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幼儿园教师备课工作
三问幼儿园教师备课工作
——探寻幼儿园教师教学业务资料的适宜性
江阴市花园中心幼儿园 冯竹君
如果做个关于工作烦恼的意向调查,幼儿园老师的选择会五花八门,但肯定少不了关于笔头资料
一问:幼儿园教师备课工作真是又多又杂吗?
我们似乎总是听到我们的老师在抱怨笔头工作多,却很少听到小学老师、中学老师抱怨笔头工作量大?难道他们不用备课?不用反思吗?
仔细梳理一下我们老师的教学业务资料,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日常教学方面的,包括主题计划、活动备课等,这类资料主要指向幼儿园课程实施,是让教师做好上课准备的笔头资料。还有一类是班级工作方面的,包括班级计划、个案观察、中期评价等,这类资料是帮助老师开展班级工作而积累的。细细数来,似乎老师的业务资料种类的确比较多,那这些资料真的在困扰着我们的老师吗?我想这有两种可能,一是我们的业务资料可能真的有点多了,老师在工作的时间内难以完成,所以造成了他们的负担;二是因为我们的老师不善于写,不善于概况,自然,撰写文案对于老师来说就是一项负累了。
2、 老师有困惑的教学业务资料是哪些?为什么?
以我们花园中心幼儿园带班的36位教师为例,我就老师比较头疼的笔头工作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查,结果12位老师选择的是主题反思。细细就其原因,老师普遍的回应都是觉得主题反思像是在记流水账,写不出内涵。写不出内涵的东西我们却要求老师们每个主题都要写,这样的要求有必要吗?有什么方法去帮助教师写好主题反思呢?这是值得我们仔细思考的。
还有部分老师选择的是个案观察记录,他们的回答惊人的相似,每天和孩子在一起,游戏、活动、生活照理,一环接一环,时常还得面对幼儿园的突击任务或是大活动,忙不完的事情,空下来的时间就想和孩子轻松地聊聊天,或是端起杯子喝口水,根本不会去拿纸和笔静静坐下来观察孩子。有时看到孩子一些个别化现象,第一反应是及时处理,等到孩子离园后再去记录,有时却又难以回忆。
老师的这两个选择,直接原因一个是没有时间写好,一个是没有能力写好。作为学校教学业务资料的主管条线,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来解决教师的困惑,这也是值得我们仔细思考的。
3、 老师上交的笔头工作何去何从?
一般,老师的笔头工作幼儿园总会适时地做一些检查,或者组织老师进行互阅,但检查的目的在哪里,教师互阅的意义又在哪里,仅仅是为了检查老师的工作是否完成,还是在关注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困惑,又或是了解班级活动的进程及轨迹?似乎我们还没有进行很深入的思考。
教学反思一般是有感而发,教师需要的是交流与共鸣,我们做到了吗?
主题反思一般是概括总结,教师需要的是指导与认同,我们做到了吗?
