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玫:试析大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主选择权的缺失与回归
试析大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主选择权的缺失与回归
江阴市实验幼儿园 赵玫
摘要: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探索和学习的重要形式,幼儿是区域活动选择的主体。然而,我们对自主的认识常常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在具体操作时主控过多或缺乏有效策略,在大班区域自主选择权方面,缺失会对活动带来什么样的影响,重要性又体现在哪里呢?本文从问题出发,反思教师在对待区域选择时的观念与行为,探讨积极有效策略,从而尊重大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主选择权。
关键词:区域活动;大班幼儿;自主选择权
正文: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探索和学习的重要形式,幼儿在教师提供的开放有序的环境和材料中积极主动地活动,获得快乐满足的体验,促进自主发展。区域自主选择权的拥有,选择能力的增长,是区域中幼儿自主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于儿童自主选择权的价值,美国希娜·亚格尔教授曾专门对“选择”这一主题进行了突破性研究,实验让三组儿童面临三种拼图作业方式:完全自主选和部分自主选以及全由大人决定,结果显示,自主选择的儿童多做了2.5倍的拼图,受到选择制约的儿童在拼图任务中表现欠佳,而全由大人决定的一组效率明显低于自主选择的一组。通过实验得知:当儿童可以自由选择时,他们会表现得更好;当别人强制为他们做出选择时,他们的表现就会大打折扣,并且选择权不仅影响儿童短时的表现,还影响着幼儿未来的成长。大班幼儿自我意识不断清晰,能够了解自身的需要,具备通过自主选择参与区域活动和选择材料的能力。然而,反思教师在区域活动中教育行为,就会发现幼儿的自主选择权并没有得到尊重,这违背了区域活动促进大班幼儿自主能力发展的初衷。因此,教师必须反思自身的不恰当行为,重视大班幼儿的自主选择权,让他们在自主选择中发挥自己的特长,挑战自己的能力,产生积极主动的探索学习行为。
一、区域活动中大班幼儿自主选择权缺失的实践考察
区域中的自主选择权,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是在活动开始时对想要参与的区域名称的选择,比如选择美术区还是建构区;另一方面是在区域开始后对操作内容材料的选择,比如在益智区内是玩棋类还是玩逻辑板。要了解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是否拥有自主选择权,先要走进真实的实践场景,观察目前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是如何具体操作的,存在什么问题?
1.过强的教师主导意志支配了幼儿的区域选择权
区域活动虽然在形式上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状态,但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还是习惯主导在先,用分派轮流的形式,让每个幼儿在每一周内每个区域都能玩到,以此策略保证所有孩子的均衡发展。笔者观察到:某教师根据班级人数和区域数量,制定了一份详细的表格,标出每周孩子需要进入的区域,类似详细的小学课表,只不过课表上的美术、语言、算术等科目变成了美术区、阅读区、益智区等内容。于是我们就会见到这样的现象:一位想去建构区玩的幼儿被老师安排到了美术区中,根据教师今天指定的任务画孔雀,孩子完成了轮廓后急着交给老师,可教师要求孩子再涂些颜色,画些羽毛,幼儿随意涂抹几笔,又急着交画,目光不时地转向建构区。显然此做法忽略了孩子的兴趣和主动发展契机,主观认定幼儿不具备选择能力,担心自选导致严重偏区,最终造成发展不均衡。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过程中,不做过多干预或把自己意愿强加给幼儿,在幼儿需要时再给予具体的帮助。”在区域中自主表达创造的动力,基于主观意愿的尊重,如果选择权被教师随意干预支配,那么区域活动实质上并没有改变传统教育中的被动、从属状态的局面。
2.缺乏有效的教师指导导致自主选择变成了放任
把自主选择权还给孩子,但如果行为上缺少具体的策略跟进,关注不到孩子自选区域后出现的一些问题,也会导致自主性成为空谈。例如有些孩子在一学期中,只选一两个区,其它区域从不去尝试,教师却没关注。阅读区中一些孩子不停地走来走去,随意翻了几本书,丢下又赶去下一个区域,短时间内已经忙碌地换了几个区,被老师指责为跑得太快。科学区游戏开始后,孩子一会儿玩放大镜,一会儿摸小天平,游戏结束时操作材料堆满一桌子,老师只提醒其收整齐。可以看到缺乏有效指导,使得幼儿不了解自己想要干什么,或不知道用什么方法选择,游戏现场嘈杂矛盾,随意低效,区域选择成了放任,认真专注、主动学习的品质没有了生长土壤,这也直接导致幼儿对自己的选择行为负责的能力渐渐缺失。《指南》在说明部分提出实施应把握的四个方面里说到:“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学习与发展所必须的宝贵品质。”我们应该明确,自主不等于放任,良好的学习品质在大班区域活动开展中是非常关键的,处于懵懂选择期的幼儿,教师应该在旁协助引导,既顺应幼儿的主观意愿,同时又适时地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动脑筋解决问题。
二、区域活动中大班幼儿自主选择权回归的四种路径
在区域活动中,把选择权利还给孩子,打破教师的权威定律和无序指导,让大班幼儿自己决定要进入的区域和想要操作的材料,这是对幼儿的充分尊重,不仅有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培养,更是为幼儿的终身发展打好有益的基础。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寻求适合大班幼儿自主选择区域的四步路径。
