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儿童阅读素养的思考(陈允利)
一、影响儿童阅读素养提升的因素有:
1.“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与体验。但是,课堂有限的时间与教师有限的精力,不可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阅读情况,也不能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锻炼展示的机会,影响阅读素养的提升。
2.教师的教学目标没有定位在“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上,重视在课堂中开展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或者在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方面缺少科学的策略。
3.在课外阅读中,有些老师误以为就是放手让学生去读,不需要指导,学生阅读时往往只注重书本中有趣的情节,缺少深入的品位,缺乏与作者、文本心灵的沟通与对话。
二、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针对阅读教学中儿童儿童阅读素养的提升,采取的一些方法是:
1.重视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对感兴趣的事情总是乐此不疲。提升孩子的阅读素养也不例外。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参与教学活动,运用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生动简明的教学语言,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用兴趣这把金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这扇知识宝库的大门。
2.以教材为本拓宽阅读视野。选入语文教材的内容涉及古今中外,要使学生真正理解这些内容,单凭头脑中已有生活经验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多种渠道,多种方法,扩展学生的见闻面,增加知识,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多语言文学的感觉能力。如在教学《二泉映月》一课前,可让学生先听一听这首曲子,那缓慢、激昂旋律会把学生带入高亢、壮美的境界。形象的感染会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境界之中理解词语,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受到没的熏陶。如学习《负荆请罪》,可引导学生阅读《将相和》,了解“完璧归赵”的故事;学习《草船借箭》可让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了解“三顾茅庐”的故事等,可以有选择地积累一些片段。喜欢读诗歌就诗歌,妙笔之处就背一背,抄一抄;喜欢读童话就读童话,精彩的部分,就背一背,抄一抄。可随时积累佳句。另外,还可以一天记两个成语,三天记一段优美的语句或歇后语或格言等。
3.加强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可以启发学生进行再造想象,边学课文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这样既能用图画帮助学生理解内容、体悟情感,又能培养阅读能力。如苏教版第七册的《九寨沟》、《雾凇》等课文的教学,都可让学生跟随文字展开想象,勾画九寨沟的样子、雾凇笼罩下的吉林美景,并给他们涂抹美丽的颜色,在想象中倾注自己的情感,使它们更加鲜活动人,充满生气,获得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的感受。如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可让学生对教材进行想象,亲自参与设计、表演,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充分体会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为民造福的斗争精神,不断提升自身的阅读素养。
4.为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书籍。广泛阅读,或者是海量阅读,是学生提升阅读素养必要组成部分。每当学生遇到自己喜欢读的书时,总是津津有味,沉浸其中,和书里的人物同喜同悲。所以我总是尽量选择学生喜爱读的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比如《窗边的小豆豆》、《淘气包马小跳》、《精灵鼠小弟》等,这些读物的内容与孩子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读这样的书,会感到十分亲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我还会根据学生平时的行为表现或思想波动,及时给他们推荐有益的书籍,进行思想教育动员。例如:同学之间遇到点小矛盾,向他们推荐《夏洛的网》,体会友谊的珍贵。有的同学遇到苦难或挫折了,选择《长征故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样的文章让学生阅读,通过书中的人物或情节激励学生树立信心,战胜困难与挫折。
三、在儿童阅读素养提升中,还存在的一些困惑:
1.关于阅读评价方面。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原则是注重学生个性化体验,所以学生有很高的学习热情;可是在期末检测试卷中的阅读理解部分,对学生的评价却要严格按照的两、三个要点得分,几乎没有学生能够得到完整的分数,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2.小学高年级,可以开展整本书阅读。但在指导过程中,由于过于重视方法的指导,师生往往都会产生感觉疲惫,或视觉疲劳。整本书阅读,要不要探索固定的程序或方法展开实施?