个案观察是针对个别孩子的具体指导,中期评价是对每个孩子近期表现的梳理,主题计划是对整个课程活动的脉络把握……种类繁多的教学业务资料,我们该怎样与老师去进行互动,我想我们可以考虑地再多一些。不要让老师产生一种“交差”的感觉,仅仅为了完成任务而去写资料,这样的资料于老师无意义,对于我们条线上的管理来说也只是工作量上的增加,而无实际的指导意义。
所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讨论一下我们一线老师的教学业务资料。哪些是老师们必须去完成的,哪些是可有可无的,哪些备课工作是需要优化的,哪些文案撰写是老师急需提高的,我代表北片教务把我们的讨论结果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 做什么?——教学业务资料的一般分类
经过筛选和整理,我们发现,老师的笔头工作可以分为三大类:
|
必 备 型 |
选 择 性 |
日 常 教 学 |
1、主题计划、反思 2、周计划 3、备课 4、生成活动方案及过程性资料 5、教学反思及教师听课录 |
1、幼儿成长档案 2、特色记录 3、主题回眸 4、每月幼儿发展评价 |
班 级 工 作 |
1、班级计划、总结 2、观察记录(游戏、随笔、案例) 3、期末测评表、评语 4、各类活动倡议书、调查表、通知等过程性资料 |
1、个案观察记录 2、家长园地布置 3、家园联系信、班报 4、校信通、学校网站、班级QQ 5、家长会发言稿 |
科 研 专 项 |
1、学科总结、论文 |
1、教师个人专项课题 2、幼儿园课题子课题 |
二、 为什么做?——解读教学业务资料的必备与选择
对于教师教学业务资料的必备型,我们北片教务在讨论的时候,几乎没有出现争议,很迅速地就通过了。为什么?因为大家有这样一个共识——一切为了孩子。
日常教学的笔头资料,主要指向幼儿园的课程实施,它直接作用于孩子,因此,这是幼儿园开展一切活动的根本。主题计划的撰写,是帮助老师了解主题活动的基本框架和脉络,从而形成一个初步的行动方案。周计划,有着承上起下的关键作用,于上,它是主题计划的分级措施;于下,它是教师安排每日活动的主要依据。每日集体活动的备课,它关注了30分钟的课堂效率,更不能草率待之。
班级工作的各项笔头资料,主要指向班级管理、建设。幼儿园老师区别于小学、中学,最明显的就在于我们的老师一天和孩子是全方位地接触,孩子从入园起直至离园,自始至终享受着我们老师精心地呵护与教育。因此,对于孩子发展的了解,我们不能专注于某一个学科。班级计划就是对整个班级内的每个孩子进行的一次全方位梳理,同时针对班级内孩子的大致特点,进行一个方向性的预设以及活动上的预期。班级总结是针对教育效果的总结,它能帮助教师总结优秀的班级管理经验,发现幼儿发展可能存在的滞点,并以此为依据优化工作方法。
另外还有一些班级活动的倡议书、过程资料,以及幼儿的评语、个案观察,这些资料是教师和孩子互动的直接体现,同时也是我们幼儿园教师的本职工作,当然缺一不可。如此一说,似乎我们老师的工作量还是挺大,于是我们教务组又针对这些资料的数量进行了讨论,具体的我们在后面跟大家分享。
相对于必备型,选择型的教学业务资料我们北片教务讨论的就比较热烈了。正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例如:我园的主题回眸当时争议就比较大。我们认为,主题回眸是顺应家长的需要,同时也提醒老师关注孩子在主题中的阶段性发展。可也有老师认为孩子的发展是需要等待的,不能期望一个主题就使孩子获得飞速的发展。这样会造成老师在阶段评价上的困难,一个月就给孩子写一次评语,频率太高。但我们还认为,阶段评价不是对孩子的综合评价,只是帮助家长发现孩子在某个主题中的发展趋势,引导家长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学习。所以,主题回眸就成为我们的选择型资料。
选择型资料的存在都有其各自园所的考量,有的是从园所特色建设出发,有的是家园合作的一贯传统。但我们认为,只要是需要老师动笔写的,就应该考虑资料的有效性,让其真正地发挥价值。
三、怎么做——关于教学业务资料的几个建议
1、必备型资料格式、内容应规范稳固,便于教师操作
必备型资料的积累是每个幼儿园长期以来形成的操作传统,故在资料格式上要有一贯的传承。老师在撰写资料的时候应该是驾轻就熟,对填写的方式、方法不应有过多的疑惑,更多的思考可以放在撰写的内容上。同时,这样也便于刚工作的新老师形成一个很好的工作常规,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工作。
