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童阅读素养提升的一些思考与困惑(钱香君)
1. 影响儿童阅读素养提升的因素有哪些?
我认为影响儿童阅读素养提升的因素主要有:
(1)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进入了普通家庭中。相比传统的纸质书本,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电视、电脑、平板、手机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2)家庭环境的影响。家长的教育理念直接影响孩子阅读素养的提升。有的家庭重视阅读,从小为孩子创设了良好的阅读氛围,孩子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地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而有的家长自身没有好的阅读习惯,认为提升阅读素养是学校的任务,因而,孩子的阅读水平在踏进小学大门之初就已经不在同一起跑线上了。
(3)学校环境的影响。学校整体阅读环境的设计会给学生留下一个非常正面的第一印象。另外,学校教育是以班级教育的形式展开的,因此,每个班级中老师的阅读素养和对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同,对孩子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换而言之,在影响儿童阅读素养提升的因素中,学校占关键地位。
2.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你深入思考过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如何促进儿童的阅读素养的提升吗?有哪些具体的做法?
从教十多年,一直扎根低年级,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促进儿童阅读素养的提升一直是我思考的难题。结合平时的教学,来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的做法:
(1)大力开展亲子共读。
初入学的孩子有的已经在暑假中学过拼音,而有的才刚刚接触拼音,这个时候该怎样开展课外阅读呢?开学初,我就通过班级QQ群和家长会向家长们推荐了“喜马拉雅App”,并结合必读书目来开展课外阅读。根据孩子阅读能力的差异我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已经认识拼音或者有一定阅读量的孩子可以自主阅读,不认识拼音也不认识字的可以跟着家长读,也可以跟着“喜马拉雅App”来读。阅读的时间也从每天10分钟慢慢过渡到20分钟、30分钟。每天坚持课外阅读,一方面从孩子入学就形成课外阅读的意识,另一方面也让家长在一天天的听读中感受到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享受亲子阅读的美好时光。另外,部编版语文教材安排了多篇“和大人一起读”,这也是亲子共读的好素材。
(2)课内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于永正老师也说:“阅读教学就得读。”因此,抓好每天的晨读、午读和晚读非常重要。教材中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就是很好的媒介。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必定能带动学生,让学生不厌其烦地读啊读啊。
除了利用好语文教材,我们还可以结合教材推荐一些相关的读物开展课外阅读。比如二下教材中:学完了第一单元可以推荐阅读写“春天”的古诗、诗歌;学完了《寓言二则》可以推荐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学完了最后一个单元可以推荐阅读《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3)推荐阅读,共享资源。
除了由老师来推荐课外读物,更欢迎由学生来推荐。因为只有孩子们自己才知道同龄人的喜好。孩子们可以把课外读物带到学校和同学互换着看。
(4)多种措施激发阅读兴趣。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制作好书推荐卡。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线上阅读打卡。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评选“阅读小明星”。
3. 在儿童的阅读素养提升中,你有哪些困惑,哪些是可以解决的,哪些是需要学校或者工作室层面进行探索和支持的?
在儿童的阅读素养提升中,我的困惑是:每天放学回家后的30--40分钟课外阅读如何更有效地落实?如何解决课外阅读和应试教育之间的矛盾?如何处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