总想让学生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发展。长此以往,学生在各种各样的“不许”中生活,内心的苦闷情绪无法得到宣泄,往往会形成反叛、抵抗、厌学的情绪。所以,班主任应该少一些主观臆断,试着多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和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孩子们的需要,倾听意味着班主任把公平、民主、平等还给学生,也意味着班主任放下权威的架子,不武断行事。
读了这本书,我深深体会到,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对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他们会遇到和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他们需要得到班主任的帮助和引导,尤其需要班主任伸出援助之手,以一颗关爱之心,促进他们心理和品德的良性发展。“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
其实爱的作用是相互的。给学生爱的同时,学生也给了我们许许多多的关心,让我们很感动。一名好班主任,一名爱学生的班主任,将学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们,尊重他们,就会成为学生喜爱的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