【例】周工作安排的撰写
周工作安排是幼儿园主题课程开展承上启下的一环,它是主题课程开展的具体操作,直接决定了课程内容实施的方法和步骤。因此,老师在安排一周活动时,需要全方位地考虑主题进程、活动内容、幼儿状态、家园配合等各方面的因素。因此,周工作安排的表格就应该给予老师这方面的提示,帮助老师形成一个稳定巩固的思考模式。
我们的建议——设立几个固定的模块
(1)周工作重点:要求老师们对于本周工作有一个方向性的把握,而不是。例如幼儿园大班组同时进行“我要上小学”的主题。主题的第一周,大家可能觉得都需要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愿望,那就一个年级都去参观小学;可是在主题尾声时,我们却会发现有些班的活动开展是区别与其他班级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老师在进行主题的时候,会有针对各班孩子的具体安排,这个调整就体现在每周工作安排的工作重点上。可能有的班认为在主题的尾声应将离园情感的体验和表达作为重点,那这周的工作重点就是活动的设计,如说新闻活动的主题可以呼应、区域活动的开展也可以配合等。也可能有的班认为尾声应该在做好入学前的准备上,那这周的工作重点就会区别与其他班级,可能更多在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上有所侧重。
再如小班,在周工作重点上,可能还要考虑幼儿生活习惯、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2)每日活动安排:要求老师从主题活动的大目标出发,统筹安排一日各项活动,而不是把教育活动纯粹地割裂进行。因此,在这一块内容上,老师要有集体活动、户外活动、区域活动(游戏活动)的整体安排,使一日活动的开展与主题密切联系,践行一日活动皆课程的理念,让孩子真正地在活动中发展,活动中习得。
(3)家园配合:要求老师将家长工作放入主题活动背景下整体思考。我们常说的家园配合,理念上应该是家园双方的有效互动,通俗点说应该是一种你来我往的关系。但在实际操作上,可能更多的是家长在配合幼儿园的活动做一些工作。无疑,这是我们幼儿园的现状决定的,但我们不能仅仅把家长工作作为召之则来的附属品,更多的应该思考怎样才能让家长关注我们的活动,怎样帮助家长更好地教育孩子,这才是《新纲要》指导下的我们对于家园互动的追求。家园配合就像是一扇窗,它让家长看明白幼儿园搞的是什么活动,它用来指导家长如何与孩子互动,指导家长如何参与幼儿园的活动,而并非告知单纯意义上的材料搜集等琐事。
三个模块的设计,不仅仅是要求老师完成内容上的填充,还帮助教师养成了一个较好的思维习惯,更周密地去思考一周活动安排,更主动地去探索课程实施的方法。
2、选择型资料应有所侧重,凸显重点
一般来说,每个幼儿园都有从园本特色建设或是围绕课题研究出发的教学业务资料,这些资料应该是最能显现幼儿园特色的文本材料。如何体现特色,我们认为多不是特色,精才是最好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选择型资料的设计时先进行备课。我们希望老师呈现哪方面的精彩,取决于我们给他们创设了什么样的舞台。一言以概之,开什么样的花结什么样的果。
3、教学业务资料应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幼儿园里问过一些老师,最喜欢的笔头资料是什么?答曰:备课!为什么,仅仅是因为备课有资料参考吗?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但前提肯定是备课没有难度,所以老师不畏惧。我们都知道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这个理论不光对孩子游泳,同样适用于我们的老师。“跳一跳,摘桃子”,只要老师愿意伸手去够一够,同样也能获得提高。前面我们说过老师普遍觉得主题反思写起来有难度,那我们就应该去了解老师的难度在哪里,通过帮助老师解决撰写上的难点,来促使他们专业上的提高。
【例】主题反思的撰写
