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在研项目

读《教育研究的哲学》有感

发布日期:2020-10-16 13:31:02     来源:changjianqiang

读《教育研究的哲学》有感

           常建强

 

哲学颇让人视为畏途,教育与哲学的合金被称之为教育哲学。教育哲学以哲学为基础,发挥了哲学在教育学科中的指导作用,体现出了它的理论性、综合性、批判性等特点。“哲学使你从思想的迷宫里认识星星,从而有了走出迷宫的可能。”这使我找到了读教育哲学的部分理由。  

暑期,我拜读了里查德·普林先生的力作《教育研究的哲学》。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

人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

书中充满了对教育的批判,比如:古德莱德提出:大多数教育研究专门机构——中学、学院和大学的教育系,都可以取消。杜威认为:那些促进进一步生长的活动是教育活动,那些阻碍了生长的活动和综合经验是非教育,客观的讲,一节课或者一门课,无论它多么重要,如果它阻塞了学生的头脑,使学生停止进一步的上课,或者使学生的感觉变得迟钝,那么它就不是教育活动。里查德·普林认为:教育应当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教育是指那些引起学习的活动。第二,并不是一切类型的学习都被认为是有教育意义的。第三,从教育意义上讲,什么是有价值的学习,取决于它对人之为人的发展所做的贡献。第四,它在已经实现了的学习和学习得以实现的过程之间,保持着一种密切的联系。第五,尽管有人说“从经验中学习”,但是这样说的时候,仍然不能不把教学看做是正常教育过程的一个基本要素。总而言之,教育指的是大体上经过正式规划和指导、能引起学习的活动。

对于人的全面发展,里查德·普林认为:“全人”必须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1.知识和理解:概念、思维、思维方式、信念,人们凭它们来理解世界和明智地行动;

2.心智品德:诚实、不迷信书本、检验和分享信念,对新思想抱开放的态度,同时对未经证实的主张持怀疑态度;

3.想象力:横向思维、问题解决、发散思维、联系古今、根据原有经验重新解释经验;

4.智慧技能:研究的技能、推理的技能、组织论点的技能、收集论据的技能、交流结果的技能;

5.自我反思:包括自我知识的增长;

6.道德品德和习惯:比如,仁慈、慷慨、爱护环境、对别人的同情,成功面前保持谦逊、危险面前具有勇气、对朋友的忠诚等实现社会理想的素质;

7.社交和政治的参与:参与社会和政治生活的能力和对影响个人社会质量的社交获得的干预能力;

6.完整性和真实性:在要求你在忠诚于它的各种不同力量中间分辨什么是对的并且坚持不懈、一以贯之的能力,即不随波逐流,不为潮流和时尚所左右。

受以上思想的启示,我认为:其实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提供全面的素质教育及教育过程,学生按照自己的个人爱好、兴趣特长,去学习,在自己先天禀赋的基础上提高自己即可。不要求每个人都是科学家、音乐家、艺术家、体育明星等等。学校教育的过程非常重要,不可或缺,教育对每个人都是公平、完整的一个打包的整体。个体从中吸取不同的营养,使自己找到适合自己发展或者生活、工作的一个方向,并在此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体会到:学校教育其实是一个共性教育与个性培养的一个共同体,这就是教育哲学的体现,也是教育的魅力所在。我们教师要从认识教育的规律及教育本质属性的基础上,全面客观地认识教育的规律,掌握规律,应用规律。现在,存在一种现象,就是所谓的教育名家太多,到处讲学,每个人都从自己所理解的片面基础上,无限放大教育的某些现象及规律,使广大教育工作者经常被一些新的概念所迷惑、所忽悠,整天浑浑噩噩,忘了教育的本质及内涵,使自己始终掌握不了教育的规律,所以疲于奔命,忙于应付,这样的教育生活能幸福吗?所以,教师要读书,读经典的书,能给人启示的书。

    读书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教师更要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并学以致用,时时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支撑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读了《教育研究的哲学》,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需不断地学习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技术支持:江苏迅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