1.“计划记录本”——帮助大班幼儿对自己的选择做出合理规划
设计合理的个人进区“计划记录本”,对大班幼儿来说是非常有趣和富有挑战性的事情,教师可以帮助孩子装订简单的表格式记录本,鼓励孩子自己用绘画和标记的方式对选择进行计划和记录。首先可以在“想玩什么”一栏里对每周想玩的区域进行计划,用简单图标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愿望,然后在“玩了什么”一栏里,对照图标做出及时的记录,用简单的符号表示自己玩过或没玩过,一个阶段后进行统计,数数自己玩过的次数,由此来比较发现一段时间内自己漏掉了什么好玩的区域,在哪些区域因表现优秀多可以成为“小达人”,计划记录本内还可以加上对自己玩的怎么样的情感记录,或者想和谁一起玩的交往记录。通过不断的积累,加上教师及时的帮助,孩子会逐渐意识到“我”的选择和我的需要之间的差异,从而在面临选择时做出有意识地调整。
2.“我们的约定框”——培养大班幼儿自我管理和约束的能力
处于共同集体空间的幼儿,分享教室内的各个区域,所以在自主选择时既要满足自身需要,也要照顾同伴感受,让幼儿知道权利在合理的范围内才会得到尊重。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幼儿自主讨论,在区域中设定一些界限、人数、路线等符号,对幼儿进区、换区、使用材料做出相关讨论后的约定,经过整理,把与孩子共同讨论的约定形象化,制作成彼此都能读懂的“约定框”,在每个区域主要地方展示,以提醒幼儿约束自己的行为,提升物化规则的导向作用。比如棋类区内约定每次只能四人进区,两两对弈四人同玩都行,商量好选择哪类棋后要坚持下完,同伴没同意停止游戏,就不能擅自悔棋离开,下赢了可以积累奖励,输了的也不能发脾气乱扔棋子等。这样选择了棋类区的孩子,就能爱惜各种材料也能遵守相关约定,自主选择变得可持续。约定框里还预留空间,随时将幼儿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及时添加,成为一个动态提示栏。如此孩子们就会对自己的行为有渐渐明晰的认识,为选择行为提供有效的支持。
3.“留言板”——促使大班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拥有了选择权,如何使用是关键,教师要关注选择背后的自我意识成长,期待孩子能够通过自己感兴趣的参与和专注的操作,潜移默化地获得经验和能力。例如对逗留在建构区嬉戏的孩子,通过制作图文并茂的“设计中!”“施工中!”“完工啦!”等留言板,提示幼儿认真专注坚持完成自己选择的构建任务,建筑作品在留言板的参与下一步步成型,协助选择了建构区的孩子提高任务意识,其它孩子也会关注区域内作品的进程,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在美工区当孩子因某事要暂时离开时,在留言板上写上“离开一会,马上回来”“倒计时中”,提醒别人我选择的位置还要保留,等会我还会继续。图文并茂的方式强化孩子的坚持、认真、耐心等良好行为,鼓励他们做出合理的选择,让他们感受到什么表现才会获得团队的认可,什么行为才能充分体会到活动后的成就感。“留言板“引导幼儿把单一零散的经验串成线状,积累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学习品质,知道怎么选和为什么选,从而更好地把握自主选择权。
4.“区域日志”——引导幼儿在分享中体验成长的乐趣
通过自己的选择完成区域活动后,因为自主引起情绪愉悦,幼儿会非常乐意与大家分享感受。然而每天的评价因为时间和人数等原因,不可能让每个幼儿都进行自我表述,但如果简单略过,那些在选择中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在选择中越来越主动的意识,以及在选择中越来越增强的能力,会因为得不到重视而萎缩。为了在幼儿宝贵的成长过程留下印记,也便于同伴分享交流,可以借助一种个性化的方式来促进区域活动时的家园、幼幼之间的有效互动。大班幼儿,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表达经验,记录对他们来说不是难事,教师除了以照片帮助幼儿记录成长收获以外,还可以鼓励幼儿用图画的方式制做“区域日志”,请家长在日志本上记录孩子的语言,如此,既能逐渐丰厚活动过程,也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兴趣点和遇到的困难,让孩子回顾在区域中获得的经验,了解同伴的所思所想,不断调整,协助幼儿今后做出更加合理的选择。
以上路径在帮助大班幼儿养成自主选择习惯上是有效的却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师不必把这些作为幼儿必须要完成的作业,增加选择和活动的负担,而是作为继续巩固促进选择的一种适时策略,以期通过多元的方式,促进幼儿自主选择能力的回归。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方法途径也一定要建立在关注幼儿所做的事情上,重视孩子在活动中的感悟和发现,而不是为了选择而选择。
尊重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是教育的必然趋向,尊重基本规律,有效引领,借助有效的路径回归幼儿在区域中的选择权,是尊重、是关怀、更是为孩子用自己的脚步成长注入全新的能量。
参考文献:
﹝1﹞曹卫星.基于“学生自主选择”的反思〔J〕.教育研究与评论,2009,7:26.
﹝2﹞希娜·亚格尔.选择的艺术〔OL〕.TED演讲 ,2012.
﹝3﹞黄娟娟.自由工作坊里的牵手伙伴〔C〕.2010:10.
﹝4﹞无藤隆.培养幼儿的成长能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71.
﹝5﹞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Z〕.2012,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