(1)、流水账?的确,主题反思是对近一个月的活动进行一个梳理,避免不了一些活动的罗列与陈数。那如何不写流水账呢?我们能否尝试表格的设计,帮助老师将活动分分类,例如可以把开展过的活动分为“最受欢迎型”“扎实有效型”“家长参与型”等等,通过这些活动的从而分类,使老师对活动的过程、效果进行一个回顾、总结,从而使教师对于主题活动中孩子的兴趣点、学习点有一个更准确的判断,为她接下来的分析提供了更充足的依据。
(2)、老生常谈?幼儿园的教材虽然很多,但相对来说来说还是比较固定,每学期总是那几个主题,新老师也许还没接触过几次,可是工作经验多的老师同一个主题已经实施过很多回了,出现老生常谈的情况很正常。如何避免,关键在于理念上的引导,孩子不同,实施的效果自然不尽相同。只有带着发现的眼光,和孩子一起去探索,老师才能在每个主题中有新的想法,新的方法,自然不会出现老生常谈的现象。
3、教学业务资料的撰写应考虑教师的年龄特点
我们在备课的时候,经常说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什么年龄段的孩子适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业务资料的管理中,我们也在试图寻找老师们的年龄特点,哪些资料有经验的老师可以少写一点,让他们多一些时间与孩子去互动,探寻更多的教育火花;哪些资料年轻老师应该多磨砺,使他们多积累,多反馈。
【例】分层备课
有经验的老师,同一个活动可能已经执教过许多遍,而也许有的年轻老师,即使拿到教案,也许她也还没看明白。所以,我们认为,45岁以上的老师可以不进行笔头上的备课,但备课的准备的不能少,也就是说,前周备课的过程还是应该有,只是不用记录下来。35周岁以上的老师可以备简案,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备详案。对于3年以内的新教师,带好半日活动是关键也是难点,因此,从他们的半日活动方案上关注关注他们是否能合理处理每个环节的过渡、组织。
【例】观察记录、案例的优化操作
观察记录、游戏案例、教育随笔,这些文案资料能直接帮助教师提升教育理念,优化教育行为。可是,如果每样资料要求老师们都去完成,可能在数量上还是难以把握。我们觉得每月的总数控制在2篇以内,老师们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2篇的数量,难以保证每种类型的资料教师都能完成。我们北片做了这样的尝试:
(1)、老师自己统筹安排,保证一学期内都能兼顾。
(2)、园部协调安排,结合年级组进行分配。例如小班的老师可以侧重教育随笔、观察记录,中、大班的老师侧重游戏案例等,如此三年一轮。
通过这样的尝试,一方面兼顾了老师的意愿,另一方面,用一定数量的约制帮助教师积累教育素材,从而达到让教师不辍笔耕的目的。
4、教学业务资料的管理应呈现灵动的参与
老师撰写的笔头资料,需要条线上的管理。
管什么?仅仅是管老师们的作业完成度吗?当然不是!在主题计划中,我们可以看出主题实施的进程;主题反思中,我们可以研究主题实施的扎实与否;案例反思中,我们可以分析教师的教育观念;活动方案中,我们品味教师的智慧创造。
理什么?整理困惑、经验。老师们在笔头资料中会跟我们讲述他们关于教育的困惑,也会很欣喜地跟我们分享他们的优秀经验,难道我们仅仅是看过就算?我想我们应该整理老师的这些困惑、经验,并通过不同的形式来与所有的老师进行分享,助推老师们成就感的产生。如资料互阅、反思漂流等就是一些很好的形式。
总的来说,必备型资料的撰写,主要是为了孩子——更好地实施课程,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更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让孩子在健康中成长。选择型资料是从教师个人专业提高、职业规划以及幼儿园的长远发展来考虑:家园联系、个案观察等不仅满足了家长的需要,也能帮助教师积累论文素材,提升专业教育水平,提高撰写文案的能力。(城中中心姜老师自豪地说:我们的老师就是在写家园联系信的过程中锻炼了笔杆子,所以我们老师文章的发表率是最高的!)网站建设、校信通、每月发展评价等在满足不同家长的需求时,也为幼儿园的品牌打造提供了良好的渠道。
所以,只要老师以认真积极的态度对待教学业务笔头资料,幼儿园以人文发展的态度看待教学业务资料,那孩子、教师、家长、幼儿园都能从中收获良多,不能不谓之“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