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在线研讨

立足试题研究,提高复习效率

发布日期:2020-10-16 12:07:55     来源:xumeirong

立足试题研究,提高复习效率

中考物理复习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物理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科学而有效的复习方法可以让学生事半而功倍,寻找更有效的复习方法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愿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不足之处请多多指正。

一、中考研究:

每学期初,学校都会组织初三备课组的老师进行中考试题研究。通过备课组老师的共同研究我们发现:近几年的中考试题都有符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的物理情景,在真实情景中重点考查三种物理学科能力。(1)对于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能力;(2)学生应用物理概念和规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试卷通过不同的题型,全面考查学生的物理学科能力。

1.选择题。侧重考查对物理基本概念和物理基本规律的了解、认识,侧重考查学生依据物理事实根据物理规律进行科学推理的能力。

2.填空题。要求从真实情景中抽象建立物理模型,通过必要的分析和数学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侧重考查运用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分析解决简单、单一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题。考查全面的实验能力,包括:明确实验目的,清楚实验条件,理解实验原理,理解实验操作过程,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分析现象和数据得结论,对结论和实验过程进行评价。

4.解答题。试题信息呈现方式多样。侧重考查信息的提取、筛选、加工和处理的能力,考查模型构建能力,并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分析解决综合性、复杂性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确立研究对象,分析清楚物理过程,建立各物理过程之间的联系,构建正确的物理模型,选择合适的物理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二、中考复习策略:

    复习课的总体方针:1、复习课要注重系统性:复习不再是简单的旧知识再现过程,而是需要通过教师对旧知识的系统整理,帮助学生将知识点串联成线,将线编织成面,从“点”到“线”再到“面”,构建知识体系。2、复习要注重针对性:一是要结合《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将核心知识和主干知识确定为复习的重点,把学生学习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作为复习课的难点。二是要针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设置内容容量和难度,教师一定要科学设计问题的梯度,逐步增加。科学设计物理情景,设置梯度,引发学生自主的思考,并关注学生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利用学生说出自己思考过程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从而达到提升能力的目的。

复习课的具体实施环节:经过备课组讨论中考复习大致分为三阶段,即第一轮基础复习、第二轮专题复习和第三轮模拟练习。

第一轮:回归课本,夯实基础。通过试题分析发现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实验中的技能和方法等基础内容是中考的重点。所以第一轮复习我们以实验为载体,将课本上的知识点进行串联、梳理,在巩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同时,熟练应用科学地探究方法,使学生通过学习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实施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本节复习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为了找到学生遗忘的知识,我们一般提前一个课时下发简单的复习作业,在没有系统复习的情况下让学生充分的暴露错误,收集学生残留的记忆和易错点,这样就找出了学生记忆中知识的薄弱环节。有了这样的前期准备,我们在课堂上梳理知识点时就有所侧重。当然旧知识也要有新的设计,要对复习内容进行分类加工整理,精心设计情景、实验、习题和活动,为学生搭建适合自己的“台阶”,串接所需要复习的内容,让学生在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回忆、记住物理概念和规律,帮助学生把新授课中散乱的知识进一步串接起来,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构建知识体系。

第二轮:把握重点,专题复习。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我们把所学知识进一步分类、归纳、提炼成专题进行复习。这个阶段所要达到的目标是通过典型例题的强化训练,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拓展延伸,举一反三、化三归一,理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解决同类问题的规律和技巧,将知识最终内化成能力。一般我们按题型专题复习:根据中考题目类型,分为选择,填空,实验(包括操作实验),计算等专题,进行专门练习,使知识纵横交错,从在合理范围内提高难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三轮:针对考点,强化训练。经过前两轮的复习,无论从知识的掌握,还是从解题能力的培养都会有所提高,但在临考前心理上很不稳定,因此要进行必要的适应性训练或模拟训练,这里的试卷主要以综合卷为主,让学生摸清中考方向,题型和考点,并提高学生解题速度和正确率。第三轮复习是总结与突破阶段,不但要让学生对书本知识从厚变薄,还要让学生理清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段时间教师主要任务是从试卷中发现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评讲,并就不同层次学生提出目标意识。同时要注意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总结解题方法和答题技巧;还要加强对学生心理的调节,让学生适应中考的考试状态,能够在临考时发挥出正常水平,避免心情过于紧张而导致发挥失常。

三、改进:

内容上:

1.关注“热点”,扫清“盲点”

通过几次的试卷分析情况,我们发现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物理现象关注较少,不能理论联系实际,所以下阶段,我们需要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如:环保、能源、可持续发展、高科技等,以这些热点问题创设物理情境,编写题目考察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此类题重视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突出科学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

扫清“盲点”:我们将利用相关教学杂志、网络等资源,搜索新题型,拓展新视点,填补前面复习过程中遗忘或忽略的知识,认真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2.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和表达信息的能力

在中考题中,经常通过文字描述、表格数据、数理图象、示意图等方式呈现大量的信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选择适当的方法,对题目所给信息进行处理、分析、综合,所以复习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和表达信息的能力。

形式上:

1.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精讲精练”

“讲”是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练”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满堂”的一讲到底,不放任自流的只教学生“练”,可以边讲边练,也可以先讲后练。要“精”讲,精讲不是少讲,是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把握教材中的主要内容,抓住重点、难点,抓住学生自己难以解决的、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通过教师的讲解,达到释疑解惑、指点迷津的效果。不仅要讲清基本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还要讲清解典型问题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要充分利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联”来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学生能力。

练要“精”练,避免搞“题海战”。要针对教材中的知识点,按照课标要求精选习题,所选习题要有代表性,达到复习内容习题化,知识巩固具体化。让学生通过必要的练习,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加深对概念和知识的理解,通过对不同类型问题的分析和求解,培养学生的解题技能,总结出同一类问题的解题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在复习过程中我们注重激活学生的思维,教会学生复习的方法,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提出自己的个性化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取所需。当然学生考试成绩的如何,除了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因素的影响外,个体的习惯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如学生在认知水平相当的情况下,能不能细致审题,能不能严谨完整的答题个体上有一定差异。因此要把严谨的学习态度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复习过程中,注意每个阶段学生状态的变化,适时的进行考试心理、技巧、策略的辅导,帮助学生在心理上,知识上,能力上,技巧上做好充分的准备,胸有成竹的参加中考。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不断体验收获的喜悦,是我们一直的追求。

技术支持:江苏迅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